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茶撲蝶大班音樂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採茶撲蝶大班音樂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採茶撲蝶大班音樂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受民間音樂旋律和情緒,嘗試用動作有節奏地表現“採茶”與“撲蝶”的不同內容。
2、傾聽音樂,會在樂句的鼓點響起時“停”和“撲”。
3、學習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相互嬉戲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課前欣賞龍巖民間歌舞《採茶燈》、初步瞭解歌舞表現的內容。
2、物質準備:PPT、幼兒每人一把小紙扇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入
1、幼兒隨《採茶撲蝶》音樂進入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一起到茶園裡去採茶,好嗎?
二、完整欣賞《採茶撲蝶》音樂,瞭解AB兩段音樂表現的內容。
1、幼兒完整欣賞。
師:茶園裡響起了優美的的旋律,我們一起來聽聽,這首音樂這可以分幾段?每段在說些什麼?
2、欣賞後提問:剛才的音樂可以分幾段?(兩段)
第一段在說什麼?(茶女在茶園裡採茶)
第二段呢?(蝴蝶也飛來跟茶女做遊戲啦!)
三、分段欣賞與遊戲表現
(一)欣賞第一段“採茶”部分音樂
1、欣賞前提問:茶女是怎麼採茶的呢?我們一起來聽聽。
欣賞後提問:茶女怎麼採茶的?誰能來采采看?(請個別幼兒表現,其他幼兒跟著一起學)
師:我看到你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找到一片茶葉摘下來。(動作演示)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1)提問:那我們看不到的茶葉可以怎麼採呢?(請幼兒表現撥的動作,一起來學動作)
(2)提問:茶女採茶的時候動作有哪些變化呢?誰來試一試。(請個別幼兒表現高低左右的動作方位變化)
(3)提問:茶女採了這麼多茶葉用什麼裝茶葉呢?(手叉腰當籮筐)
2、幼兒表演採茶動作
師:你們想不想也到茶園裡去采采茶呢?(想)那我們輕輕地走到茶園中間找到一棵茶樹。(引導茶樹有高有低)
(二)欣賞第二段“撲蝶”部分音樂
1、欣賞前提問:第二段誰來了?
欣賞後提問:第二段誰來了?蝴蝶是怎麼和茶女做遊戲的呢?
2、利用圖譜,引導幼兒感受樂句的最後重音。
(1)出示圖譜,師隨音樂指圖譜,引導幼兒感覺樂句的最後重音。
提問:蝴蝶是什麼時候停呢?
(2)幼兒扮演蝴蝶隨音樂做蝴蝶飛、停動作。
(3)幼兒扮演茶女隨音樂用扇子有節奏地撲蝴蝶
3、兩人結伴玩遊戲:撲蝶
(1)教師引導幼兒商量遊戲玩法。
小結遊戲玩法:蝴蝶隨著音樂飛來飛去,當鑼聲響起的時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這時扇子就輕輕地去撲蝴蝶。
(2)幼兒兩兩相對,一人當蝴蝶,一人撲蝶,進行遊戲。
遊戲後評價:遊戲時是否聽音樂進行遊戲,是否遵守遊戲規則。
(3)交換角色再遊戲一遍。
四、幼兒聽音樂完整遊戲“採茶撲蝶”
小結:剛才這個遊戲玩了什麼感覺?回去可以和誰一起玩?我相信你們一定玩得很開心。
五、結束活動:
幼兒手拿小扇子,隨“採茶撲蝶”音樂離開。
採茶撲蝶大班音樂教案2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曲和樂曲的基礎上,初步瞭解玩法與規則,學玩遊戲。
2。能注意傾聽音樂,跟隨音樂進行遊戲。
3。感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簡單瞭解採茶的過程,熟悉歌曲《採茶》。
2。每人右手戴一個標記。
活動過程:
1。複習歌曲與韻律:採茶。
用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採茶。
邊做動作邊唱歌。
2。欣賞樂曲,學習撲蝶遊戲。
(1)傾聽、初步欣賞撲蝶的音樂。
(2)進一步感受樂曲,學習採茶人撲蝶的遊戲方法。
討論:採茶人是什麼時候撲蝴蝶的?撲了幾次蝴蝶?
採茶人是怎麼撲蝴蝶的?(集體學習撲蝴蝶的動作:看→撲)
嘗試做採茶人,隨音樂撲蝴蝶。
(3)初步學習蝴蝶的`角色動作(用雙手做蝴蝶)。
討論:蝴蝶是怎麼飛的?什麼時候躲起來的?怎麼躲?
跟隨音樂嘗試用雙手做蝴蝶隨樂遊戲。
兩兩合作,分別做採茶人和蝴蝶(手部動作),隨樂遊戲。
(4)進一步學習蝴蝶的角色動作(扮演蝴蝶四散遊戲)。
討論:自己扮演蝴蝶可以怎麼飛?怎麼躲?
教師做採茶人,幼兒做蝴蝶,四散隨樂遊戲。
幼兒兩兩合作,分別做採茶人和蝴蝶,四散隨樂遊戲。
3。完整隨樂遊戲:採茶撲蝶。
(1)完整傾聽、欣賞音樂:採茶撲蝶。
(2)兩兩合作,嘗試跟著音樂完整地遊戲。
民間音樂活動《採茶撲蝶》,樂曲是一首民間有代表性的樂曲,節奏歡快富有表現性適合大班的年齡特點,把它設計成採茶人和蝴蝶的遊戲很符合樂曲的情境。體會:
1。分段欣賞樂曲,幼兒感知、探索樂曲中樂段的不同。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樂曲中“叮”的聲音,探索如何撲蝴蝶,撲了幾次,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2。熟悉樂曲旋律,嘗試分角色玩遊戲。遊戲有一定的難度,其中有兩個不同的角色,為了便於幼兒學習,教師先分別讓幼兒熟悉採茶人和蝴蝶的動作,然後由教師做採茶人和幼兒一起遊戲。當幼兒熟悉遊戲時,教師再退位,由幼兒兩兩合作玩遊戲。
3。難點細化,注重細節。教師用清唱樂譜的方式重點練習難點樂段,同時藉助手腕花,讓幼兒清楚瞭解角色動作,便於更快的學習遊戲玩法。
採茶撲蝶大班音樂教案3
設計思路:
福建省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民間歌舞"採茶撲蝶",起源於龍巖市新羅區蘇坂鄉美山村,迄今已有280多年的歷史。作品情節生動有趣,角色形象詼諧,是福建民間藝術中的奇葩。我們結合《綱要》,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在欣賞民間歌舞《採茶燈》的基礎上,以音樂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充分體驗、感受民間音樂的藝術美。
活動目標:
1、感受民間音樂旋律和情緒,嘗試用動作有節奏地表現"採茶"與"撲蝶"的不同內容。
2、傾聽音樂會在樂句的鼓點響起時"停"和"撲"。
3、學習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相互嬉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課前欣賞龍巖民間歌舞《採茶燈》、初步瞭解歌舞表現的內容。
2、物質準備:幼兒每人一把小蒲扇、小蝴蝶若干只;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律動入室:幼兒隨《採茶撲蝶》音樂,手持小扇子走小碎步入室。
二、完整欣賞《採茶撲蝶》音樂,瞭解AB兩段音樂表現的內容。
1、幼兒完整欣賞。
師:茶園裡響起了《採茶撲蝶》的旋律,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可以分幾段?每段在說什麼?
2、欣賞後提問:可以分幾段?第一段在說什麼?第二段呢?茶女是怎麼採茶的呢?
三、分段欣賞與遊戲表現
(一)欣賞第一段"採茶"部分音樂
1、提問:茶女怎麼採茶的?她們是用什麼裝茶葉的?(引導幼兒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以及高低左右的動作方位變化)
2、幼兒嘗試使用扇子隨音樂採茶。
(二)欣賞第二段"撲蝶"部分音樂
1、教師拿蝴蝶示範逗幼兒遊戲一遍。
提問:第二段誰來了?蝴蝶是怎麼和茶女做遊戲的呢?
2、利用圖譜,引導幼兒感受樂句的最後重音。
(1)出示圖譜,師隨音樂指圖譜,引導幼兒感覺樂句的最後重音。
提問:蝴蝶是什麼時候停呢?
(2)幼兒扮演蝴蝶隨音樂做蝴蝶飛、停動作。
(3)幼兒扮演茶女隨音樂用扇子有節奏地撲蝴蝶
3、兩人結伴玩遊戲:撲蝶
(1)教師引導幼兒商量遊戲玩法。
遊戲玩法:蝴蝶隨著音樂飛來飛去,當鑼聲響起的時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這時扇子就輕輕地去撲蝴蝶。
(2)幼兒兩兩相對,一人當蝴蝶,一人撲蝶,進行遊戲。
遊戲後:遊戲時是否聽音樂進行遊戲,是否遵守遊戲規則。
3、交換角色再遊戲一遍。
四、幼兒聽音樂完整遊戲"採茶撲蝶"
1、遊戲第一遍:男孩採茶,女孩當蝴蝶
2、遊戲第二遍:女孩採茶,男孩當蝴蝶
3、遊戲第三遍:請客人老師當蝴蝶,全體幼兒採茶
:剛才這個遊戲玩了什麼感覺?回去可以和誰一起玩?我相信你們一定玩得很開心。
五、律動出室:幼兒手拿小扇子,隨"採茶撲蝶"音樂小碎步律動出室。
採茶撲蝶大班音樂教案4
活動目標:
1、感受民間音樂旋律和情緒,嘗試用動作有節奏地表現"採茶"與"撲蝶"的不同內容。
2、傾聽音樂會在樂句的鼓點響起時"停"和"撲"。
3、學習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相互嬉戲的快樂。
4、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5、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課前欣賞龍巖民間歌舞《採茶燈》、初步瞭解歌舞表現的內容。
2、物質準備:幼兒每人一把小蒲扇、小蝴蝶若干只;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律動入室:幼兒隨《採茶撲蝶》音樂,手持小扇子走小碎步入室。
二、完整欣賞《採茶撲蝶》音樂,瞭解AB兩段音樂表現的內容。
1、幼兒完整欣賞。
師:茶園裡響起了《採茶撲蝶》的旋律,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可以分幾段?每段在說什麼?
2、欣賞後提問:可以分幾段?第一段在說什麼?第二段呢?茶女是怎麼採茶的呢?
三、分段欣賞與遊戲表現
(一)欣賞第一段"採茶"部分音樂
1、提問:茶女怎麼採茶的? 她們是用什麼裝茶葉的?(引導幼兒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以及高低左右的動作方位變化)
2、幼兒嘗試使用扇子隨音樂採茶。
(二)欣賞第二段"撲蝶"部分音樂
1、教師拿蝴蝶示範逗幼兒遊戲一遍。
提問:第二段誰來了?蝴蝶是怎麼和茶女做遊戲的呢?
2、利用圖譜,引導幼兒感受樂句的最後重音。
(1)出示圖譜,師隨音樂指圖譜,引導幼兒感覺樂句的最後重音。
提問:蝴蝶是什麼時候停呢?
(2)幼兒扮演蝴蝶隨音樂做蝴蝶飛、停動作。
(3)幼兒扮演茶女隨音樂用扇子有節奏地撲蝴蝶
3、兩人結伴玩遊戲:撲蝶
(1)教師引導幼兒商量遊戲玩法。
小結遊戲玩法:蝴蝶隨著音樂飛來飛去,當鑼聲響起的時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這時扇子就輕輕地去撲蝴蝶。
(2)幼兒兩兩相對,一人當蝴蝶,一人撲蝶,進行遊戲。
遊戲後評價:遊戲時是否聽音樂進行遊戲,是否遵守遊戲規則。
3、交換角色再遊戲一遍。
四、幼兒聽音樂完整遊戲"採茶撲蝶"
1、遊戲第一遍:男孩採茶,女孩當蝴蝶
2、遊戲第二遍:女孩採茶,男孩當蝴蝶
3、遊戲第三遍:請客人老師當蝴蝶,全體幼兒採茶
小結:剛才這個遊戲玩了什麼感覺?回去可以和誰一起玩?我相信你們一定玩得很開心。
五、律動出室:幼兒手拿小扇子,隨"採茶撲蝶"音樂小碎步律動出室。
教學反思:
民間音樂活動《採茶撲蝶》,樂曲是一首民間有代表性的樂曲,節奏歡快富有表現性適合大班的年齡特點,把它設計成採茶人和蝴蝶的遊戲很符合樂曲的情境。心得體會:
1、分段欣賞樂曲,幼兒感知、探索樂曲中樂段的不同。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樂曲中“叮”的聲音,探索如何撲蝴蝶,撲了幾次,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2、熟悉樂曲旋律,嘗試分角色玩遊戲。遊戲有一定的難度,其中有兩個不同的角色,為了便於幼兒學習,教師先分別讓幼兒熟悉採茶人和蝴蝶的動作,然後由教師做採茶人和幼兒一起遊戲。當幼兒熟悉遊戲時,教師再退位,由幼兒兩兩合作玩遊戲。
3、難點細化,注重細節。教師用清唱樂譜的方式重點練習難點樂段,同時藉助手腕花,讓幼兒清楚瞭解角色動作,便於更快的學習遊戲玩法。
採茶撲蝶大班音樂教案5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福建民歌的特點,體驗音樂所表達的活潑、愉快的情緒。
2、瞭解舞蹈輕柔的動作、歡快的風格,嘗試用動作表現採茶的勞動情景。
3、培養對舞蹈的興趣及積極參與活動的願望。
活動準備:
準備扇子、籃子、圍裙等小道具。準備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教師講一段簡短的故事,引導幼兒藉助故事清潔完整欣賞樂曲,感受樂曲的旋律、節奏和情緒。
2、幼兒跟隨教師練習採茶的各種動作。
3、引導幼兒根據後半段音樂漸輕的特點,想一想:採茶姑娘最後有沒有撲到蝴蝶?
4、啟發幼兒圍繞故事清潔想象採茶姑娘撲蝶的動作並進行創編,如:看見蝴蝶時高興的情緒、神情、撲蝶時輕柔的動作,蝴蝶飛走時焦急的神態,追逐蝴蝶時活潑地跳來跳去的情景。
5、啟發幼兒分角色創編動作結伴表演,如:有的幼兒當蝴蝶,有的當採茶姑娘,兩兩相對錶演,也可幾個幼兒共同圍成圈,先採茶後再撲蝶。
6、引導幼兒將創編的動作進行組合,並嘗試表演出來。
7、教師幫助幼兒練習,重點突出手腕的動作。
8、引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動作、方式、道具,邊聽樂曲邊做動作,把想象的內容用動作表現出來,並隨時提醒幼兒注意體驗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