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幼兒教育書籍讀後感

幼兒教育書籍讀後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教育書籍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教育書籍讀後感1

作為一名非專業的幼兒教師,幼兒教學理論類的書籍是我最需要研讀的,在這個寒假,我再次學習了這本《幼兒教育學》,透過學習讓我進一步從書本出發鞏固了對幼兒教育工作的正確認識,這本書也從理論角度為我今後的工作指引了正確的方向。

書的緒論中就明確提到幼兒教育學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一門科學,我們可以從周圍的很多具體現象入手去認識和理解幼兒教育理論的內涵和意義。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在每天工作的點點滴滴中,就能夠不斷髮現各種教學現象,積累經驗,在教育學理論知識的引導下理論結合實際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書中正文的每一章節都能從不同的角度讓讀者深入瞭解幼兒教育學,書的第二章中指出幼兒教育的一般原則是要尊重兒童的人格尊嚴和合法權益。其實,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理應清楚地認識到兒童雖然年齡小,但他們和教師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思想感情、興趣、愛好、要求和願望等。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和孩子們相處的每一刻都能努力做到充分尊重每一個孩子,發揮他們的自主性,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出能引導他們各方面獲得進步的方法。比如引導孩子們學唱歌曲的時候,我在範唱時便投入地用自身的音樂感悟力演繹好歌曲,感染孩子們,從而激發他們主動學唱歌曲的慾望。孩子們的聲音表現力是參差不齊的,在集體跟唱了兩遍之後我就尊重孩子們的個別差異,從他們的角度出發請每個孩子站起來說出自己不太會唱的樂句,然後再個別、集體交叉重點練習。這樣,他們對歌曲便能掌握得更好。

書中的一篇小資料《蒙臺梭利論兒童》中有這樣一段話:兒童具有自己的個性,並謀求發展自己的個性。他們充滿了創造力;他們選擇自己的工作並堅持完成它,按自身的需要改變它;兒童鍥而不捨、不懈地探索,並十分愉快地克服力所能及的障礙。兒童友善地希望與每一個人分享自己的成功、發現以及小小的喜悅。因此,教師沒有必要介入,“全神貫注地觀察”是教育者的座右銘。在我們的自主性遊戲中,孩子們能夠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表現自己的個性,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上學期,我們大班組進行了角色扮演課題的研究,孩子們在深入研究了繪本之後便經常在自主性遊戲的小舞臺中選擇繪本中喜歡的角色和同伴一起自主、投入地進行角色扮演。在表演的過程中他們用語言、動作、表情投入地演繹出繪本角色和故事情境,從中也體現了自己的個性和創造力。作為教師的我們則在一旁仔細地觀察他們的表現,從一個觀眾的角度對他們的表演進行了及時鼓勵和適當引導,充分尊重他們在表演中個性化的創造表現力,分享著他們的快樂。在這樣的一種輕鬆的師幼互動中孩子們語言等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到了鍛鍊,同時也增進了和同伴的合作意識,豐富了情感認知。

“德、智、體、美、勞”中“德”是排在最前面的。書中有一個章節講述到幼兒德育方面的內容,也讓我有所感悟。書中提到:幼兒只有在被愛,體驗到愛的基礎上,才能產生指向外部世界的愛。因此,教師應為幼兒創設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與氣氛,以境育情,以境激情,激發幼兒良好的社會性情感。透過各種途徑,利用幼兒園內外的一切條件和資源,培養幼兒積極、健康的道德情感。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和孩子在一日活動中近距離接觸,是他們最信賴的人。所以,我們需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愛,並運用多種方式讓他們感受到這樣的愛,如平時多和他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多和他們一起玩各類遊戲等。在和他們之間有了這樣一種情感基礎後,我們便能循循善誘,引導他們認識並瞭解各種正確的道德行為規範,如禮貌用語掛嘴邊,同伴間主動謙讓等,並注意抓住一日活動中出現的良好契機及時進行教育。

深入學習了這本書之後,我收穫了很多,在以後的教育工作中我會繼續以書為指引不斷努力,在平凡的幼教崗位上默默貢獻。

幼兒教育書籍讀後感2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由義大利當代教育史上最偉大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臺索利撰寫的,本書蒙臺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兒童心理發展的秘密,說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並透過自己在“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指出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療救之方。透過對本書的閱讀,給我留下很深的啟示。

剛開始閱讀的時候,我感到這本書挺枯燥的,甚至有點誇大兒童的作用,講到兒童的精神,潛意識及兒童的心理,似乎把人類人生的成敗都歸結到了兒童期,未免將兒童期成長的作用有點太誇大化了,可是經過後面內容的閱讀才明白,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鋪墊。

經歷著青春期的我們是否有過叛逆,是否因為和父母意見不同而產生衝突呢?而我們的家長或許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不太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產生衝突的原因。雖然孩子在年幼時對父母的這些強迫沒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長期如此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這種衝突所產生的後果幾乎會無限擴充套件,就像一塊石子扔進平靜的湖面時傳出去的波一樣。在大人的眼裡,孩子熱衷於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於孩子來說,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孩子會要求自己紐紐扣、繫鞋帶,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複中探索、發現、興奮著、愉悅著,但大人們看不下去了,最後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勞。而蒙臺梭利很重視兒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訓練,她做了專門用於訓練兒童繫繩子的工具。

我也曾比較身邊幾個同學。因為是鄰居從小一起長大,所以對彼此的家庭狀況非常瞭解。從小被父母管得很多的孩子,從小學習不錯,長大後非常循規蹈矩,按照父母既定路線長大、工作,但遇到挫折便會茫然不知所措,產生心理上的問題;而從小因父母忙於生計不太管教的孩子,小時候學習一般甚至偏下,但是卻有極強的生存能力,遇事有主見,敢於創業,現在生活也非常幸福。

在後面的講述中,蒙臺梭利講到的關於對幼兒的教育,無一不是以尊重幼兒為前提下,儘量讓幼兒在最自然的環境下,在自願與自我選擇的條件下進行蒙氏工作,從而總結經驗,完成自我知識的提升!試想想,處在這樣環境下的`孩子怎會不快樂,我想這是孩子的心裡肯定是最輕鬆愉快的,而我們知道快樂容易產生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孩子有興趣,還怕他不會學習嗎?所以作為一個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對孩子的心理進行一定的揣摩與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會讓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的對幼兒進行死教育,從來也不考慮他們的心理狀態及需要,勢必會造成煩躁與牴觸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會有什麼學習熱情,更不要說什麼學習成果了的。

所以,成人如果給予孩子不恰當的幫助或以不科學的教養觀去教導孩子,過分地給予些什麼、看到孩子發生錯誤急著想幹預些什麼,還不如做一個觀察者,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和時間,讓其自然地展現和成長。於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這也許讓那些擁有“滿腹經綸”的父母們大吃一驚,但,事實確實如此。

於是,我知道了一般傳統教學法的老師與蒙特梭利教學法的老師的根本不同:

一般傳統的學校,老師只是認識小朋友的行為,知道要照顧他們,也知道為了教育他們應該做些什麼;

蒙特梭利的老師,眼前應是一位還沒有被認識、完全有待於被瞭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邊,觀察孩子。讓孩子在自理中獲取生理的獨立,在自由選擇中獲取意志的獨立,在無止盡的獨立工作中獲取思想的獨立。

關於這本書,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了解的知識與內容,我想在今後的時間我將進行第二遍的閱讀,相信將會有更大的收穫與驚喜。

幼兒教育書籍讀後感3

朋友向我推薦了《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本書,近段時間藉著學校讀書活動的開展,我從頭到尾細細看了一遍,看後感觸頗深。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15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在今天我們當前的學校教育中幾乎天天都在製造著大量的“學習殘疾人”,只不過是我們中國人給他們貼上了“差生”這個標籤而已。他們帶著這個標籤在學習生涯中艱難跋涉,永遠走不出失敗的陰影。這樣看來,我們教師豈不是變成了千古罪人。

書中講到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於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玩沙、唱唱跳跳,在入校第一天這麼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裡,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玩玩,她期待能瞭解一些新鮮事物,她還期待著能與其他夥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

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裡,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冗長複雜的說解,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著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於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後,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痴呆生”。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多呢?

李聖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聖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願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她成功的教育改變了這些所謂“差生”的人生。在這位老師身邊曾有過這樣一個女孩子。她從小就被老師當作“傻孩子”“瘋孩子”,是不可救藥的學生,是木頭腦袋,被誤送過精神病院。

鋼琴老師無情的將她淘汰,學校老師不讓她參加集體遊戲,因為怕她給班級丟分,老師不允許她參加全班大合唱。她的身後常有冷漠的目光,她的耳邊常響起老師同學諷刺的話語,幾乎所有的人都拋棄了她,她的心陷入了無邊的黑暗。她多次割腕自殺,兩隻手上佈滿了自己用刀片劃的傷疤。就這樣一個在老師家長眼裡註定要失敗的孩子,可在這位優秀老師的關懷教育下居然考上了北京重點大學,還在著名報刊雜誌上發表了許多作品。是什麼力量是這樣一個瀕臨崩潰的孩子變得如此優秀呢?這位老師是用什麼魔力拯救的這個孩子呢?是自信,培養自信。

看到這裡,我也真有點愧疚感。雖然從沒有歧視過成績差、紀律不好的同學,而且加倍關懷,但是在幾次活動中,為了不影響班級,我也有過不讓我班同學xxx參加比賽。真沒想到,這樣竟然會給孩子帶來這麼大的傷害。昨天我聽xxx媽媽講,xxx叫他媽媽去買些小禮物,他要送同學,這樣同學會對他好一點。聽了此話,我心頭一震,可憐的孩子多麼需要大家庭的溫暖。看來對這些孩子來說,老師的愛遠遠不夠,更需要同學的幫助,他們才會感到幸福,才會樹立自信。

我們老師的責任應該是鼓勵每個學生樹立自己的奮鬥目標,而不是狹隘的追求超過別人,以提升自己的聲譽,使考試和學習成為每個學生自我提高的途徑,而不是個別能力較強的學生獲得獎勵的能力競賽,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讓每個學生都樹立必勝的信念,讓每個學生都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成功的人,讓他們表現的堅強又自信,一步步地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