1. 首頁
  2. 演講與口才

大學畢業典禮院長演講稿

大學畢業典禮院長演講稿

演講稿的格式由稱謂、開場白、主幹、結尾等幾部分組成。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演講稿應用範圍愈來愈廣泛,怎麼寫演講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畢業典禮院長演講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曾以為這段日子非常漫長,此刻都已打包存檔。四年前(也許是兩年前、三年前甚或是十年前),夏末初秋,你怯生生走進了這個校園。時間像剛出屜的饅頭,飽滿且熱氣騰騰;“發現你的熱愛”,每一天都在心靈中佔了很多空間。後來,日子漸漸慵懶起來,週而復始,“同上”、“同上”似乎是費孝通先生童年的日記;後來就變成了對寒假、暑假以及畢業的期盼。但此刻,時光又一次豐滿起來,每件事都很細膩和纏綿;在今晚的“散夥宴會”上,或許是未來幾天的一次開懷大笑後或獨自發呆時,莫名的酸楚湧動著不期而至,終於,你一個大小夥子變得比女孩還脆弱,淚水撲簌而下,甚至相擁著,肆無忌憚地哭泣……

六月是最殘忍的;一轉身,校園硬生生地扯斷了、拽下了一段你舍不下的青春。

其實入學和畢業都只是人生的片刻。“天地不仁,視萬物為芻狗”,想來,在天地的眼中這一刻也不會有什麼特別。只是,與之相伴的微笑和淚水錶明瞭我們人類不完全是,或者說註定無法成為,純粹理性的動物。我們無法超越肉身,成為自己生活的無情旁觀者。許多時刻、許多地方和許多人因我們獲得了特別的意義----對於我們;我們為它或他或她而感動.

我們是為自己感動:為我們的無知,為我們的年輕;為我們故意裝出來的粗魯和野蠻,為我們掩飾不住的溫情與脆弱;為那個夜晚未名湖畔你野狼般的吼歌;為那個白天一教門前飄過你眼前一個倩影;為“非典”時被隔離的驚惶;為院慶100週年前夜的忙碌;為連戰和李敖的造訪北大;為楊利偉和神五、神六的穿雲登天……。為那再也不會有的、只屬於你的這個集體,為了那再也不會有的、只屬於你的這個離別。為所有虛度的和沒有虛度的時光感動,為我們是那麼容易感動而感動;或者,什麼都不為,就只是感動,因為我們自戀、敏感和矯情,因為我們率性和真誠。

在這個因市場競爭而日益理性和匆忙的年代,說實話,我希望你們保持這樣一份真性情。有所追求但不刻意,渴望成功但也接受平凡,無論是在學業上還是在事業上,無論是從政還是經商,無論是面對愛情還是面對功名。我在其他地方說過,不是一切努力都沒有結果,但也不是一切努力都有結果;不是最努力的就一定最有結果,更不是努力就有一個確定的結果。不要把生活變成一項志在必得的競賽,因為生活不是競賽。

因此,不要總是拿自己同別人比,無論是昨天的同學還是明天的同事,除非你想把自己往死路上逼,把自己變成別人的影子,把生活變成自己的煉獄。每個人的天分和機會都有差別。你是戴昕,你是遊藝,你是田田(請允許我這樣稱呼莊田田同學),你們都不是劉翔;而且,即使就是劉翔,你就真的願意天天比賽哪怕是奧運會?我們當然希望,也相信,你們有驕人的成就;但如果沒有,只是做好了自己的事,問心無愧,那就足夠好了,那就是有出息。不要僅僅生活在他人的期待中,或者被北大的牌子壓得喘不過氣來,也千萬不要把“明天北大為我而自豪”太當真。什麼地方規定了北大的畢業生就不能平凡、平庸甚或是失敗?就不能比別人收入低,房子小,就必須有車?請記住你父母親的話,一句老百姓的話,“平平安安就是福”。

也因此,你們千萬不要上了某些法學教科書的當,總覺得,或刻意尋找,社會或某個人欠了你什麼,這裡沒有起點公平,那裡沒有結果公平。一不小心,你會把一生都用來挑剔抱怨了。生活從來就有許多偶然、意外,幸與不幸,以及許多你認為的不公平,無論是在事業上還是在情感上。但無論什麼,都只能面對,那為什麼不從容一些人所謂的榮辱不驚?其實,你走進和畢業於北大法學院,雖不是純屬偶然,但也並非天經地義;其中就可能有一絲幸運,而你這一絲幸運的背後或許就有你的許多不知名同代人的失落、遺憾甚至不公平感。我當然不是在勸說你們聽天由命;你們一定不會。我想告訴你們的只是,憤懣和抱怨都是沙漠,山野叢莽間的杜鵑才會讓你懂得什麼叫做怒放;當你抱怨時,你就是在毀滅你的當下,就正在失去創造和享受生活的這一刻。如果你看不清這一點,你就不會有幸福,也不配享受幸福。

而我希望你們幸福。

這是臨別之際我對你們的真切希望,一個也許太平庸俗氣的希望。只是也許。我並不認為庸俗,即使在這一有點莊嚴的場合和背景下。高談闊論,宏大話語,你們已經聽了很多,尤其是在北大,尤其是在北大法學院;但即使句句正確,連續的高亢單音也只是高分貝的噪聲,會讓人受不了,更會湮滅心靈的感悟和感受。因此,每年的畢業典禮上,我都沒打算對你們重複什麼正義或人權,勤奮刻苦或自強不息,而只是絮叨一些小道理,希望你們幸福。似乎不合時宜,但即使是“依法治國”,又有什麼地方規定了畢業典禮上院長就只能說一番大道理,不能說一些悄悄話?只能豪情滿懷,不能溫情脈脈?而如果不是希望你們幸福,我們還能為什麼工作?你們的父母又為什麼辛勞?而如果不是首先希望你們幸福,我們又如何追求和拓展人類的幸福?

我,以及北大法學院的老師們,都愛著你們;除了家人,也只可能首先愛你們。也許,在這個高歌人權和全球化的時代,我的這種情感、思想和表達都已經落伍,至少是不那麼政治正確。但我並不因此慚愧和惶恐。作為生物的和社會的人,我們的感受、想象和愛其實都註定是地方性的、狹窄的,有時甚至是“自私”的。“孩子是自己的好”是老百姓的.俗話,而我們都是些俗人。但別忘了,耶穌基督對其信徒的要求也不過是“愛你的鄰人”。我堅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才是我們真正可以實踐地拓展我們的感受力、想象和關愛的實在出發點和可靠路徑。

首先愛你的親人,你的朋友,你的同胞,你的祖國;這其實不是一個要求,而更多是一個祝福----只有這裡你才會發現你情感的歸宿;否則,能有誰真正分享你的成功,或分擔你的痛苦?

無論此刻你是多麼嚮往遠方,憧憬未來,即將遠走他鄉,甚至飄洋過海,都請相信我,多少年過去後,你光潔的臉龐變得粗糙,纖細的腰身變得臃腫,在一個飄雪的薄暮,或是細雨的清晨,永遠也不知道為什麼,你柔軟地想起的不會是圖片或電影中的哈佛、耶魯,不會是宇宙間某個遙遠星球上陌生的高等生物,而只會是這個讓你心疼過的校園,這個殘忍的六月,這些相擁而泣的兄弟姐妹,也許還有你們的……。

祝福你們!北大法學院祝福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