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農/林/牧/漁

荷蘭牧場之國的資料

荷蘭牧場之國的資料

在日常的學習中,說到知識點,大家是不是都習慣性的重視?知識點就是學習的重點。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愁,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荷蘭牧場之國的資料,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荷蘭牧場之國的資料

荷蘭(Holland),本稱尼德蘭王國,因其荷蘭省最為出名,故尼德蘭(尼德蘭文:Nederland,英文:Netherland)多被世界稱為荷蘭。位於歐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亞歐大陸橋的歐洲始發點。荷蘭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國。國土總面積41864平方千米,與德國、比利時接壤。歐盟和北約創始國之一,也是申根公約、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在17世紀,荷蘭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霸主,曾被譽為海上馬車伕。2014年荷蘭本土設12個省,下設443個市鎮。2013年人口數量16803700,人口密度407.5人/平方千米。荷蘭首都設在阿姆斯特丹,但是其中央政府、國王居住辦公地、所有的政府機關與外國使館、最高法院和許多組織都在海牙。

荷蘭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以海堤、風車、鬱金香和寬容的社會風氣而聞名。荷蘭是全球第一個同性婚姻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

延伸閱讀:《牧場之國》課文

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

一條條運河之間的綠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頭黑牛,白腰藍嘴黑牛,在低頭吃草。有的牛背上蓋著防潮的毛氈。牛群吃草時非常專注,有時站立不動,彷彿正在思考著什麼。牛犢的模樣像貴夫人,儀態端莊。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長,無比尊嚴。極目遠眺,四周全是絲絨般的碧綠草原和黑白兩色的花牛。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碧綠色的低地鑲嵌在一條條運河之間,成群的駿馬,匹匹剽肥體壯。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著的運河,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它們飛馳到遠方。遼闊無垠的原野似乎歸它們所有,它們是這個自由王國的主人和公爵。

在天堂般的綠色草原上,白色的綿羊,悠然自得。黑色的豬群,不停地呼嚕著,像是對什麼表示讚許。成千上萬的小雞,成群結隊的長毛山羊,在見不到一個人影的綠草地上,安閒地欣賞著這屬於它們自己的王國。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到了傍晚,才看見有人駕著小船過來,坐上小板凳,給嚴肅沉默的奶牛擠奶。金色的晚霞鋪在西天,遠處偶爾傳來汽笛聲,接著又是一片寂靜。在這裡,誰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鈴鐺也沒有響聲,擠奶的人更是默默無言。運河之中,裝滿奶桶的船隻在舒緩平穩地行駛。滿載著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車、火車,不停地開往城市。車船過後,一切又恢復了平靜。最後一抹晚霞也漸漸消失了,整個天地都暗了下來。狗不叫了,圈裡的牛也不再發出哞哞聲,馬也忘記了踢馬房的擋板。沉睡的牲畜,無聲的低地,漆黑的`夜晚,遠處的幾座燈塔在閃爍著微弱的光芒。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荷蘭的牧場之國資料

一、概況

國名:荷蘭王國(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一譯“尼德蘭”。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紅、白、藍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而成。藍色表示國家面臨海洋,象徵人民的幸福;白色象徵自由、平等、民主,還代表人民純樸的性格特徵;紅色代表革命勝利。

國徽:即奧倫治·拿騷王室的王徽。為斗篷式。頂端帶王冠的斗篷中有一盾徽,藍色盾面上有一隻頭戴三葉狀王冠的獅子,一爪握著銀色羅馬劍,一爪抓著一捆箭,象徵團結就是力量。盾徽上面有一頂王冠,兩側各有一隻獅子,下邊的.藍色飾帶上寫著威廉大公的一句格言“堅持不懈”。

紀念日:5月4日(1945年5月4日佔領荷蘭的法西斯德軍在瓦格寧根簽署投降書,被定為荷蘭“紀念日”)

國花:鬱金香

國鳥:琵鷺

國石:鑽石

人口:1619.7萬,90%以上為荷蘭族,此外還有弗里斯族。官方語言為荷蘭語,弗里斯蘭省講弗里斯語。居民31%信奉天主教,21%信奉基督教。 荷蘭人口連續三年“入不敷出”

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有人口73.5萬(2003年);政府所在地:海牙(The Hague),人口45.8萬(2003年)。

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12個省,省下設489個市鎮(2003年)。各省名稱如下:格羅寧根、弗里斯蘭、德倫特、歐弗艾塞爾、格爾德蘭、烏特勒支、北荷蘭、南荷蘭、西蘭、北布拉邦、林堡、弗雷佛蘭。

二、自然地理:

41528平方公里,位於歐洲西部,東面與德國為鄰,南接比利時。西、北瀕臨北海,地處萊茵河、馬斯河和斯凱爾特河三角洲,海岸線長1075公里。全境為低地,三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於海面,沿海有1,800多公里長的海壩和岸堤。十三世紀以來共圍墾約7,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當於全國陸地面積的五分之一。境內河流縱橫,主要有萊茵河、馬斯河。西北瀕海處有艾瑟爾湖。其西部沿海為低地,東部是波狀平原,中部和東南部為高原。南部由萊茵河、馬斯河、斯海爾德河的三角洲連線而成。“荷蘭”在日耳曼語中叫尼德蘭,意為“低地之國”,因其國土有一半以上低於或幾乎水平於海平面而得名。荷蘭的氣候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冬溫夏涼,月平均氣溫:1月2-3℃;7月18-19℃。由於地低土潮,荷蘭人接受了法國高盧人發明的木鞋,並在幾百年的歷史中賦予其典型的荷蘭特色。年降水量650-700毫米。有天然氣、石油和煤等蘊藏。

為了生存和發展,荷蘭人竭力保護原本不大的國土,避免在海水漲潮時遭“滅頂之災”。他們長期與海搏鬥,圍海造田。早在13世紀就築堤壩攔海水,再用風動水車抽乾圍堰內的水。幾百年來荷蘭修築的攔海堤壩長達1800公里,增加土地面積60多萬公頃。如今荷蘭國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來的。鐫刻在荷蘭國徽上的“堅持不懈”字樣,恰如其分地刻畫了荷蘭人民的民族性格。

荷蘭牧場之國

荷蘭人,荷蘭主體民族。主要分佈在荷蘭北部和中部地區。另有部分散居在美國、加拿大、奧地利、比利時和德國。屬歐羅巴人種。使用荷蘭語,屬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大多信奉基督教的加爾文派,北部地區有一些人信奉天主教。

在長期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鬥爭中,荷蘭人的民族意識逐漸增長,1581年荷蘭共和國的成立,更使荷蘭民族得以迅速形成。17世紀以荷蘭方言為基礎形成了荷蘭書面用語。

17世紀,荷蘭人是歐洲最發達的民族。工商業和航運業都很發達,大部分地區消滅了封建土地關係。在文化方面,出現了哲學家B.de斯賓諾莎、近代國際法奠基者H.格勞秀斯、畫家倫勃朗以及著名詩人馮德爾等傑出人物。多從事工業,以造船和電子工業著稱。農業以生產奶、肉的畜牧業為主,傳統種植小麥、亞麻、甜菜、土豆、蔬菜、花卉。沿海居民從事捕魚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