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重陽節

懷念重陽節作文

懷念重陽節作文4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懷念重陽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懷念重陽節作文1

孔子有言:“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這足以證明我的重大作用。可是,現在卻有許多人認為我無關緊要。那就讓我介紹一下我的輝煌人生吧!

我在古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百善孝為先”人人皆知。仲由從百里之外背米回家侍奉雙親,而自己卻常採野菜做飯食。東漢時的董永,其父親死後,因無錢下葬,於是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父親的喪葬費用。我在古代的事蹟舉不勝舉。莊子有言:“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古人知道我,現代人不可能不知道我啊!

現代社會也隨處可見我的身影。廣州有一位律師叫田世國,他的母親患了尿毒症,需要換腎,於是他便把自己的腎捐給了母親,他的母親病癒出病也不知道自己所換的腎是自己兒子的。

這是一個多麼感人的故事啊!孟子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田世國一樣,這個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在當代,中學生們也非常重視我,以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已任。很多中學生都認為孝敬父母是一件大事,總覺得自己沒有機會做。其實,我存在於生活中的時時刻刻,事事處處。只要你是個細心人,你一定會找到我的身影。

上學時的一句“再見”,是孝;回家時的一聲“爸媽好”是孝。父母勞累時遞上的一杯熱茶是孝;父母生病時的熬出的一碗薑湯是孝。家境困頓,窮則思變是孝;生活富足,彌知珍惜是孝。

懷念重陽節作文2

奶奶去世的前幾天一直住在醫院裡,精神非常不好。經常自言自語,雙目呆滯的盯著天花班。我從學校請假一直陪在奶奶身邊。奶奶從看見我那一刻開始,笑臉就一直掛在臉上。

她是不願意讓我看見她的痛苦,可是這樣我更加痛苦。看著日漸消瘦的奶奶我心裡焦躁不安,隱隱約約的預感到有一些恐怖的事情隨時可能發生。我很害怕,我拼命不肯接受這個事實。我安慰自己奶奶從看見我開始不是好很多了嗎?須不知這只是迴光返照。

我什麼也幫不了,只能坐在奶奶身邊握著奶奶的手,信誓旦旦的告訴奶奶“沒事的。沒事的。奶奶一定沒事的。”奶奶還是那麼和藹可親,心平氣和的樣子。一隻手很有節奏的拍著我的後腦勺,然後語氣深長的問我“奶奶倘若不在了你該怎麼辦?”

我不願意聽到這樣的話,我會心痛的淚流滿面,我不願意在奶奶面前哭泣。所以我總是倔強的反覆的告訴奶奶“沒事的,沒事的。奶奶一定沒事的。”奶奶緊握著我的手,眼眶裡面滾動著渾濁的淚水。

奶奶終究安詳的永遠的閉上雙目。旁邊的心電圖如一條小河波瀾不驚的延伸至前方,緩緩的緩緩的靜如止水。也許前方既是人們常說的天國吧。我聽見自己的心在滴血,天花板有細小微軟的灰塵跌落下來,飄過眼睫毛,落到眼睛裡,化作一顆一顆的淚水狠狠的砸在鞋帶上。

懷念重陽節作文3

九九重陽,代表著天長地久,更代表著我們應該敬老愛老尊老。為準備了家鄉的重陽節日記:重陽節的懷念,希望能夠讓大家對尊敬老人有更深刻的認識。

昨天是重陽節,也是一年一度的老人節,可也就在昨晚,噩耗傳來。

晚上,正當我們一家歡聚一堂,有說有笑地吃著晚飯時,媽媽的'手機響了,媽媽接完電話,我問媽媽是誰的電話,媽媽黯然的告訴我,住我家三樓的高祖母(舅婆的媽媽)去世了,說完,便和爸爸匆匆忙忙地出去了。這對我來說,簡直猶如晴天霹靂,眼淚直往下流。我掩飾不了我的傷心,更掩飾不了我對高祖母的愧疚……

記得有一次,我放學回家,家裡沒人,我又沒帶鑰匙,焦急萬分。我跑到三樓敲響了高祖母家的門。她開了門,見是我,臉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我給媽媽打了電話,才安下了心。擋高祖母顫顫巍巍地把可口的飯菜端到我的面前時,頓時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

而我,而我卻……卻……每次高祖母去散步遇見我,我都不理不睬,連招呼都不打,就像沒看見一樣,可她老遠就望見我了。現在,高祖母去世了,我後悔莫及,可一切太晚了,太晚了……我再也見不到她慈祥的面龐,再也感覺不到她的愛。天上的星星,請你告訴我,高祖母能聽到我說話嗎?她會原諒我嗎?地上的小草,請你告訴我,高祖母睡得好嗎?

我會永遠記住昨天——重陽節。安息吧!高祖母,以後每年的重陽節,我都會來看望你!

懷念重陽節作文4

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又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在古代民間,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至於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詩人王維更留下千古傳頌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除了佩帶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這起源於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時至今日,許多傳統已經被商業化,失去了文化底蘊。往年的重陽,都沒有放假,這個傳統節日已經漸漸被人淡忘。只有退休的老人家,才可以在這個節日去登高應節,去緬懷故人。所以,漸漸地,重陽節演變成了老人節。我們七八十年代這一輩,除了生活的無奈,還剩下些什麼?今年的重陽,同樣由於工作的忙碌而不能陪伴父母。明年的重陽,又將會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