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詳解馬球的起源歷史

詳解馬球的起源歷史

馬球運動在唐代,不僅在帝王與文武百官之間流行,還普及於民間,甚至婦女也成了馬球活動的參與者。所謂"上有好看下必有甚焉"。司馬光在《資治通鑑·唐紀》中也有這樣一句話:"上好擊球,由此,通俗相尚。

馬球的起源

馬球,史稱"擊鞠"、"擊球"等,騎在馬背上用長柄球槌拍擊木球的運動。蒙古族民間馬上游戲和運動專案,流行於內蒙古等地。相傳唐初由波斯(今伊朗)傳入,稱"波羅球",後傳入蒙古,相沿至今。球狀小如拳,以草原、曠野為場地。遊戲者乘馬分兩隊,手持球伏,共擊一球,以打入對方球門為勝。有人認為中國古代的擊鞠、打?或擊?就屬於馬球運動。也有人認為,馬球最早源於公元前525年的波斯 (今伊朗),後傳入中國。三國時曹植的《名都篇》中有詩曰:"連騎擊鞠壤,巧捷推萬端",說明至少在漢末馬球已經存在了。

唐朝馬球的盛行概況

馬球盛行於唐宋元3代,至清代始湮沒 ,主要流行於軍隊和宮廷貴族中。西乾縣唐章懷太子李賢墓中發現的打馬球壁畫,充分表現了唐代馬球運動的場景。壁畫全圖高130~240釐米, 寬 600釐米;畫面人物眾多、背景寬闊,生動形象;參與擊球者二十餘人, 皆著各色窄袖袍, 足登黑靴, 頭戴幞頭,手執偃月形球杖,身騎奔馬,做出競爭擊球的不同姿態。畫面構圖疏密有致,動中有靜,有強烈的`節奏感、運動感。考古出土的這一時期的馬球俑、描繪馬球活動的銅鏡,特別是在長安城唐大明宮含光殿發現記載修建馬球場的刻石,證實了當時開展馬球運動的盛況。馬球運動有益於參與者的身心、騎術和技藝的鍛鍊。據文獻記載,唐代的歷朝皇帝如中宗、玄宗、穆宗、敬宗、宣宗、僖宗、昭宗都是馬球運動的提倡者和參與者,天寶六年(747 年),唐玄宗專門頒詔,令將馬球作為軍隊訓練的課目之一。

唐代女子也玩馬球

唐代女子有打馬球娛樂的,唐詩人王建的《宮詞》中有說到皇宮內宮女打球的:"新調白馬怕鞭聲,隔門摧進打球名"。劍南節度使郭英則看女伎打球作樂,據史料記載每天得花費數萬錢。

唐代打馬球風行一時,不僅成為帝王和貴族階層健身強體的體育運動,而且在對外文化交流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據文獻記載,當時相鄰的渤海、高麗、日本等國都有與唐王朝進行馬球競技的描述。現藏故宮博物院的的《便橋會盟圖》,有一專門描繪唐、遼兩國進行馬球比賽的場面。

畫面以唐太宗李世民與突厥可汗頡利, 在武德九年 (公元 626年) 於長安城西渭水便橋會盟之事實為背景,畫中,數名騎士策馬持杖爭擊一球,場面頗為熱烈、壯觀。直至宋、遼、金時期,朝廷還將馬球運動作為隆重的"軍禮"之一,甚至為此制定了詳細的儀式與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