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七年級歷史成吉思汗與忽必烈說課稿

七年級歷史成吉思汗與忽必烈說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歷史成吉思汗與忽必烈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歷史成吉思汗與忽必烈說課稿1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成吉思汗與忽必烈》。我說課的順序為:分析教材,提出重點、分析學情、提出難點、制定三維目標、設計學法、教法。

一、分析教材,確定重點

1、教材的內容和地位

縱觀本冊教材主要呈現了隋唐、宋元、明清的歷史,以時間程序為線,分時期描述,各主題前後相承、緊密相聯。

《成吉思汗與忽必烈》是第七學習主題第四課的教學內容。本課從政治上看:呈現了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強大而統一的政權―――元朝,它是中國兩千年封建社會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從經濟上看:它上承唐宋,在此基礎上繼續發展,它又下啟明清,將繁盛傳承到明朝、清朝,直到清朝中後期中國社會才呈現衰敗之勢。從民族關係上看:元朝民族進一步融合,回族形成,它為民族關係的發展翻開了新的一頁,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局面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從歷史人物角度看:成吉思汗被譽為世界100位有影響力人物之一,忽必烈是中國封建歷史傑出帝王之一。總之,本課承上啟下,有助於學生從多角度整體把握歷史發展脈絡。

2、教材的編寫特點和設計意圖

本課有三個子目。首先教材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展示“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的背景、過程和統一後的情景。同時輔以“寫寫”“想想”等語言,激發學生興趣。接著,教材以大量文筆、圖片展示“忽必烈建立元朝並統一中國”的過程、舉措和影響,並輔以“讀讀”“看看”“說說”等指示性語言加強知識的掌握和觀察分析能力的提升。最後,教材簡要展現了民族關係發展的原因和表現。

從知識層面講,本課涉及解王朝興衰更替、國家統一、政權鞏固、民族發展、歷史人物等重大內容的過程,有一定的深難度。從過程和方法層面講,本課是一個感知歷史現象到歸納歷史知識,從歸納歷史知識到認識歷史現象、歷史人物的過程。

3、教學重點的確定

綜合上述教材分析,學生要在一堂課內多角度、完整全面的掌握理解困難很大。因此,我結合教材和《歷史課程標準》對教材內容進行了取捨和重組,並在對比同單元歷史人物的基礎上確立了緊扣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兩個歷史人物為核心的學習主線,以使學生明確學習中心。同時結合《課標》的要求確立以評價歷史人物忽必烈為學習的重點。

二、分析學情,確定難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正確分析學生情況,是學案設計的基礎,是新課程理念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

透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具備了自主閱讀提取有效歷史資訊的能力。但七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還在發展中,在歸納、分析、判斷、評述等邏輯性較強的問題上,存在較大難度。因此我確立了以客觀、公正的“評價歷史人物———————忽必烈”為基石,推廣到明確歷史人物評價的方法和原則為教學難點,這也是本課的落腳點。在教學環節的設計時,本著符合學生心理特徵,遵循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形象到抽象,呈階梯狀的學習程序以突破難點。

三、依據課標、教材和學情分析制定學習目標

1、知識技能:說出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的史實,記住忽必烈建立元朝,統一中國的時間。列舉忽必烈的治國措施。說出元朝民族關係發展的表現。

2、過程與方法:透過對忽必烈統一中國的意義的`辯析,培養學生多角度全面分析事物的能力。透過忽必烈歷史功過的評析,使學生掌握分析和評價歷史人物的的基本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蒙古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員,他們對中國歷史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形成正確的民族觀。認識元朝的統一促進民族融合,社會發展,是歷史的進步。

四、圍繞目標,設計學習方式、教學方式

1、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本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教學理念,以學案導學為核心,採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為主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自主閱讀、思考、探究),它有助於學生積極主動的獲得知識,探索新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自主學習也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只有充分的自主,才能更好的合作。合作學習(交流分享、講解評析)有助於培養學生善於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的能力,樹造樂於交流分享心得的品質。同時,學生在探討分享中易於激盪思維,拓展視野,從而更全面深入地分析歷史現象,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2、教學方式―――組織、指導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領路人,因此教師的角色以組織、指導學生為主。(1)教師的組織方式:施以各種方式提醒學生,以維護課堂的紀律;組織學生學習活動的語言簡潔、具體、明確,具可操作性;評價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及時,富有激情,並對優秀小組加分,以激發學習熱情。(2)教師的指導方式:透過讀書指導法促成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透過歸納分析法幫組學生掌握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透過啟發式提問、談話法開啟學生思維,引領學生學會運用歷史的眼光評析歷史現象、歷史人物。

在歷史課的教學中,教與學是相互聯絡影響的,學案為師生的教與學搭建起了互動的橋樑,營造了成長的平臺。

七年級歷史成吉思汗與忽必烈說課稿2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成吉思汗與忽必烈》

一、 說教材:

《成吉思汗與忽必烈》是七年級下冊,第七學習主題“民族關係的發展與經濟重心的南移”第4課的內容元朝上接遼宋夏金下啟明清,它結束了唐末以來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元明清600多年國家長期統一的局面。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忽必烈改革措施,民族關係的發展,理解元統一的進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義性

(2)過程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透過用騰格爾MTV,文天祥話劇表演,小組討論,蒙古滅夏、金、南宋的動畫設計,學生結合提綱自學,元朝疆域圖和中國政區圖的對比,故黃河、棉花圖片展示,《上下五千年--馬可波羅》影片剪輯,回族學生生活習慣介紹,調動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透過學習,認識到蒙古是中華民族大家族中的一個重要成員,透過文天祥抗元鬥爭精神的學習,培養為國家民族現身的高尚情操,透過回族的形成,培養學生維護國家統一的意識和形成對外接納的開闊胸襟。

(4) 本課重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及其措施

難點:元朝統一與文天祥抗元的關係

二、 說學情

下面說一下學情,經過初一近一年的積累,學生知道了中國朝代更替的順序,瞭解了唐朝和吐蕃的關係,知道三國時期吳國衛溫、諸葛直到達夷洲的情況,剛學過遼宋夏金的並立,初步積累了一些民族關係的知識。隱約知道成吉思汗屬於蒙古族,元朝疆域很大。初一學生知識正處於感性認識向理性知識積累的過度階段。在生活中,對學校北邊徐州的故黃河十分熟悉,但不知黃河何時經過徐州及黃河發生的水患;知道自己屬於江蘇省,但不知道省級制度何時建立;部分學生知道京杭運河經過徐州,但不知京杭運河開鑿及疏通的歷史;知道回族有不吃豬肉的習慣,部分學生知道回族的信仰,但對回族的歷史並不明確。

三、說教法

基於以上分析,本課教學主要採用師生互動,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同時綜合運用圖片、影片、聯絡生活實際,編演話劇,古今對比,時空聯絡等教學方法,力爭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歷史學習中,在這一過程中實現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昇華。

下面我將重點說一下我的教學流程

1、匯入新課:

師:我國有多少個民族?(學生齊答:56個民族)師:正是56個民族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大家知道我國曆史上元朝是哪個民族建立的嗎?你知道回族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和蒙古族及元朝相關的歷史。

2、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板書)

放映騰格爾MTV《蒙古人》2分鐘,問:蒙古人過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自學課本P52找出統一蒙古的人物?蒙古汗國建立的時間?思考:蒙古人的生活方式和蒙古帝國的急速擴張有什麼關係?

3、忽必烈建立元朝(板書)

學生透過自學理清元統一的過程。自學完請同學對照投影《金南宋西夏形勢圖》,到講臺前說出滅各國順序。再透過動畫影片重複,讓學生對蒙古滅西夏、滅金、建立元朝、滅南宋的順序性加深理解。角色扮演:三個同學表演忽必烈勸降文天祥的話劇(突破難點)然後小組討論:如何認識評價元統一的進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義性透過討論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史實。小組合作探究---元朝改革的措施:(突破重點)這是本節課重點,採用知識提綱化和聯絡的方法予以突破。注意和現實生活聯絡(故黃河、棉花圖片展示),注意前後知識的聯絡(唐朝和吐蕃的關係,知道三國時期到達夷洲的情況)。學科交叉,樹立時空觀念(元朝疆域圖和中國政區圖的對比)。PPT投影自學提綱元朝改革的措施:中央:地方:農業:水利:自學後先組內討論,再確定知識點。以此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對有價值的生成性問題,及時予以肯定和解答。

4、民族關係的發展(板書)放映剪輯的動畫片“中華上下五千年---馬可波羅”約3分鐘,透過看動畫片瞭解元朝對外開放的態度,師設疑提問:元朝的民族情況是怎樣的?回族是如何形成的?請對照提綱自學本節,PPT投影自學提綱。

5、知識總結利用PPT展示本課脈絡圖,同時老師進行總結歸納,幫助學生形成系統認知。

6、隨堂練習為提高課堂氣氛引入謎語搶答:如:忽必烈、都燕京(答一盛世名稱),忽必烈稱帝。(答一節日)。為了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可針對本課的重難點設計幾道選擇題,用PPT展示給學生,簡單的讓學生以搶答的方式完成,稍難的題個別回答。最後透過該部分中考材料題選講拓展練習的深度。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