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書筆記

《孔融讓梨》讀書筆記

《孔融讓梨》讀書筆記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孔融讓梨》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孔融讓梨》讀書筆記1

今天,我就讀了一個關於禮儀的小故事,它叫《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主要講了:

孔融小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他總是拿最小的梨。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就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答道:“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最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每次都讓哥哥哥哥先拿,最後他才拿,而且每次都拿最小的梨,把大的讓給哥哥。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之所以流傳千載,是希望會有更多的人,像孔融一樣,學會禮讓。所以,我們每時每刻都要把禮讓記在心哦!

《孔融讓梨》讀書筆記2

這天我和媽媽讀了一篇故事,名字叫《孔融讓梨》。

故事裡面講的是,孔融家有七人,孔融排行第六。他四歲一天,鄰居家送來一筐梨,孔融挑了一個最小的梨,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們。大家都好奇的問他,你為什麼挑小梨吃,而不挑大梨吃呢?孔融回答,哥哥們比我大,就應吃大梨,我是小弟弟,就應吃小的啦。大人們聽了都稱讚孔融是個懂事謙讓的好孩子!

這個故事並不是叫我們讓一個梨,而是教我們怎樣做人。我們就應學會謙讓,要多關心別人,不要光想著自我。我決心以後要做一個像孔融一樣有謙讓精神的,有愛心的人。

《孔融讓梨》讀書筆記3

小時候,媽媽帶我到阿姨家做客。阿姨家有一個可愛的小妹妹,我們在玩耍時總是爭搶同一個玩具,爭不到還哭呢。這時候,媽媽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孔融讓梨》。

故事是說很久以前孔融一家人吃梨。盤中的梨有大有小,哥哥讓弟弟先拿,弟弟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裡很高興,但仍故意問孔融:為什麼不拿大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可是我又比小弟弟大,作為哥哥,我更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呀。

媽媽告訴我說,故事中的孔融只有4歲呢。可他這麼小就知道將好的東西要和別人分享,這樣自己才能得到更多的快樂。聽完故事,我和妹妹再也不爭搶,而是互相謙讓,有時還一起玩,玩得開心極啦!

《孔融讓梨》讀書筆記4

這個故事,恐怕是無人不知,無所不曉的,我也很早就知道這個故事。然而,當我今天重新重溫這個我已聽了無數遍的故事時,我卻思緒萬千。

《三字經》裡說:“融四歲 能讓梨”無疑,這是件小事,但在我4歲時,我讓過梨嗎?11年來,我讓過梨嗎?沒有。因為小時候總覺得沒事麼。4歲的孔融就是我的榜樣,教我們“孝”和“德”,或許因為這個,《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才流傳至今吧。

當今社會,在小時候,恐怕已經沒有人知道父母的艱辛,都只有在為人父,為人母后,才明白當年做父母的痛處。父愛和母愛是世上付出得最多,但回報得卻是最少的。有時,哪怕是一句話,一封信,一個禮物,都會讓父母異常感動,甚至眼淚奪眶而出。

好好的孝順父母吧,哪怕是一句問候的話,一張滿分的試卷,一張節日的賀卡,或是像孔融那樣讓梨……

所以,從現在開始,好好孝順父母吧!

《孔融讓梨》讀書筆記5

大家一定聽說過《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吧!自從我聽說過這個故事之後,就有點眼饞,我就在家裡上翻翻下找找,終於找到了這個故事。於是,我把這故事認認真真的品讀了一下。

這個故事講了四歲的小孔融在家排名第六,有一次孔融一家在吃梨,他把大梨依次分給了兄長們,而自己則吃最小的梨。我讀後十分感動,小小的孔融居然有那麼大的孝心,更何況我們比他大很多,當你和你的兄弟姐妹吵架的時候,想到了孔融嗎?自己不覺得慚愧嗎?

在現在這個社會里有一對兄弟為了一套房子,打得頭破血流,反目成仇。有些人為了一套父母的房子,使用了許多惡毒的招式。

所以,我們現在以孔融為榜樣,孝敬父母,尊重兄長,成為新一代的好少年吧!

《孔融讓梨》讀書筆記6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千古流傳。這天,我翻開《修雅集》看到了小孔融拿著梨送給爸爸的圖片,我迫不及待地讀起了《孔融讓梨》故事。呵,孔融是一個十分有孝心的孩子!四歲的一天,小孔融的媽媽從集市上買來了許多金黃的鴨梨,她讓孔融先吃一個,但是孔融在籃子裡挑了許久,卻撿了一個最小的留給自我。原因是自我年紀小,就應吃小的,大的就應留給哥哥姐姐吃。

讀到那裡,我才明白,“年紀小,就應吃小的”,說得太好了,我很贊同小孔融的做法。以前,我總覺得,我是小孩子,就應多吃點。每次媽媽讓我選吃的,我總會比了又比,選了又選,哪怕只大一點點,也是好的啊!但是從此刻起,我決定向小孔融學習,因此我逐步改正了自我的缺點。每一次餐桌上有什麼好菜,我就先夾給媽媽,對她說:“媽媽,請吃!”每次爸爸從上海回來帶一大推零食回來時我總是迫不及待地遞給媽媽,對她說:“媽媽,你吃吧。”直到看著媽媽吃下,我才放心地離開。每一天晚上,我總是把熱水袋衝足電,交給媽媽,對媽媽說:“媽媽,請你捂腳。”

在我表姐十歲生日的宴會上,服務員端上了一大盤烤鴨。我拿起一塊麵,夾了一些鴨肉和蔥,蘸了醬,把兩頭裹起,卷好。大家都眼巴巴地看著我。我想:你們可別以為我是個“饞嘴貓”,我可不是做給自我吃的!我放下筷子,用雙手將烤鴨遞給媽媽,大聲地說:“媽媽,您吃!”在眾目睽睽之下,媽媽接過我遞給她的烤鴨,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一桌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讚不絕口,說:“黃浩洋真孝順啊!”“我也要讓我的孩子向浩洋學習。”我聽了,心裡美滋滋的:看來,我已成為大家學習的“有孝心的好少年”的榜樣了,我必須要做得更好!

此刻,我才明白,孔融四歲時就懂得謙讓,而我已經九歲了,這麼做也是完全就應的。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後,我要用一顆善良的心去關心、愛護身邊的每一個人,要做一個當代的小孔融。

《孔融讓梨》讀書筆記7

話說孔融讓梨之後,其父大喜,認為此子乃可造之材,逢人便提及此事,鬧得城裡無人不知此事。小孔融也因此聲名鵲起,這也成了流傳千年的美談。筆者好事,近來琢磨著:如果孔融讓梨的故事發生在現代,讓梨之後,又會發生什麼事呢?筆者思前想後,不外乎有以下幾種結果。

(一)

孔融讓梨的故事經過個大報刊、電臺、電視臺的“爆炒”,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網路上,與孔融有關的網站也不下千萬,每日的點選率頗高。孔融的人氣直線上升。

有一家電視臺為孔融做人物,還邀請了孔母及其幼兒園老師。幼兒園老師說:“孔融在幼兒園表現得很好,待人很有禮貌,深受老師的表揚。”孔母動情的說:“這孩子,從小就顯得與別的孩子不一樣。我就知道,他將來會有大出息。”

一經播出,深受觀眾的好評。許多觀眾寫信,打電話要求重播。各電臺,電視臺紛紛邀請孔融做嘉賓主持,日程安排得滿滿登登的。

(二)

孔融讓梨激起了其父的創作熱情,他根據孔融的成長經歷,創作了《孔融》,甚是暢銷。一製作人由《孔融》改編了《孔融的故事》,請當紅童星蛋蛋演出,並放在黃金時段播出,創造了收視高潮。該製作人還打算拍第二部。

(三)

各商家見孔融如此受歡迎,紛紛發出邀請函,希望孔融能當其代言人。孔家人的腰包被裝得越來越鼓。孔融要背的廣告詞也越來越多了。最後,孔融成天在背廣告詞。那些廣告竟也厲害,居然影響了幾代人。但是,孔融除了背廣告詞之外,什麼也不會了。

(四)

孔融坦言,當名人真累。但是,一直當名人,孔融也自認為是個“腕兒”,也擺起了架子。在家中,哥哥必須讓著他,孔父孔母必須依著他,誰讓他是棵搖錢樹;在外面,他說一,誰也不敢說二,誰讓“上帝”都崇拜他呢?當初讓梨時的謙虛,已不復存在了。

《孔融讓梨》讀書筆記8

孔融是個聰明,懂事,敏捷的孩子,大家都誇他是奇童,連我都很喜歡他,因為他非常孝順父母。

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了一籃子梨,然後把梨洗了洗,把它放在盤子裡。五個哥哥讓孔融和孔融的弟弟先挑梨,孔融拿了個最小的,讓他弟弟拿到比自己的大一點兒,讓哥哥們拿大的。爸爸問:“有那麼多的梨,你怎麼不挑大的呢?” 孔融說: “因為哥哥們大,才讓他們吃大的。” 爸爸又問:“那弟弟比你小,你應該讓弟弟吃最小的,為什麼把大的讓給他吃呢?” 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我才讓他吃大的。”

我覺得孔融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我很喜歡他,以後,我要向孔融學習。

《孔融讓梨》讀書筆記9

今天我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故事講的是:孔融兄弟七人,排行第六。在家孔融孝敬長輩,尊重兄長,講究禮讓。孔融四歲那年,一位客人帶來一筐梨子,父母叫孔融給他們弟兄幾個分梨。

孔融把又大又好的梨分給了幾個哥哥,將最小的留給了自己。家人不解,孔融就說:“哥哥年齡比我大,應該吃大的,我是弟弟,應該吃小的。大家都誇他是個懂事的孩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小朋友要從小尊重長輩,團結同學,有愛他人,只有這樣長大後才能成為一個有修養有素質的人。

《孔融讓梨》讀書筆記10

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裡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孔融:”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起來:”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孔融四歲,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讚他。

讀完這個故事,我想:我經常和表弟為了一盤好菜,爭得面紅耳赤。都想自己能多吃一些,根本沒有考慮別人。我覺得自己和孔融相比,太自私了。以後,要像孔融那樣,知道尊敬兄長。他的品德是我們從小就應該學習的。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時是一種尊重,是一種寬容,是一種貢獻,是一種能化解人與人之間矛盾的救濟藥。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和諧,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美德,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