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我的教師夢》讀後感

《我的教師夢》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的教師夢》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教師夢》讀後感1

“我現在退休了,回顧自己一生的教師生涯,真是想想要哭,很多次讓你要哭,想想又要笑,很多事讓你笑,這就是生活的真實,教師生活的真實。”錢老師在《我的教師夢》中如是描述老師的生活。作為入職不足兩載的年輕教師,甫一讀到錢老這句話,不免感慨萬千。像是潮水撲面而來,一下子便被擊中。一日讀完,三日咀嚼,越想便越是有味,如獲至寶,寫下這篇文字,抒發淺見。《我的教師夢》是錢理群老師巡迴五地,連續15次演講的教育演講稿合集。“夢想”正是錢理群老師教育演講的中心詞。而大談夢想的背後所隱含的是對於年青一代生命的關注,對民族未來的觀照。因此,這既是一本以教育專家的眼光和學養來談教育的書,同時,這也是一個從教四十餘年的老教師生命體驗中的教育,這是一個人文學者眼裡的教育。於是,也就有了錢理群老師的兩個教育關鍵詞:“生命”與“立人”。這本書的著眼點始終是處於身體發育和精神發育不同階段的生命個體,所遭遇的具有不同特點的教育問題。而對農村教育和打工子弟教育的關注,則貫注著教育“平等”與“權利”意識。入職以來,我一直想成為一個好的老師,而好的老師應該是怎樣的標準呢,而這本書錢老以自身的教育生命現身說法,深入淺出地對於這個問題進行了詮釋,以下,筆者將從自身出發,從三個方面闡釋自身的感悟。好的老師當是對教育充滿新鮮感的,要將教育內化到自己的生命深處。教師的生涯,可能要教許多屆學生,每一屆學生,每一個新的生命個體,每一堂課,實則都是一個新的挑戰,每一個挑戰都會帶來新鮮感。永葆新鮮也許極不容易,任何一項工作,倘一成為職業,便容易倦怠,可能變成“機器”或“老油子”。如何保持教育的新鮮感,且看先生自己是如何回答的:“你面對的永遠是天真的赤子,是最活躍的生命,是渴求知識的年輕人,你從這些赤子身上不斷汲取精神養料,汲取生命的元氣,你就永遠年輕。錢先生說“教學的本質是一種自我發現”,教學過程是學生髮現自我的過程,也是教師發現自我的過程,是雙向激發的生命運動。教育不僅是面向學生群體,也是面向自身的,是雙向的交流、互動。誠如錢先生所言,教學是一個互相促進的過程,教師永葆赤子之心,懷著理想主義與濟世之懷,教師夢便可像陽光一樣照進現實。

好的老師當是有著獨立思想和人格的老師。本書中所有對教育本質的解釋,都離不開一個詞——“獨立”,即有著獨立思想獨立人格。筆者認為好老師就是在自己擁有獨立的思想豐富的內心的同時去帶領學生穿越迷霧走向獨立,讓學生成為擁有獨立思想的一個發展“健全”的人。而這需要教育者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不屑的努力,教師需要時間去培養自己思想獨立,再到學生,從學生開始接受教育幾歲到大學畢業走出社會的二十好幾歲。這是一個漫長的且無法馬上立竿見影的一個過程,而且在這一過程中,還會遇到來自應試教育、家長、學生的障礙。應試教育容不下所謂的真正的對人的教育,家長和學生也不得不在應試教育的壓迫下,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選擇更多功利性的教育。並不樂觀的大背景下,更加需要有著理想主義情懷和獨立思想人格的教師,錢老便是這樣的好老師,筆者也願成為這樣的好老師,雖然道路很艱難,但我相信,真正的教師,會勇敢面對這些“有哭有笑的纏繞的生活”。讀後感好的老師當是甘於寂寞,能夠沉潛下來的“學者”。此處“學者”,自然不是學養如何深厚的專業人才,而是能沉下心認真教學,認真讀書,認真研究教育工作,不斷更新知識體系的教師。一個教師具備高超的教育教學技巧非一日之功,一些優秀教師教育教學技巧的提高,正讀後感是由於持之以恆的積累、學習、研究、創造的結果,如我們語文學科,優秀的語文教師把握課堂總是那麼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不管學生出現什麼突發事件,他們都能巧妙引導,讓課堂因生成煥發精彩,這就是平時幾十年如一日地利用空閒時間讀書,寫教學總結的結果。一個教師只有具備雄厚的知識諸備,方能在教學上高瞻遠矚、高屋建瓴,在課堂上運籌帷幄、瀟灑自如,而知識儲備的最佳途徑,在錢老看來便是“沉潛十年”。何為沉潛,他說:“‘沉’就是沉靜下來,‘潛’就是潛入進去,潛到最深處,潛入生命的最深處,歷史的最深處,學術的最深處。

要深潛,而且要十年,就是說要從長遠的發展著眼,打好做人的根基和學術的根基,不要被一時一地的東西誘惑。不能‘三分鐘熱度’,要知難而進,要堅持到底,要有一種韌性精神。”雖然這個社會是浮躁的,像筆者一樣的年輕教師,生活的重壓和現實的誘惑,兩者都在拉扯著我的夢想與耐心,但我也願意沉潛十年,畢竟,我還有像錢老一樣的教育夢,畢竟,這世界上每個人都要有點追求。最後,不妨迴歸到本書的母題,先生書名為《我的教師夢》,可先生的教師夢中,還隱含著一個教育夢。先生實際上在理念之中給年輕人構建了一個美好的城邦,這是一個虛幻的境界,卻同時也展示了一種美好生活的可能。他的夢不是當下就能達到的,但卻可以透過不斷追尋而逐漸靠近。他的夢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夢,希望有一天在這塊色彩繽紛活力四射的理想校園中,有循循善誘充滿愛心的教師,也有豐實而生活的教育資源,還有善良民眾和淳樸的社會風氣;這裡的學生充滿生命的活力,這裡的教師都可以獲得個人精神價值的提升。這個夢依靠誰來完成,未來的教育依靠誰,想來我們年輕的老師,每一位都責無旁貸。先生的教師夢是為中國的學生而做的,而學生的夢需要每一位教師去建築。我願沉潛十年,努力半生,以個人微薄之力,為建成“教師夢”的廣廈添磚加瓦!

《我的教師夢》讀後感2

讀完錢理群教授的《我的教師夢》後,心中充滿了感動,感動於他的教師夢,感動於他的屢戰屢挫,屢挫屢戰,感動於他對打工子女的那份真誠,更感動於他在教育失真的狀態下,大膽喊出的教育理想。現將自己一些淺薄的認識與大家交流一下。

一、知識與文化的傳承

書中說道:“應試”已成為學校教育的全部目的和內容,……一切不能為應試服務的教育根本無立足之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傳授的知識多而交流的文化少,以至於少數民族的大學生們說學民族語言沒用,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他們需要的不是民族語言的傳承,而是如何熟練地掌握漢語和外語的問題。錢教授說這是認識的錯位。是啊現實中又有多少這種認識的錯位呢?人們都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可現在這種非物質文化有多少在失傳,我們國家現在正在花大力氣挽救這些文化,可為了應試,為了就業,我們的大學生卻不願去學本民族的文化了,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啊。

前不久,看到過一篇關於知識和文化的文章,文中說,知識並不等於文化,文化是一種民族的傳承。文中列舉了一件事例,在某中學放學後,一日本外教感慨地對中國的同事就:“在這個時候,我總是感到孤獨。”同事問:“為什麼?”“因為這麼多的學生,放學走時沒在與我說再見的,他們有的唱歌,有的聊天,還的的談戀愛,只有一個學生用英語和我說拜拜,還是馬來西亞的留學生。”中國教師解釋說:“一直都這樣的,因為孩子們太累了。”日本外教說:“不對,在日本與老師道別時必須鞠45度的躬才行,否則就視為沒文化,要是連續三次不與老師道別是要記大過的。在日本,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禮儀文化,也就是孔子,孟子裡講的禮儀之道,這是一種文化,知識並不等於文化。”那位中國的教師聽了,頗多感慨,我看完文章也是感慨萬千。想想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是否將我們中華五千年的優秀文化也傳承下去了呢?我們是不是也淹沒在了應試教育的洪流中了呢?

二、現實與夢想的糾纏

書中說道:教育就其本質而言,是具有烏托邦性的;學校,也包括大學,本應該成為年輕人的夢鄉。可這個夢鄉現在卻成了很多孩子的惡夢。

無論是中小學,還是大學一切都為了應試,為了就業,人生的四個季節顛倒了,少年該狂的時候卻老成了,老年人反而是狂起來沒完了。書中說過,中小學教育的最大任務,就是創造一切條件,使孩子們能夠盡享“成長之美”,可在應試的教育下,孩子們失去了好奇、探索的權利,離開了思維的發源地----大自然,失去了童年的歡樂。在大學裡,知識更是當作了商品來買賣,到處是急功近利的行為。

現實是如此不堪,但我們的教育是指導社會的,而非追逐社會的,我們做老師的還得保有自己的教育夢想,為孩子們開啟一個廣闊的文化空間,為他們創造一個“精神的家園”。薛瑞萍老師為了自己的夢想放棄了各種評優,被人稱作“薛棄權”;陳琴老師為了自己的夢想拒絕上“公開課”,忍受十幾年不評職稱的不公平待遇。這些名師為了自己的教育夢想,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更為了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精神家園”,他們默默地奉獻著,背後的辛酸和艱難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在現實與夢想的糾纏中,我們該何去何從,值得深思啊!

三、文理融通

錢教授說,知識面的拓寬,同進意味著人的視野、胸襟、精神世界的擴大,就可以民現各類知識。他還說老師要成為一名雜家。關於這一點我深有同感,作為老師,尤其是小學老師,孩子們對你的敬仰之情可以說是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你適當地展露一點你所教學科以外的知識,他們就會驚歎不已,對你的崇拜又加深了一步。

我現在是一名語文老師,但我曾經教過數學,所以有時候數學老師一忙,就和我說:“讓學生做張試卷,做完後你給他們講講就行啊。”,我說:“你不怕我講錯了。”數學老師部是對我笑笑說:“你還能講錯了?”所以我教語文後也經常給學生們講數學,剛開始學生們確實是懷有懷疑的情緒,可等我講完了,他們用崇拜的眼神看我,那感覺到真好。

教《品德與社會》課時,迫使我一次又一次的充電,因為這門課真的是包羅永珍,有疾病知識,有京劇知識,有地理歷史知識,有民族風情等等。剛開始,我讓學生們自己蒐集資料,結果效果並不好,學生們只是為搜資料而搜,搜來後根本不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所以資料搜了很多,知識學得很少。於是我就開始了自我充電的過程,我將每堂課的知識儘量內化、吃透,這樣學生在說自己蒐集的資料時,我加以引導、點撥,學生們也就很容易記住知識點了。

這樣的雜家老師也會讓學生對各方面知識感興趣。那時我班的學生們有的開始和我討論中國歷史,有拿中國交通地圖和我討論交通線路的,還有的從上初中的姐姐哥哥那裡借來生物課本和我討論草履蟲的。看來一個雜家的老師,會讓學生們也變得豐富起來。

這本書中不僅有教師夢,還有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則,有對現實的抨擊,也有對理想的追求,它猶如春風化雨植入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