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初衷於何隨筆
她,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她手上拿著把彎刀,揹著揹簍。又再為今年端午節的粽子找“衣服”穿。
“今年粽葉被蟲吃了不少啊。”老人自言自語道。語氣中透露出絲絲惋惜。
拿著彎刀,又彎下腰,開始收割起粽葉來。
烈陽無情的照射在大地上,絲毫不為這位老人減弱些溫度。
經過一個晌午的努力,老人終於把需要的粽葉割夠了。揹著趕回家裡面做飯。
“快看!奶奶回來啦!”稚嫩的聲音響起,從遠處屋子裡跑來兩個小孩子。這兩個小孩子是老人的孫子,哥哥叫小文,弟弟叫小武。意喻文武雙全。“奶奶,我幫你拿著刀!”小武說道。但奶奶說離家不遠了,自己拿著就行。
到家吃完飯後,老人拿出一個大盆子。這是平時醃製鹹菜用的,現在要洗、泡粽葉。
來到江邊,老人一張一張的'把粽葉疊好,並用瓜瓤一張一張的刷好。“不能刷破,也不能刷不乾淨。”這是老人洗粽葉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洗好的粽葉要放水裡泡一個晚上,第二天粽葉黃了,軟軟的,才好包粽子。
後天就是端午節了,老人放好粽葉,連忙去集市上買了黃豆、綠豆、糯米等包粽子需要的物品。嘴裡還碎碎念著:小文小武隨他爸要吃綠豆餡的,我兒媳婦喜歡吃黃豆的……
忙碌了一天,老人終於買好所有東西,就等明天包粽子了。然而,只有老人自己知道,明天會更累。
早早起來把粽葉撈起來,洗好黃豆綠豆等,找張凳子放家門口,放好材料,把線放在兜裡,坐下來,便開始包粽子了。
先均勻鋪一層糯米在葉子上面,再放一把黃豆在糯米上面,接著放條豬肉在黃豆裡面,再用黃豆跟糯米覆蓋,將粽葉包起來,用繩子纏好,便做好了一條粽子。
老人不但要做自家吃的粽子,還要包幾條大粽送人。大粽其實也就是放大版的粽子,送人較好。
小文小武在旁邊看著,有時遞水給奶奶喝,但是小孩子難免無聊犯困,中午便去睡了。奶奶卻照樣包著粽子。
“這10條粽子是留給小文小武吃的,這10條是給兒子和兒媳吃的,這些大粽拿給村頭王嬸,她一個人應該沒包粽子……”老人又一次自言自語。
將粽子放進大鍋裡,加水,放柴燒火。從下午五點,熬到凌晨兩點,應該就能熟了。老人心裡想著。
在這九個小時裡,老人昏昏欲睡,頭就跟釣魚似的,她拿出手機,看了看時間,不斷告訴自己,就快熬好了……呲!老人被灶裡的柴火燙了一下。這反倒讓她清醒了許多。
鍋裡的粽子已經煮好了,老人拿出兩條粽子,放在桌子上。這是留給小文小武的早餐。
第二天中午,老人起床了。她沒顧得上吃粽子,拿出手機,打了個電話給她的兒子:“啊輝啊,到哪了?快到家沒?粽子包好了!”老人匆匆忙忙地說道。電話裡傳來兒子的聲音:“媽,我端午不回去啊!我記得我大前天才打電話跟你說過不回去。”老人愣了一下。回覆道:“那我包了些粽子,我叫小李寄上去給你吧!”“不用了,媽!想吃我自己會買的,老闆又叫我了,我要去幹活了!”“哦,好,那你先……”沒等老人說完話,兒子就掛機了。
“人老了…忘事了……”老人再次自言自語。
把粽子放在穀倉裡後,老人拿了兩條大粽,往村頭走去……
過了許久,那十條留給兒子兒媳的粽子發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