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精選6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孔子的故事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1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叫《孔子的故事》,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軍事家。這本《孔子的故事》就記錄了他的一生。

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國(在河南江蘇交界的地方)的貴族,如果再往遠說,他們還是殷代貴族的後代。孔子的父親叫紇,字叔梁,是魯國一個職位不大的武官,他很有力氣。孔子的母親姓顏,叫徵在。

孔子30歲時他已經有了3000多名學生了,可是,他認為自己的學識不夠淵博。如果誰有知識,誰哪裡有他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真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安貧樂道,直道而行的人哪!

被後人尊稱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的孔子,是春秋時期最有學問的學者之一,他的言行舉止對後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的故事》講了一系列關於孔子的事蹟,它告訴我們,學習的魅力,帶領我們一同感悟聖人傳給我們的思想精神。

在孔子對他的學生的教育中,對於學習的篇章有不少。它告訴我們許多學習的方法,同進也告訴我們學習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而這種快樂,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因為它能提高自身的修養、素質。反覆的學習是為了便於熟練的掌握,不懂就問,可以提高知識水平。我們作為一個學生,就更應該要認真學習,熟練的掌握,它不僅能夠充實自己,也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聖人孔子最注重的是“仁、禮”。崇高的道德思想,是從古至今君子的作為。人與人之間,禮尚往來、互相關愛、互相包容,那麼,這個世界就會是個美好的樂園。

本書告訴我們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活得充實。用道德充實自己,用知識填充自己,有抱負、有追求,積極向上,既使早早的就離世了,那麼他也就無憾了。

現在,美味可口的家餚,令我們情不自禁;琳琅滿目的衣物,更使我們留戀忘返。然而,在生活日益富裕的現在,我們更加需要用知識來填滿自己,用道德來包裹自己。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2

“感悟聖人的思想精髓,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這就是我們班同學的奮鬥目標。今天,我讀完了《孔子的故事》,真正感悟到了聖人的思想精髓,並提高了自己的品德修養。

孔子熱愛學習,一生飽讀詩書,他認為:只有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這樣的讀書才是有效的,書中的知識在生活中才能得到合理的運用,這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好學。

子木就是這樣的人。有一次,他和同學外出郊遊,天氣晴朗子木卻帶著雨傘,大家都很疑惑。子木便說自己昨晚見月近星畢,第二天就會大於下個不停。同學們在子木的勸說下半信半疑地帶上傘,旅途中果然下起了雨。子木正是運用了《詩》中的知識:月亮靠近畢星,大於下個不停,得到了孔子的大力讚賞。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學以致用的重要性,否則那次郊遊大家就要被淋成落湯雞了。

孔老夫子堅持學以致用,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書中的知識,不忘記用書中的知識來教導學生。做到學用結合,才能真正領悟書中的知識。其實學用結合和勞逸結合是一樣的。勞逸結合是人生心愉快,同樣學用結合能使人進步。學以致用,可以使你得到讚揚的掌聲;可以使你感到知識的偉大;可以是生活過得更加充實……學以致用是多麼重要,所以我們應該在生活與學習中,處處用到學以致用。

生活中,的確有人做到了學以致用,我也是其中的一個。我在課堂上新學到了什麼叫積雲,捲雲,層雲,它們是什麼樣子的。然後我就根據雲的不同和雲的變化來穿衣,帶傘,並且預測天象。這真使我這個不懂天文的小丫頭感到大自然的神奇。

其實,生活中處處需要學以致用,學以致用也對生活起著巨大的作用,我們應該合理地運用學以致用。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3

這學期,我們“孔夫子班”閱讀了《孔子的故事》這本書。墨綠色的封面上畫著一個慈祥的老人,他就是孔子。一提到孔子,大家腦海裡就會蹦出許多詞:謙遜有禮、知識淵博、寬容大度、誨人不倦……但有一個詞你別忘了,那就是清正廉潔。

孔子是個名副其實的清官。他誠心誠意地為百姓辦事,用一顆仁愛之心對待百姓,不貪汙百姓財產。正像他自己說的:“做官就要身體力行,為百姓做出模範,還要勤政愛民,永不懈怠。”有時遇到比自己職位高的人貪汙了糧食,他定會立刻大義凜然地指出;有時碰上哪個官員犯了錯誤,他便會用心良苦地教育他;要是見到百姓缺衣少食,他就會好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得知自己的學生在當官時違背仁德做事便不想認這個學生了……所有這些事,都說明他清廉正義,心裡裝著百姓,處處為百姓著想。正因為這樣,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為“孔聖人”,並樂意拜他為師,以他為行動的楷模。

這使我想到了溫總理,他是人民的好總理。我們都知道溫爺爺已經連任幾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了。當雪災阻擋了外地打工者回家團聚之路時,是他用溫暖的話語安慰著人們,讓人們樹立起戰勝困難的信心;當地震威脅著四川人民時,又是他不顧個人安危趕到現場,鼓勵倖存者,給他們生活的勇氣。因為總理的心始終牽掛著人民群眾,所以全國人民都愛戴他,覺得總理就是我們的親人。

然而生活中,許多官員與孔子、溫總理等一些清官有著天壤之別。他們中有的翫忽職守,不盡責任;有的徇私枉法,甚至濫用職權,傷及無辜。他們怎麼不想想自己的行為傷害了百姓、辜負了黨和政府的信任呢?

我是班裡的班長,也是一個官。我要讓孔夫子的種種美德在我心中紮根。我要帶著所有的班幹部以班級利益為中心,時刻想著大家,為大家服務。那樣,我們與同學們就會更親近,所有的問題也會因此迎刃而解,我們的班集體就會很和諧。

讀一本好書就是交一個好朋友。《孔子的故事》已經陪我度過了一百多天,它是我的良師益友,是我人生路上的指明燈,它讓我明白一個道理:清官自然親!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4

晚上把《孔子的故事》學生做的思維導圖、讀書小報圖片整理到一個資料夾,意味著這本書將要告一段落了,回首這一個多月遇見《孔子的故事》,我還是要好好反思一下。

我們是期中考試前開始讀《孔子的故事》的,先發動學生家長到網上購買此書,並上傳樣本,一時間,家長們忙碌起來,一週時間書湊齊了。我寫下了《我為什麼要你們讀孔子》的文章,算作是一個動員吧。對此書進行了簡介,並告訴我為什麼讓學生去了解孔子,就是要在學生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起點,讓他們讀孔子,就是要讓儒家的思想精髓“仁”和禮流進他們的體內,努力把自己修煉成“溫良恭儉讓”的`人。

我們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營養,同時,我們要有足夠的底氣和自信去面對世界。這世界有點多變,不變的是我們的追求美好、嚮往幸福的心;造就好一顆強大的正直、商量、豐富的心,去應對世界的多變;瞭解孔子,學習傳統文化,用傳統文化的精髓去造就我們的心。

並要求家長和孩子一起觀影《孔子》,吊起學生讀此書的興趣。接著由讀過此書的高銘卿上了導讀課,高銘卿按套路走了一遭,選取的是《孔子斷糧》這個片段來分享,我很欣賞高銘卿一直強調要同學們帶著批判懷疑的態度去讀此書,這可能就是學法指導。

接下來的讀中推進中,我引導學生讀兩遍,第一遍瀏覽情節,第二遍細細品味。在推進中,我們舉行了一次讀中交流會,做了一次閱讀單。我們的閱讀單採取的是每個學生出一道題,由高銘卿和靖墨涵從中選出有價值的題,來設計閱讀單。閱讀單上一共分為四類題,一類是梳理情節的,一類是評論人物的,一類是此書背後的故事,一類是做思維導圖。要求學生從每一類題中選一道題來探究。讀中交流會,主要交流閱讀中的故事、收穫、困惑、發現。

讀後進行了一次讀書交流會和一次讀書小報的展示活動。讀書交流會主要談,從三個主題中選一個:孔子奇人奇事、今天我們學孔子的什麼、談《孔子的故事》。讀書小報展示自己讀後的梳理、收穫,進行了小報的評比活動。

讀後的交流課由靖墨涵來完成的,我當他的助手。靖墨涵從梳理情節開始,到評論其人,交流很順暢,尤其是他的諸侯各國圖太準確了,事後我拿《孔子傳》後附的圖一比,更讓我驚歎。

我在高銘卿和靖墨涵的課中一再推薦《孔子傳》,同時我也購買了此書,現在正把此書傳給我們班學生看,靖墨涵已讀完,高銘卿正在讀。這次整本書共讀中,採取的辦法是學生上好兩課,學生設計閱讀單,我主要是策劃組織。我感覺此次的共讀活動,學生更願意去聊書,他們聊起來沒有隔閡感,就是一個孩子在前面帶著一群孩子走。

這兩個孩子早就讀過此書,現在是第二次讀,比其他孩子更瞭解孔子,而且他們還讀過《論語別裁》。他們在交流時有模仿我的痕跡,但更多的是他們自己的東西。但在主題提煉上不是很集中,話題設計很隨意。

這學期帶著學生讀了兩本書,一本——《西頓動物故事》我帶著學生跑,這一本學生帶著學生跑。

準備共讀的《呼蘭河傳》《君子的春秋》,採取的是自由讀的形式進行的,圖書角有圖書,學生也在借閱。感覺這學期共讀的書還是有點少。

《兒童文學的樂趣》有一段摘錄,上面寫道:“‘越來越多的研究和經驗證據顯示,兒童回應文學的能力需要培養’,這些研究證明,如果成人用自己討論文學的語言和孩子談話,不僅能幫助孩子發展理解和欣賞文學的策略,也有助於他們感知和談論所讀文字的錯綜複雜性,從而讓他們更喜歡文學”。不知我們班學生愛上文學沒有?

所有被風吹過的樹,都顯得有神,所有被閱讀眷戀的孩子,都顯得有光,所有用閱讀教育的老師,都顯得有愛。

相信書籍,相信種子,努力向下紮根,向上一寸寸長;循著自己的節奏,努力向著明亮那方,小步走路,不後退。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5

孔子是歷史上一個很有名氣的人,他一生桃李滿天下。我很崇拜他。今年,劉老師讓我們買了一本《孔子的故事》,這本書介紹了孔子一生的歷程,使我們更加了解,更加熟悉孔子了。

這本書中最讓我回味無窮的是:孔子從政的那部分。孔子剛開始當中都宰,把中都治理得井井有條。接著,魯定公又讓他做司空。任司空時,他和他的弟子一起調查農業生產情況,還興修水利。司空沒做多久,孔子又被升任為司寇。任司寇時,他實施一些法律,還創了最早的陪審團。他斷父子互訟案,智救大野澤,又在夾谷和齊國會盟取得了勝利,又誅殺可正卯,還抑三桓墮三都。孔子為政的時候,民心歸服,一派政通人和的景象。我合上書本,閉目沉思:孔子可真是個清官呢!他忠心中力為老百姓辦事,用一顆仁愛之心對待百姓,他可真是個清官。孔子曾經說過:“做官就要身體力行,為老百姓做出模範,還要勤政愛民,永不懈怠。”只要這樣做,才算得是個好官。

讓我們從小學好文化知識,為長大後為人民服務打下紮實的基礎。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6

大凡讀過《孔子的故事》一本書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對孔子發出由衷的讚歎,深深地敬佩這位博學多才的傑出人物,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出現過這麼一位偉大人物而感到無比驕傲。

孔子之所以能成為博學多才的人,是因為他謙虛好學。孔子曾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懂就懂,不懂就不要裝懂,這才稱得上聰明。聾的人就報著這樣的學習態度,虛心地向他人學習,以此來充實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聰明的人。當他取得了成績後,仍沒有滿足,繼續向別人請教,從不放過一個增長知識得勝機會,孔子的這種精神對於後人也是一種鞭策和激勵,使我這個與他相逢兩千五百多年的少年受到了深刻的啟迪。

我這個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有點自以為是,瞧不起別人,為此不知捱了多少批評,但總該不了。我上課不願意認真聽別人發言,認為別人都不如自己,失去了許多增長見識的機會。

影響了自己的進步。從孔子身上,我懂得了要真正學到一點東西,必須抱著虛心的態度,驕傲自滿是學習上的最大障礙。孔子謙虛好學的精神將成為我前進的指路明燈。

孔子之所以能成為人類的文明做貢獻,還因為他能勤學苦讀。孔子出身貧寒,很早就失去了父親,他過早地擔當起生活的重擔,然而他沒有被壓倒,而是更刻苦地學習。艱苦的環境磨練了他的意志,艱辛的勞動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孔子成了一位舉世聞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我從孔子勤學苦讀的一生中體會到,一個人即使身處逆境,也要發奮努力。孔子那種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意志和毅力會永遠激勵我前進。

我要以勤奮、刻苦、頑強的精神,戰勝困難,成為一個有作所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