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

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 篇1

這本書是楊絳先生在九十多歲高齡時的著作。鬼神,靈魂與肉身這些在中國民間中議論千年不斷的東西出現在這本書中。楊絳先生想明白自己留在身後的是什麼,前面等著她的又是什麼。《走到人生邊上》的前言中,楊絳先生這樣寫道:“我正站在人生的邊緣邊緣上,向後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後看,我已經活了一輩子了,人生一世,為的是什麼呢?我要探索人生的價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麼都沒有了嗎?當然,我的軀體火化了,沒有了,我的靈魂呢?靈魂也沒有了嗎?”從這一段話可以知道,楊絳先生的這本書分兩個部分,一個是人生的價值,一個是靈魂的去向。

楊絳先生提出人生的價值在於靈魂對肉體的支配。這兩者在同一個個體中相互鬥爭又相互統一。人的本性中包含的懶,貪,色等七惡,七惡與人的靈性良心背道而馳。所以這兩者相遇時,人就會出現各種煩惱憂慮,若處理不當自會有一些心理的問題。而當人的肉體經過千錘百煉擁有足夠的靈性良心時,人就會要求自己不斷的完善自身,驅動自己追求更有意義的人生。所以人生在世遇到的一切困難需要我們坦然面對,因為人肉體上的磨練會得到靈魂價值上的累加,靈魂的價值長久不滅。

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 篇2

《走到人生邊上》一書於之前看了一點以沒多大興趣結了尾,進年的一月份再次拾起這本書,就沒再放下了。想知道楊絳先生在人生邊上的自問自答,期望能帶給我一些認識和思考。

整本書下來,楊絳先生的謙虛,她看問題的透徹,她一直尋求答案的態度,她一直修煉自己的努力,讓人越發的敬愛她。

命與天命,人性,神鬼,人類的文明,人需要鍛鍊,修身之道,人生的價值等等問題她都做了回答,有些又好像沒有回答,很多問題,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需要的是你去探索去發現。回答不了的問題就交給時間,大約知道問題的答案就去實踐,去證實。特別認同先生在人生的價值裡的回答,人活了一輩子,鍛鍊了一輩子能有成績就不是虛生此世了。是的,無論是生活裡哪一方面的鍛鍊,能做到有成績,也算沒有白來一遭。

人生有命,有的人一生下來就含著金鑰匙,有的人吃喝溫飽會成為問題,各有各的命。一直不太喜歡命由天定這個詞,生活中好像很多事情自己都不由自主,但是實際關鍵的時刻,做主的還是自己,是自己的認知自己的性格自己的需求去做這個主。相對而言我更喜歡性格決定命運這個詞。生下來的條件,沒有辦法去改變,但是你可以透過努力,透過鍛鍊透過好的性格去改變你的命運。

一直認為自由是不受約束,不需要忍受,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現在看來,我的自由太表象了。含忍是保自己的盔甲,抵禦侵犯的盾牌。含忍和自由是辯證的統一。含忍是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學會含忍。就覺得打開了另一塊未知的思維,好像莫名覺得有點兒道理。雖然我還無從解釋。

或許是覺得不需要忍受的生活不存在吧,自由必然是跨過這個區域在某個我看不到的地方。

文章裡也有不那麼認同的一些觀點,意見暫時保留,看看伴隨時光的流逝會發生一點什麼變化吧。

人生一世,無非是認識自己,洗練自己。經過時間的洗禮,越來越贊同認識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去發現自己的內心,達到自己真正舒適安逸自由的狀態。

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 篇3

花了一天的時間讀完這本《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對楊絳先生有了更深的瞭解,也有了更多的欽佩。

首先,該書是在楊絳先生96歲時寫成,也許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已經病臥於床,無心學術,抑或是早已命歸西天,去了另一個世界。可又正是這個年紀,正是走到人生邊上的時候,對人生的感慨也是最多的,楊絳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下這一本書。

人活在世上的價值到底有什麼?楊先生在書中不止一次的思考這個問題。楊先生在書的一開頭就提到了死的問題,按著中國的抑或是世界其他地方的傳統,說死都是不好的,可不提不代表不用面對。人類懼怕死亡,是普遍的規律,所以有很多淡化死亡的說法,有說去往天堂的,有說去往西天的,但天堂和西天在如今的科學下不都不復存在了嗎?

對於人生一世到底有何價值,楊絳先生提出,重要的不是一個人在他或她的一生中作出了多大貢獻,而是本身身為人、身為萬物之靈這件事就很重要。人只有認識到自己真正價值所在,才不會因建功立業而沾沾自喜,也不會因默默無聞而自怨自艾。

書中也提到了對善惡的思考,性善和性惡,兩個矛盾的方面,一直被人所爭論。現在或許大都相信性惡論,於是出現各種各樣的"信任危機",就拿我們來說,好逸惡勞就是我們經常表現出來的惡。不到最後關頭絕不完成任務甚至到了最後關頭也完不成,這種現象叫"懶癌",在多少人身上,懶癌體現得淋漓盡致。而楊先生在書中則是從人的本性出發,提出人的靈性良心是主宰著人之善惡的關鍵。靈性良心佔上風,人們就可剋制住小我,控制住貪逸的本性,靈性良心被棄置,那這個人的良心也就輸了,內心的慾望膨脹,往往變成極惡之人諸如希特勒,墨索里尼之類。本性是好的,才改的好,本性就是惡的,怎樣也變不回好的,這也是我自己認同的。

我慶幸我還走在人生的中央,很多問題可以從現在開始重新思考。我也相信我們的本性是好的,是可以改過來的,是可以變勤奮的。

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 篇4

《走到人生邊上》是楊絳先生在96歲高齡之時的著作,其首次坦陳自己對於命運、人生、生死、靈與肉、鬼與神等根本問題的思考。並以多篇精彩隨筆對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證。此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楊絳先生對鬼與神、關於人、靈與肉等問題的思考與認知。第二部分是是有多篇散文組成的。

對於這本書我所感受到的是對楊絳先生的敬意。作為一位96歲高齡老人,在躺在醫院病床上時還在思考。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與大部分中國女性老人不同的人性光輝。

在中國,我看到太多年老的老人在老了以後每天就是打麻將、嘮家常、東家長西家短,要不就是做家務。好似他們的生活千篇一律,就這樣在我看來毫無意義的一天又一天的過,然後等到生命的盡頭。如果真的就是這樣過活倒也算是舒心的吧。

但是,我所看到的可不只是這樣。往往伴隨著的是,身體的疾病、奮不顧身的扎入後一輩的生活中,比如帶孫子,管下一代。要麼就是覺得孩子不孝啊之類的。當我的身邊大部分都是這樣的老人時,我便思考若我有朝一日變老了,我會變成他們這樣嗎?若是這樣有何意義?大部分的生活都奉獻給了家庭,孩子。然後對孩子說我這麼苦這麼累都是因為你啊。弄得孩子又無奈又氣憤。

為什麼喜歡楊絳先生?因為在她的身上,她的人生經歷中讓我感受到活著可以這麼好,這麼有希望。如今楊絳先生一百多歲了,歲月的風塵難掩她的風華。我的手機中保留了她頭髮花白卻任然埋頭書中認真寫作的照片。這一幕非常打動我。我希望能當我老去的時候,我可以像她一樣,充實淡然的朝天國進發。

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 篇5

楊絳先生老年說的話必定是有一定道理的,她也悟出了很多很多道理,下面,我來就她的這本《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一書中結合她所說,說說我的看法。

走到了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對生活一定有很多的感悟,雖然她自己覺得自己老了,但是她並不是那種消極的人吧可以說。她說:“我們不能因為看不見而斷為不存在。”這是在討論鬼神的存在與不存在,也許鬼神是有的,也許鬼神也是沒有的。

“我認為,身後的事,無由得知,我的自問自答,只限於今生今世。”這是一種活在當下的生活態度,我覺得人就應該要這樣,就事論事。

開始看到楊絳先生說人有靈魂的時候,我覺得這有點荒誕,因為我是無神論者,我認為先生的想法不對,看到先生後來寫的靈與肉我才想清楚,人應該是有靈魂的,不然就只有一個肉體而沒有靈魂,那不就是很呆的了嗎?

“每個人如回顧自己一生的經歷,會看到某事錯了,某事是不該的。但當時或是出於私心,或是出於無知,或虛榮,或驕矜等等,於是做了不該做的事,或該做的沒做,犯了種種錯誤。而事情已經過去。靈性良心事後負疚抱愧,已追悔莫及。當時卻是不由自主。”或許每個人回顧自己的過往中都常常為自己的做的不好的事愧疚,包括我自己,但是我們總是在事後才會領悟,有的事情只有做過才知道會是怎樣,才會知道以後該是怎樣。我回顧自己做的不好的事情的時候,我也時常感到後悔愧疚,不好意思。然後又漸漸忘掉,除非經過某件事除非有人提起,又不會太注意這些不好的事,這真的是一種複雜的心理,可是認真來說,這又不是很複雜。

人各有命,或許我們的命好,或許我們的命不好。我們不能選擇我們一出生下來就有的環境,但是我們卻可以選擇我們自己以後的命。就像農村百姓殉國,也是自己選擇自己的命,這是一種高尚!

“聲名顯赫的人,死後沒多久,就被人淡忘了。淡忘倒也罷了,被不相識,不相知的人說長道短,甚至戲說,惡搞,沒完沒了,死而有知,必定不會舒服”可見後世人對死去的人的評論,如果是讚揚,那必定會令人欣喜,如果是批評,那定會令人不舒服,說到這裡,問題也來了,我們不能隨便評價別人,不能隨便請假某件事情的好壞。

我們常常在照鏡子的時候認為自己多麼多麼好看,認為鏡子裡的自己有時候才是真正的自己,其實並不然,有的鏡子會把醜照成美,商場裡的大鏡子一定是會把人照的美美的,不然怎麼能夠讓顧客買衣服呢?我們自己單獨照鏡子的時候也是這種心理,自己總是好看的吧,鏡子裡的自己多麼多麼好看。但是有時候我們只有真正的認清了自己,才能夠做一個足夠好的人。

“假如人死了,靈魂還保持生前的面貌,美人也罷了,不美的人,永遠那副模樣,自己也會嫌,還不如聊齋裡那個畫皮的妖精,能每夜把自己畫得更美些,可是任意變樣兒,親人不復相識,只好做孤鬼了。”女生都有一顆愛美的心,或許男生也都有一顆愛美的心。可是如果容顏不變,多年以後,我們真的還能說這是自己嗎?

人生的哲理是無窮無盡的,有許多許多我還沒有參透,我正在參透的過程中,就走到了人生邊上也不能自暴自棄,依然要積極樂觀地生活下去。也希望每個人的晚年能夠有幸福快樂的回憶。

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 篇6

“有修養的人,能喜怒不形於色。但不形於色,未必喜怒不影響他的判斷選擇。要等感情得到了相當的滿足或發洩,平靜下來,智力才不受感情的驅使。”這是楊絳先生《走到人生邊上》一書中出現的一句話,也是我讀完這本書後記憶最深的一句話。

人生路慢慢,誰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自己接下來會經歷什麼,但是唯一能讓自己掌控的也就只有自身的修養了。其實對於我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來說,我並不能說自己有多好的修養,但是每次我看到一些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我就特別崇拜他們。

在我看來,修養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被自己的情緒所左右,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以前我是個非常衝動的人,在遇到任何意外事情的時候,都非常慌張,遇到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的時候,總是非常的情緒化。其實這些毛病我自己非常清楚,但是就是不知道怎麼去改。直到有一次,和一個變化很大的朋友聊天時,他談起說他在“修身養性”,看了很多很有意思的書。其中有一本就是今天談到的《走到人生邊上》。我這個朋友以前就是一個玩世不恭的人,結果因為一次事情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之後性格大變,開始看起書來。他曾跟我說過,楊絳先生是一個非常來不起的人物,她所經歷的一切,好像是在告訴我們這代年輕人要熱愛生活,並且要懂得讓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義,而在為人處世當中,一定要謙遜,做一個有修養的人。也正是因為朋友的變化,讓我對人的性格有了更深的領悟。也讓我在參軍之後,不再像從前一樣的浮躁,當然在親自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發現自己感受到的東西,遠遠比朋友口中所談論的要多得多。

一個人的素養往往體現這個人的待人處事方面,有人說你“公德心”、“道德感”其實這都和我們的素養息息相關。老師要講師德,軍人也是一樣的,各行各業都有各種職業道德,這也是我們必須要遵守的,現在作為一名普通的`解放軍,我也應該隨時管理好自己,隨時對自己有高要求,做一個有素質的軍人。

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 篇7

一位百歲老人的人生感悟,向前是人生清零的邊界,向後是這一生的酸甜苦辣,書中所寫的關於肉身與靈魂的看法,關於人間百態的點滴感悟,凡此道來的娓娓話語都值得我們去深思。

關於生命的思考,楊絳先生本人也在苦苦追尋,肉身在不斷衰老,而靈魂卻在不斷昇華,當身體走向盡頭的時候,靈魂又該如何安放?個體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生命是無止境的。

關於教育,楊絳先生認為好的教育應該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而不是耳提面命式的,她本人的成長曆程及女兒的成長都是最好的印證。關於婚姻,楊絳先生認為無論何時相互理解都是首要的,夫妻首先應該是知心朋友,若不知心,怎會久伴。

生命是一條孤獨的河流,每一程都會有志同道合的夥伴。對於我來說,二十多歲的年紀,談一輩子太長,談人生閱歷太淺,能做好的只是堅定腳下的路,無愧於那一份赤子之心,走在人生邊上,啟迪心靈,走在人生路上,回首不忘初心。

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 篇8

說起來楊絳先生的文字,我最深刻的感悟是“打動人心”,如清風明月般帶給人片刻安寧。所以,想要說的第一本書便是她所著的《走到人生邊上》。

自《我們仨》和《洗澡》之後,這是第三次拜讀楊先生的作品。“走到人生邊上”是先生的自問自答自解自悟,猶記得在書中楊老開篇就提到過的鬼神之說,雖也有“子不語怪力亂神”之說,但離奇的事卻時有發生,使人不知所以。那這世上究竟有無神鬼出沒?未可知。心中有,便有。心中無,便無。本不過就是一場飄渺的旅行罷了,何必深究其中難以自拔?自問,自答,自解,自悟。筆筆皆是。

簡讀之後,所謂有感不過是管中窺豹。對楊老提出的“靈性良心”略做一點自己的看法。早在《魚我所欲也》中就認可一種說法—“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我個人將之與靈性良心相連,正因為有靈性良心,所以可以抵擋誘惑,抵擋名利爭奪,抵擋縱慾難捺……楊先生講到鬥爭,靈與肉的鬥爭,靈性良心與內在本我的鬥爭,小我與大我的鬥爭……而一切鬥爭的背後是“我”與許許多多本體的“我”,客體的“我”在抗衡。諸葛孔明一生鞠躬盡瘁,輔助劉備,扶持劉禪。有著“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稱譽。明明可以稱王稱帝,明明那邊就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卻還是選擇“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之謂本心。一句“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既是表忠心也是書本心。提到孔明,就不得不提曹操,一代奸雄,拋開他的軍事才能,只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私心,便將靈性良心掩蓋的無影無蹤。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此之謂失之本心。

讀這本書的同時,也看了一些時事新聞。印象最深的就是“梁穎羅冠軍事件”一開始看到這個熱搜的時候,我像大家一樣,轉發那個女孩的微博,聲討羅冠軍,因為今年這種新聞實在是太多了,大多數人選擇的是相信所謂的“受害者”但我實在是不得不感嘆網際網路的強大功能,果然,事件發生了反轉……一場鬧劇以兩個人的宣告接近了尾聲。聽到那個女孩的錄音之後,相信大多數人的感覺有“如果每個律師都以一些下三濫的招數去擴大自己的知名度,律師這個行業如何進行下去?”也有“既然有先例在前那以後真正的受害者怎麼辦?”可能也是跟那段時間讀的書有關,我聯想到“靈性良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消費善意的同時也泯滅了自己的良心。可能是因為年輕吧,控制不住慾望,只能任由他從一顆火種蔓延到漫天大火,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吞噬自己本有的靈性良心。

一本書,一個人,一部劇,一首歌,的確不能給生活帶來什麼特別多的改變。但是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既然我想寫,就不能把經營一個公眾號當成日記來寫,也不想為了寫而寫。我看了看自己原來寫的東西,看著看著,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幹什麼,的確,我目的性確實不強,但是既然想做,就不能敷衍了事。所以,既為了自己能堅持閱讀的習慣,也想把快樂分享給每個關注我的人,就先朝著“簡讀有感”這個方向努力了。我討厭文字帶給我味同嚼蠟的感覺,我的文字我想讓她是有活力的,有力量的,而不是在無病呻吟,無中生有。

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 篇9

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正文,註釋和楊絳先生百歲答問。正文是楊絳先生對於人生一些問題的思考(自問自答),註釋是用散文的形式記述自己的生活經歷與正文部分形成了對照,也就是感悟與例項的結合,第三部分是就著楊絳先生百歲生日,文匯報記者代表光大讀者與其展開的一次真誠問答。

讀這本書是因為楊絳先生思考的這些人生問題恰好是我感興趣的,而這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問題總是令人好奇又無從解答,楊絳先生也一樣,她總是想著想著就在某個地方堵住了,她也似乎並沒有給我們一個確切的答案,百歲的她回顧一生對這些問題有了一點自己的見解,而尚處青年階段的我透過閱讀這本書對這些形而上的問題有了一點思路和新的視角,但是還不足以形成一套自己成熟的看法,所以我就在此把我覺得有啟發的楊絳先生的回答做簡要的整理摘錄。

1.神和鬼的問題,看不見的東西未必不存在,科學和迷信並不是完全對立的,過於科學也是一種迷信。很多問題是解釋不清楚的,信與不信,都不必絕對。

2.有關人的問題,人是有靈魂的(雖然看不見但是它確實存在)。人有個性(體質不同,性情各別,每個人天生有個性,個性一輩子不變)。人有本性(一“食色性也”,一靈性良心,也就是每個人都具有雙重本性,靈與肉既有矛盾,必有鬥爭,經過鬥爭必有統一,我們的一生總是處在這兩種的鬥爭之中,其中任何一方都是時而佔下風時而佔上風,最後總有一天會統一,鬥爭的結果就是我們最後的樣子,比如有的人的私慾佔了靈性良心的上風就走上歪路成了“壞人”)

3.人類的文明,人的可貴在於人的本身,不在於他創造的文明,他創造的文明可能會走向滅亡,他創造的偉大文明可能是犧牲人自身換來的,並且他置身的文明還可能會對他自身有傷害(比如大氣汙染)。天地生人的目的是修身,自我完善,讓靈性良心戰勝私慾。當然,人皆有私慾,剋制自己,當恰如其分,修身需要又合適又和悅的方法。

4.人生實苦,要認清這一點,接受這一點,鍛鍊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這個苦惱的人世,恰好是鍛鍊人的處所。在艱難憂患中,最能依持的品質,能讓人不被摧毀反而越來越好的品質是肯吃苦。受鍛鍊的是肉體,由肉體的媒介,鍛煉出來的是精神。一輩子鍛鍊靈魂的人,對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彌堅。有了信仰,人生才有價值。不同程度的鍛鍊,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有了這一些成績也就不虛生此世了。

整理下來發現,這幾個問題和答案其實都是互相聯絡的,圍繞人一生最根本的也就是那麼幾個問題(好像哲學上的人生的基本問題),可是人們總也想不通,總得自己親身經歷了碰壁了才能有所體悟,就像楊絳先生說的“我九歲就聽到的話,到九十歲才明白。”

其實相比於前面的部分,我對第三部分的百歲問答更有感觸,楊絳先生和錢鍾書先生相濡以沫的愛情故事一直傳為佳話,看了她真實直白的回答,更是頓生羨慕和感慨,找不到那麼喜歡的人,至少要和互相欣賞理解的人在一起吧,像他們兩個這樣心心相印、志同道合的結合簡直只應天上有。而他們對文學的博學和熱愛,以及做人處事方面有原則能吃苦,謙遜低調等優秀品格更是感染了我,錢鍾書先生和女兒圓圓先後離開了楊絳先生,她非但沒有倒下,而是在透過翻譯經典著作緩解悲痛,她的很多成就都是在她老年完成的,百歲之際,她依然熱愛生活,每天看書寫字,每天都有新的期待,而她這種沉穩向上的心態,正是透過人生的歷練和孜孜不倦的讀書學習鍛煉出來的。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真正愛讀書的,讀書多的人大都像楊絳先生和錢鍾書先生這樣豁達通透,沉靜內斂,既有大格局的心態和視野,也有自己充實有趣的小世界,希望我也能朝這個方向發展吶。

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 篇10

今天下午看完了楊絳先生的《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我是邊讀邊做筆記的一次閱讀。讀完整本書,我在書上劃下了認為對楊先生見解非常認同的地方。

讓我最有感觸的是《人生實苦》、《人需要鍛鍊》、《修身之道》這幾篇文章,真的都是人生的大智慧。這幾篇文章,無論什麼時候去讀,都不會過時,講的非常精準到位,我記得楊先生在書裡不止一次提過,走到人生邊上,往前走和往後看,而她寫這本書,就是為了把人生的意義用自己的理解和讀者分享,能夠有幸讀到楊先生的這本書,也是一大幸事。

這本書有一個特點,前半部是哲學命題居多,解釋了很多哲學問題,後半部收錄了楊先生寫的小說,散文、議論文。由此可見,楊先生的文學修養之高,無論什麼文學體裁都駕馭自如,之前知道錢鍾書先生的學識淵博,讀了這本書之後,才對楊先生的學識大為讚歎。好多年前看過楊先生的《我們仨》,時隔多年,再次拿起楊先生的書時,先生已經駕鶴西去了,楊先生是一位思想和道德極高的學者,我從內心深處崇敬她。

這本書裡我看到一個對我來說蠻有趣的內容,就是楊先生小學的時候,關於星期的描述,是以行星的名字命名的,星期日叫做日曜日,有“月、火、水、木、金、土”這個倒是意外的收穫,日本現在的星期描述原來出處是從我們國家傳過去的,讓我恍然大悟。我真沒想到看楊先生的書,能夠讓我多了這個知識點,也算是意外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