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互動聽評課體會:你會解讀孩子的語言嗎?

互動聽評課體會:你會解讀孩子的語言嗎?

上一週,和鄰校兩所學校一起開展了聽課研討活動。聽了兩節二年級的數學課。於是想把自己的幾點思考寫下來。我不知道寫下這些東西對教師有沒有用,這些是不是很多同行朋友思考過或感興趣的問題。但我想原原本本地把自己的一些零碎的思考所得記下來。因為對自己有用,可以借文字的表達來整理自己的一點片面而零碎的想法。另一個希望是,但願引起廣大教育同仁的思考,關注我們的課堂,關注學生的學習。

你教給學生正確的知識了嗎?

在聽課中,我常建議老師,有時不妨把自己假想成學生來聽課,也許你會有不同的新的發現。

帶著這樣的假想,在聽完學校的年輕老師的《辨認方向》後,不知為何,我心裡不禁冒出了這一連串的問題:我們是不是教給了學生正確的數學知識?還有,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是不是誤導了學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學生是否能夠運用這些知識?一節課,應當教給學生什麼,學生可以學到什麼。學完這節課後,我把自己假想成學生,我想我應該會得到這樣的知識:標準的平面圖記得更牢了。也學會了能很快說出站在我前後左右的人所在的東西南北的方位。但是,除此之外,僅此而已。這當然也是教學的任務之一。但是,我認為,應當告訴學生,上面的平面圖、遊戲,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假設上面或前面是北面。還應當跟他們講一些日常生活中辨認方向的辦法。這些雖然不是這節課要學的主要內容,但卻是所學知識的重要補充。可是在教學中,老師連一句話也沒有提及。也沒有任何一個學生提出任何疑問。

我始終有這樣的想法:任何知識,尤其是對小學生來說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應當儘可能地與實際生活與聯絡,因為只有在運用中,才能使課本的“死”知識和學生的思維真正變得“活躍”起來,加深對所學課本知識的理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你會解讀孩子的語言嗎?

在課堂教學中,你能夠用心、耐心傾聽孩子的每一次發言嗎?你能夠從孩子稚拙的語言表達中捕捉其思維的火花嗎?這決定了課堂中師生能否進行良好的互動交流。也是每個教師應當具備的教學素養和教學技能,如教師的引導技巧、課堂應變能力等。

在《辨認方向》一課的教學中,有這樣一個環節。老師問學生:為什麼動物園在學校的東北方向?一個學生這樣回答:先去東面的郵局,再去北面的動物園。儘管學生的表達不是老師希望的準確而完整的標準答案,但是,我想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解讀這句話的:動物園所在的這個方位,既包含了東面,又包含了北面,所以東“加”北就“等於”動物園所在的東北方向。在這裡,我認為我們可以給學生一點必要的鼓勵,或者再對學生作一點語言表達上的引導。但是很可惜的是,因為無法讀懂或不喜歡這樣的回答,老師很快便否定了學生的回答。在這裡我認為,作為一個年輕的低年級數學教師,很多時候應當考慮到這兩點,一個是數學的學科特點,對數學知識、概念的表達要明顯難於語文知識。一個是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不善於抽象的邏輯思維。在課堂上,我常常發現,很多孩子,尤其是年齡越小或特別不擅長語言表達的孩子,即使他們已經有了好的想法或答案,但卻無法將自己的意思、思維用語言表達出來。還有這樣的情況,他們有時候因急於表達或緊張,在表達的時候漏洞百出,言不達意。這便決定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學會並善於解讀孩子的各種語言,學會耐心傾聽,這也是我們在長期的教學中需要不斷錘鍊的教學技巧之一。

新授課教學應如何把握好知識的拓展延伸?

兩節題為《辨認方向》的新課教學,第一節課執教的是林老師,在學了四個新的方向後,他將後面的很長一段時間用來練習或做有關的方位遊戲,讓學生指認各個方向的方位。但在此過程中,很多學生的反應都比較慢,有一部分學生總是指錯方向。而這樣的問題在第二堂課中卻沒有出現。很明顯,問題在於,第一節課林老師依據的不是以前學過的標準平面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而是把東的方向換到了前(上)面,我想,這即使對於一般老師,要很快辨認出各個方向也不容易。所以很明顯,老師的想法——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這一點當然是好的。但是要求確實有點高了。因此,在評課中,我們針對這一點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在一節課中,關於知識的.拓展延伸,要怎樣安排才合理?

我們知道,在一節新授課的教學設計中,一般都會有一個所謂“知識拓展延伸”的環節。簡單說來,就是在完成一節課知識教學的學習基礎上,提高一點難度。那麼,一節課中,需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教學任務,而為了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吃得飽,吃得多一點,那應當如何把握好這個“拓展”,的度呢?這是教師備課、上課時經常要面臨並需要權衡的一個問題。對於這點,我的經驗和建議是,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視情況來考慮並靈活處理:一是考慮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知識基礎。因為我們接手或上課的班級學生的學習水平各不一樣。二是根據學習內容的難度、知識容量而定。比如:有的教學內容難度較大,所要掌握知識的容量又較多,便不宜在一節課裡硬擠出一個環節、時間來進行“拓展”。三是根據教師自身的教學經驗、教學風格而定。大家都知道,學生學什麼和怎麼學很大程度取決於教師怎麼引導以及引導的技巧。毫無疑問,引導學生學習有點難度的知識內容對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學能力等都會有更高的要求。

關於課堂教學,還有許多值得我們長期思考和探討的問題。這是我原本打算再談的幾個問題:評課的目的是什麼?評課者應有什麼樣的心態?怎樣才能有效的備課、評課?你是個有效率感的老師嗎?因為時間關係,也知道自己的觀點很膚淺片面,這裡不再寫下去。只是希望我的這樣一點淺陋的思考能起到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期待與同行朋友們一起攜手,對課堂進行持續的關注以及深入而本質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