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秋天的況味讀後感

林語堂秋天的況味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林語堂秋天的況味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林語堂秋天的況味讀後感範文1

古人云:“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已是晚秋,嘴邊已有淡淡的哈氣,或許,這幾日便是秋末了。

“心頭的情緒便跟著那藍煙繚繞而上,一樣的輕鬆,一樣的自由。不轉眼繚煙變成縷縷的細絲,慢慢不見了,而那霎時,心上的情緒也跟著消沉於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講那時的情緒。”

在以往許許多多的詩詞佳作中,文人們總喜歡在斜風細雨裡感受生命的衰弱,在落日餘暉裡感嘆生活的悲涼。而在林語堂先生的筆下,球卻獨具一番寧靜致遠的味道。春華秋實,四季之中,秋是豐碩和肥美的季節,而林語堂先生則以一種怡然之情,寫秋那一種綿延優雅的況味,那一種虛無飄渺的感覺。

記得,林語堂先生曾引用莊子的話:“正得秋而萬寶成。”在許多人的生命裡,人生只秋成了不堪重負的季節,但在林語堂先生的筆下,卻品味出人生之秋的豐厚,在這兒,生命被附上了一層醇厚的底蘊。

此刻的江南,正如林語堂筆下的秋日。行走於小巷間,再無清脆啼鳴。相反,只有梧桐落葉相伴,葉已是金黃了;滿地落葉,正是悲涼極了,遠處楓葉似火,細看來也是快枯萎了,想這秋日,是人人都在一會的,但卻是截然不同的生命秋日。

一煙在手,思緒也如同哪飄悠的煙霧飄蕩開來,秋成了代表成熟的果實,成為煙上的紅灰,散發著一種無窮無盡的味道。這樣的意境,是文人筆下的佳作,像香醇濃厚的葡萄酒,是一種耐人尋味的氣息。

作者的思緒過處,一景一物,都被渲染上了秋的意境,在林老先生的筆下,秋像是雪茄,是耐人尋味的味道,秋被比作用過二十年的破舊字……思緒到處,筆鋒劃過,無不透出作者的情感。

字裡行間,作者融情於景,情感的波瀾層層遞進,匯成一股秋的主旋律。

林語堂秋天的況味讀後感範文2

閒來無事,讀讀前人的文章。近日有幸讀到語音大師林語堂先生的"秋天的況味"一文,不禁為先生的.文筆、思想所折服。

先生從一個世人常見的抽菸動作,可以體味到四季中秋的獨到、人生中秋的成熟與練達,那種自由、閒適的心境不是一般俗人能達到的。先生心中的詩意、禪意透過文字不經意的表達出來,深深地吸引著讀者,不由得一遍又一遍的讀著,不忍放下。

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調,這是先生提倡的文章風格,也是我喜歡的文章。如有機會再見先生的作品,一定買回來慢慢拜讀。

林語堂秋天的況味讀後感範文3

《秋天的況味》是一篇描寫秋天景象,體會秋天風韻的絕妙文章。文章一開始由秋天的黃昏中一人獨自品煙的安然、雅靜聯想到“秋天的意味”,營造了一個平和、寂靜的氛圍。文章意味深長,辭藻華麗,值得讀者慢慢品味,細細咀嚼。

大凡寫季節、景象的散文,都力求能臨摹出一幅色彩強烈的油畫。《秋天的況味》不著筆色彩,而著重“況味”。人們愛把春寫成絢麗多彩,愛把夏寫成熱烈奔放,愛把秋寫成金黃美景,大多是從季節的自然成色來寫的。

作者不是透過寫自然而寫秋,而是寫人的活動,寫與秋相通相融的似秋非秋而又恰好關秋的人間活動。作者把秋比作“過來人”,比作“煙上的紅灰”,比作文人筆下成熟的文章,比作又醇又老的酒,還有雪茄、用過三十的破爛字典,甚至一隻陶鍋在烘爐上用慢火燉豬肉時發出的聲響,都是作者用來表現秋天的況味的工具或媒介。當細細品味這些物什蘊含其中的秋天的豐厚和醇美時,你不由得會進入作者巧妙經營的秋的境界,即“正得秋而萬寶成”。

文章還引用了鄧肯的佳句“世人只會吟詠春天與戀愛,真無道理。須知秋天的景色,更華麗,更恢奇,而秋天的快樂有萬倍的雄壯、驚奇、都麗。我真可憐那些婦女識別偏狹,使她們錯過愛之秋天的宏大的贈賜”來表達秋天的況味為人生不可或缺的審美情趣享受。

秋天是成熟,秋天是收穫,秋天是有著深厚淵源的取之不盡的快樂。是有著豐厚內涵的生命階段。那些單單描寫秋之金黃色彩的秋之禮讚,都沒有此文的“況味”給人的印象更深。

所以,與其說林語堂是在寫“秋天的況味”,不如說他是在寫“人生的況味”,寫一種充滿著“古氣磅礴氣象”的人生境界。於是,我們便可斷然肯定,秋天,是人生的“黃金季節”。

作者在四時中唯獨對秋有偏愛,“其色淡、葉多黃,有古色蒼蘢之慨”,“不單以蔥翠爭榮了”,這是作者所謂秋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