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資訊科技

學校資訊科技教學的教師心得體會

關於學校資訊科技教學的教師心得體會

關於學校資訊科技教學的教師心得體會1

目前,許多小學都開設了資訊科技課程。小學資訊科技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遊戲入門,自覺學習。

首先小學生對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於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其次,學生喜歡利用電腦繪畫;繪畫比較容易學習,讓學生從比較容易的學起,而且是從興趣方面擊起他們的求智欲,這是一種把興趣和學習結合的一種好方法。而且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還能培養他們美的情操!

二、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徵,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如教學“認識鍵盤”時,我先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麼特徵?”讓學生討論。透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元,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還抓住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篩除游標前面的字母,相當於咱們平時用橡皮擦寫錯的字。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三、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資訊科技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學PowerPoint的超級連結時,老師先讓學生演示沒有連結的作品,接著提問:現在只能一張張按順序演示,那麼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簡報嗎?然後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有的學生在使用幫助系統(在教學Word時就教了如何使用幫助系統),,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後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級連結的方法。利用電腦本身自有的特點,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味。如教學完畫圖軟體後,可以讓學生自由創作作品;教學Word的插入圖片時,讓學生進行詩配畫的創作;在低年級教學“金山畫王筆”時,那美麗的圖案使學生感到無比新奇。講解了如何操作後,學生已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組合成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圖案。可以說利用電腦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學科,多面發展。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於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

有所用”。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體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自然、語文、社會等學科,查詢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了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要上好小學資訊科技課程這門課程,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感到資訊科技課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學好。

關於學校資訊科技教學的教師心得體會2

資訊科技是一門實踐性強,發展快的學科。中學資訊科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讓學生了解、掌握資訊科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適應教育形勢的發展,透過觀察、探討、分析解決在計算機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基礎問題。本人在教學中一直在探索一種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總結出一些心得體會,這些都是個人淺見,在這裡寫出來起拋磚引玉,請各位老師給予斧正。

針對學情,為學習過程添樂趣

我所面對的學生,全部來自農村,他們的基礎相差很大,個別學生因家中有電腦,操作能力較強,大部分學生基礎較差,這給課堂教學帶來很大困難。針對這一情況,給學生合理分組,用好過程性評價平臺,在平臺學習中心提供相關的主題資源,降低學習難度,減少學習困難學生人數,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例:針對學生漢字輸入能力差的實際現狀,補充電子郵件的操作,利用免費軟體WebEasyMail,架設電子郵局,關閉外網通路,學生操練過程中自然心思集中在練習中。學生透過互發郵件完成漢字輸入能力的提高。又如計算機硬體組成,利用網上資源,模擬裝電腦,提高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學生明白了,計算機是由:鍵盤、滑鼠、主機、顯示器和印表機五個部分組成的。 利用好課本配套材料

網上購物,對農村的學生只是聽說而已,課本配套光碟中有模擬購物網站,把它架在校園網伺服器中,只是商品數量不多,我從網上收集一些小商品圖片,豐富商品的數量,學生興趣大增。利用Word郵件合併功能列印“充值卡”,學生每人一張,表現好獎勵充值卡,讓學生從註冊,登入、充值、購物,享受網上購物的樂趣。

網路儲存是解決學生私人檔案安全存放的有效途徑,我利用桃源網路硬碟免費版,為學生提供網路硬碟服務,美中不足的是多人同時上傳,客戶端會出錯,好在班級學生人數不多,重新整理後再試,一般情況下均能完成檔案的上傳或下載,免費軟體這點小病還是能接受的。

精講多練,加深印象

俗話說得好,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多練習、多操作,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

不斷提高自身的資訊素養

初中資訊科技課程不僅是一門新的學科,而且隨著資訊社會和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也在作相應的發展。所以,我們必須注意知識的更新,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出新的研究課題,進行科學研究,努力提

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科學研究水平。肩負著資訊科技教學和教學科研的任務。要完成這樣的任務,必須不斷地學習資訊科技方面的知識,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豐富自己的資訊知識,提高自己的資訊素養,以適應中學資訊科技教學的不斷髮展。

以上只是我平時教學的幾點體會,資訊科技課的教學方法還有待於進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產生,計算機輔助教學也將深入到其它學科當中,資訊科技教育必將能在良性的軌道上高速發展。

關於學校資訊科技教學的教師心得體會3

資訊科技是一門新興學科,融知識與技能於一體,列入教育計劃作為中學階段的必修課,其目的是為了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學會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和應用能力,培養良好的資訊素養和和分析處理資訊的能力。由於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計算機自身的性質,決定了它有著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特點。因而,作為一名資訊科技教師,又該如何把計算機知識既深入淺出又活潑生動地教給學生,很值得我們研究。對於資訊科技教師來說,探討該學科的教學內容、方法及計算機輔助教學,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和學生的發展,就顯得更為重要。動手(上機操作)是本學科一個最大的特點,在整個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然而,盲目的上機不僅達不到教學目標的要求,還可能導致適得其反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不斷的探索教學方法,以便在有限的時間裡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

隨著資訊科技教學的不斷深入,本學期資訊科技教材已經從原來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版更新為了第四版,從內容和結構形式上都做了較大的改動,目前的教材以專題形式為結構,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教材的較大變化下,研究適合教材和資訊科技學科教學的教學方法,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和資訊處理能力。

一、教學方法的探討:

現代教學最主要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問題是怎樣才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認為“好學”對教育非常重要。

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個水閘門”,藉助它,注意的水庫被開啟,並規定了流向。可見,將興趣作為學生學習過程發生的執行機制,是所有教師的共識。 我在講word20xx文件潤色時,不是直接去講課文中的知識點,而是先作好一張賀卡,並在上課時說明這是一位學生寄來的賀卡。至於email用法以後還會學習,也為以後的教學打下伏筆。這時,大家對於如何製作這樣一張賀卡就有了興趣了。而透過分析賀卡的製作,也就將這節課的內容講清楚了。同學把

學到的內容整合到製作一張賀卡上.感覺學有所獲!其實不然,剛開始的鍵盤指法練習、滑鼠練習就是很枯燥的。這時我們就用“寓教於樂”的方法。利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遊戲,如青蛙吃蟲、打田鼠、警察抓小偷等讓學生興奮不已,從中練習鍵盤的基本操作。

(一)比喻法

計算機學科中有些教學內容比較抽象,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作為老師應化繁為簡,將深奧的理論講得通俗易懂。在教學中巧用生活中的例項,形象地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學生接受。例如,在講計算機原理及結構時,可以將計算機比喻成一個人,人的感官系統(如手、腳、眼等)相當於計算機的輸入裝置,輸入資訊到CPU(相當於人的大腦)經過處理後,由輸出裝置(嘴巴等)輸出來。又如,講到“記憶體”時,可比喻“記憶體”為一唱戲的舞臺,舞臺往往比較小,但它後面有很大的準備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式都必須到舞臺(記憶體)中來,才能表演。這樣一講,學生比較容易容易而且正確地理解。可以說比喻法是資訊科技學科教學的一大特點,在本課程可大量運用。

(二)聯絡實際,設定懸念法

上課時,教師先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想想如何解決,以任務激發學知識的主動性。比如:在教Excel中統計、排序這一內容時,可問學生:本次期中考試成績在電腦裡處理,將各科成績彙總,還要排名次,應該怎麼辦?然後引出Excel的統計、排序方法,透過Excel應用軟體來完成任務,輕鬆又準確。透過設定一些懸念,再讓學生用計算機去解決,他們會覺得學習計算機確實管用,能夠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從而也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三)演示法與實踐法

我校有條件能在硬體上保證教學的需要,教師可以應用演示法,使學生很方便地看到螢幕上的各種資訊,更容易接受。另外,還可以製作一些與本次教學有關的多媒體課件,輔助課堂教學。 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透過上機實踐,才能發現問題,才能更準確地理解計算機、更靈活地應用計算機。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瞭解學生的掌握程度,發現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合理佈置學習任務。實踐中,特別是對於一些動手能力差的學生,要鼓勵他們不怕犯錯誤。 上機實踐,必明確目標,有多層次要求,必讓學生每堂課有所學,有所獲。

(四)多媒體輔助教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並不是一種獨立的教學法,它可能是用於演示,講解,也可能是用於自學,答疑等各方面。但最大的特點是要用計算機,資訊科技學科可更方便的應用它。比如在機房的局域網裡安裝一些有實際應用價值的CAI輔助教學軟體,讓學生在上機時根據自身特點有選擇地學習,可以發揮計算機教學的優勢。如練習打字的《金山打字通》等。作為教師應隨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組織好學習的內容、方法、要求和檢測,以防失控。

(五)一題多解,求解多樣化

不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踐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樣性,有時答案也有多種。在資訊科技學科,更應讓學生樹立這種觀點,提高這種要求。比如,刪除一個字元可以用Del鍵,也可以用Backspace鍵,還可以用Delete鍵;一題多解,旨在增強學生靈活地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質的內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給習題和要求。

中學計算機教學是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也是非常之多,這裡是幾點個人教學中的心得與觀點,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利於互相交流教學體會,把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工作搞得更好。

(六)互動教學法

找一名計算機操作比較好的同學坐在教師機上(教師機帶投影)與其他同學聽我指令進行操作。比方講到word文件編輯時,我先給同學們5分鐘時間讓他們輸入近100個漢字。然後分步講如何插入圖片,插入藝術字,設定背景顏色。學生一步一步跟上口令操作,不太明瞭的可以看投影幕上演示性操作。這樣教師更容易瞭解到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學生也向是被老師扶著走路一樣,雖然步履蹣跚但滿懷興致,對知識不是停留在理論的理解上,而是掌握的更紮實!成功感是自主參與學習的激勵機制 。正確的評價、適當的表揚與鼓勵是對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績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強化方式,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等等。所以,課堂上,特別是在學生上機練習時,應該及時把握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表揚和肯定。所以在練習文件的潤色時,講明若有比較好的作品,將會打印出來以作鼓勵。這樣事先給予刺激,練習指導過程中看到有個性的、創造性的,馬上加以表揚和鼓勵,以便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七)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

研究性學習方法旨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一種新教學模式。要允分利用資訊科技及網際網路絡優勢,擬定部分適合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指導學生自主收集資料資訊,研究、學習、分析、總結,以達到提高學生資訊分析處理的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等。

二、教學內容的探討:

資訊科技是資訊時代的產物,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學習現代資訊科技,學習這門技術是為了更好的適應快節奏的資訊時代。而為了這種適應,是否就要在每次軟體、硬體的更新時,對教學內容作出相應的更新呢?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資訊科技的教學到底以什麼樣的內容、什麼樣的形式、朝什麼樣的方向去發展,這些問題急需我們去探討和研究。

下面就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

1、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為什麼要開設資訊科技課。在當今這樣一個資訊飛速發展、迅速傳遞的資訊時代,不掌握一定的資訊科技,也就不能夠抓住快速傳遞的資訊的能力,勢必會被時代所淘汰。初步掌握用這種技術去獲取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

2、資訊科技教育和電腦培訓有什麼區別?我們不應該只使學生認識和使用當前的一些硬體和軟體。我們的教學內容不應該只是放在課本,而是要著眼於課本,放眼於未來。著眼於課本,就是說教學仍然以課本為主,以課本的內容為基本。而著眼於未來,則是在課本內容這一教學基礎上,透過學習現有的軟體操作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

3、結合實用需求,講解課本外的計算機知識.比如:因為生活質量提高,好多家庭配有電腦,所以在介紹主機時,給學生講解主機背段介面(如鍵盤,滑鼠,USB等介面),並開啟主機箱,讓學生認識機箱內的硬體裝置.講到網路應用時,教學生下載手機鈴聲,圖片等.

總之,要上好資訊科技課程這門課程,要注意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外還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感到每堂資訊科技課學有所獲,學用所用!教學是藝術,藝術的發展是無止境的,它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實踐、探索、創新。

關於學校資訊科技教學的教師心得體會4

織金縣貓場中學 姚文剛 在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中,如何認識資訊科技與化學學科整合的內涵?我們能切切實實地為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做些什麼?

資訊科技與化學學科整合,就是以化學學科知識的學習作為載體,把資訊科技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化學學科的教學中去,使學生在學習化學學科知識的同時,學會解決其他學科問題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從其它學科或者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引入,藉助這些有實際背景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加深對資訊科技的理解和認識;另一方面,還應安排一些實踐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透過網路和其它資訊手段獲取資訊,學會使用資訊工具和資訊手段來分析、處理資訊,並且在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務,以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興趣是學習上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切創造發明活動最直接的動力。依據顧泠沅的情意原理“激發學習者的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強教師與學習者的感情交流,是促進認知和發展的支柱和動力”。因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誘發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資訊科技的運用,能使許多抽象的化學概念、化學規律,複雜的化學反應環境由靜態變動態,無聲變有聲,抽象變具體,不僅能大大增強表現力而且易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有著極高的價值,從而促使學生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入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逼真的動畫效果、聽覺效果與視覺效果相融洽,學生眼耳手腦的全部調動並聚焦於一點,再加上軟體的運用交錯穿插在學生實驗、老師講解之間,教學效果達到了最佳狀態,達到了教學的最最佳化,使學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透徹、掌握準確,對實驗現象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運用資訊科技教學讓學生擁有了更大的自由度,為他們提供了自由探索、嘗試和創造的條件。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如我在講授酸雨時,為了讓學生了解酸雨產生的原因及其危害,並尋求解決的方法,可透過因特網獲取有關國內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資料。學生透過網路瀏覽器查詢各種資訊,呼叫網上的資源來自學,同時透過電子郵件等形式參加有關問題的討論或請示教師的指導。從而,使學生了解環境汙染的嚴重性,培養他們熱愛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

新課程標準高度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培養的關係。而創新能力的高低,取決於人們的思維方式,啟迪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是創新教育的實質和核心。也就是勇於突破傳統、習慣所形成的思維定勢,重新組合既定的感受、體驗,探索規律,得出新結論的思維過程。由此可見,創新思維具有生動性、求異性、發散性和獨創性等特徵,所以在化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逆向思維能力,以達到啟迪創新思維的目的。運用資訊科技,能使課本中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複雜的化學反應過程,生動地、直觀地演示出來,便於學生對化學反應的現象進行觀察、比較、分析,使思維得到適時地啟迪。

資訊科技與化學課程的整合為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依據教師、學生、教材、教學媒體這一新的教學結構去探究新的教學模式,把資訊科技與化學學科整合的切入點融入到教學當中,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興趣—自主學習—創造”的教學模式,即:激發興趣、自主實踐、創造遷移。教學過程要經歷“觀察”和“思維”兩大基本層次,實現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教學目標。

利用網路資源的共享優勢,最大限度的利用網上資訊,進行篩選、整理、提煉為我所用,再結合教學實際,從根本上改變了單純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參備課的老套路;可利用多媒體創設新情境,形象、生動、直觀地展現實驗現象,達到聲畫同步,圖文並茂,以激起學生興趣;利用網際網路進行人機互動溝通,透過上網查資料來進行研究性學習,甚至不斷推廣遠端教育,提高學生和教師的互動。

培養學生利用現代資訊科技獲取資訊、分析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讓學生獲得適應未來資訊社會需要的創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

20xx年10月10日

關於學校資訊科技教學的教師心得體會5

在資訊科技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開設已經十幾年了,作為一位和資訊科技課程同步成長起來的資訊科技教師,我目睹了這十幾年來,資訊科技這門課的發展並逐步走上正軌,心裡感到無比的欣喜和自豪。

今天領導安排我坐在這兒做經驗介紹,內心感到非常慚愧,因為無論理論方面還是實際教學經驗,需要我學習的東西還很多,今天我只是結合十多年的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經歷,和一些零散的個人看法和心得,來向大家彙報交流,不當之處望批評指正

一、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課堂作為教學的主陣地,更是學生獲取知識做人求真的主戰場。對於課堂教學模式我們要好好進行研究,如何減少教師的多餘灌輸性講解,增加學生的自主合作性學習,完善課堂教學,創造優質高效的課堂,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的課題。

新課程理念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學過程必須是師生雙方平等、積極、探索的互動過程;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取決於課堂教學的水平和質量。

我校的資訊科技教學在上級教研部門,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框學模式學生的學習狀態,如參與程度、交往環境、思維狀態、情緒反映、生成狀態等評價的形式有語言表述、文字表達等;評價過程又有過程和終結兩種。評價不能僅滿足於學生外部學習動機的激勵評價,而是細心地、耐心地觀察、發現、賞識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堅持不懈的鼓勵學生進步,不斷地為學生的每一個微小進步加油,在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激發上下功夫。評價要做到:一是評價要適時。有時一句適時的輕聲激勵,可以幫助學生戰勝困難,嘗試到勝利的歡樂;二是評價要客觀,避免使用言過其實的語言,應具有啟發性和鼓勵性;三是不能打壓、責備、挖苦、簡單行事。

在我們聽課時,時常覺得我們的教學正在被一種形式化的東西扭曲著。時不時聽到有節奏的“啪、啪、啪”鼓掌聲和“你真棒!”“你真聰明!”等的讚揚聲,一節課,往往掌聲不斷,贊聲不絕。剛開始,覺得很新鮮,時間長了,令人生厭。看看學生,被表揚者,無動於衷,有時覺得表揚來得實在太容易,有時感到莫名其妙;讚美的同學有口無心,鼓掌也隨心所欲。得到的小獎品不珍惜隨處亂扔。這樣的獎品太廉價。

不錯,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賞識孩子是賞識孩子的優點、長處和進步,而不是忽視孩子的缺點和弱點。對學生一味的盲目肯定,不嚴格要求,姑息遷就,甚至迴避缺點,迴避問題,使學生形成不恰當的自我評價。造成學生的是非觀念模糊。降低和歪曲了事實的標準性,使被評價者獲取錯誤資訊,同時也混淆了其他學生的視聽。

恰當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適時的'評價可以給學生合作學習加溫;恰到好處的評價,可以使學生探究學習走得更遠,走向更高。所以,評價到位、適時、恰當,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質量。課上學生各抒己見,加上教師精當的評點,就能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就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適當地,評,才是認真地,學,的先機。化。在新課堂的構建過程中,我們一直進行著,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研究,在這方面應該說已經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在我們的課堂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以及成果展示都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和規範,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我們現在的課堂上,從學生針對導學案進行提前自學到在課堂上針對教師設計的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再到針對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透過小組集體合作探究,直至獲得成果進行有序展示,這些都形成了一定的學習規範,作為教師,我們在這一環節所要研究的是怎樣採取更有效的、更適合的學習方法能夠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使課堂教學達到比較理想的狀態,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習的學堂,並儘量縮小兩極分化,使每個學生都優收穫這是我們現在要研究的重點。

我們南學,洋思,,北學,杜郎口,, 人們幾乎都都談,講,色變,教學不能走極端,要從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出發,好好研究“講”,正確把握“講”的作用。葉聖陶先生說過這樣一段話:“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樣講,……。” 由此可見,葉老並不是一概的反對老師講,相反,倒主張“精要的講”,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的講。新課程需要老師怎樣“講”呢?首先我們要將功夫放在對教材和學生的研究上,在吃透“兩頭”的基礎上,真正把握“要不要講”、“講什麼”和“怎麼講”這三個問題。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熟練技巧,因此教師就要朝著促使學生“反三”這個目的精要的“點”,務必啟發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儘可能自己去探索。把課堂講解變為課堂點撥,是教師教學方式轉變的重要標誌。教師不再獨佔課堂,把話語權還給學生,只是對課堂教學中的知識點、能力點、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指點。縮短了教師的講話時間,這便要求教師的,點,要做到,六要,:①要少 ②要精 ③要適時 ④要到位 ⑤要有激勵性 ⑥要有指導性。

不能當講的不講,該挖掘體會的沒有挖掘體會,該掌握的沒有掌握,這樣的教學勢必缺少深度和廣度,缺少課堂教學應有的文化底蘊和人文內涵。 ,講,自然是課堂上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學生的講解和反饋。這裡的講解應做到,在形式上:①有始有終,②聲蓋全堂;在內容上:①少講過程,多講方法 ②少講這麼做,多講為什麼這麼做? ③少講題面,多講寓意、引深、變式等。努力提高學生講的時效性。防止形式主義,浪費時間。

新模式下的教學原則:

1、壓縮教師講課時間、變講課為點撥的原則。

2、所有學生都參與課堂、變聽為講的原則。

3、立即落實、反覆落實的原則。

4、科學評價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原則。

5、學習形式科學、多樣、有效原則

新模式課堂教學步驟:

1、創設情景、預備知識回憶、明確任務等

2、任務引導,自主、合作、展示、點撥等形式學習新知識。

3、練習、學生講解、教師點撥等形式跟蹤落實。

4、鞏固檢測、師生總結

當然,我校的,以評導學,以點導講,的課堂教學模式,關鍵還是在以教師的評價、教師的點撥下的學生充分展示和自主學習。教師這種,導,的作用特別是在初中階段是課堂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保證。

在教學中,我們針對每種課型總結提出具體的教學流程:

新授課教學流程:創設情景,明確任務,任務引導,激趣引思,學情反饋,展示交流,點撥提升,鞏固檢測,課堂總結

複習課課堂教學流程:知識梳理,精講點撥,測評達標,質疑反饋

作品講評課教學流程:作品展示,小組討論,師生點評,完善改進,鑑賞總結

二、分層次教學

早在2500年前我們的先聖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分層次教學,是依據素質教育的需求,面向全體學生,承認學生差異,改變大一統的教學模式,是實施因材施教的一種重要手段,是促進全體學生髮展的有效措施。

我們龍源學校學生的來源遍佈全市的城區和各個鄉鎮,接近90%的學生來自農村,我們一位副校長曾笑稱我們學校是,建在城裡的農村學校,,學生家庭文化、生活閱歷、知識水平尤其是計算機技術掌握的程度千差萬別,並且每學期伊始在每個班級中都會有來自全市各個地方的不少新生加入,其中有一些新生來自於硬體設施相對落後的山區鄉鎮,導致他們的資訊科技知識水平相對較弱,這樣就會出現一個班級裡面既存在著能做動畫、程式設計的電腦高手,也存在著連鍵盤指法、滑鼠使用都成問題的困難學生。

在教學中要讓每位學生進行積極地自主學習,讓每一個學生真正溶入課堂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及其意義,我們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不同進行合理分組,分層教學

(一)深入瞭解,科學分組

針對我校的實際,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瞭解學生具體差異情況,以便進行合理的合作小組劃分,我在開學第一節課發了一份調查表,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如:在調查表中設計下列問題:

1.你在原學校是否開設過資訊科技課程?都學過哪些知識?

2、你家裡是否有電腦?

3、你是否覺得資訊科技課應該講解一些課本之外的知識?

4、在以前是否接觸過課本知識內容以外的計算機知識?

5、除了以前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你還掌握哪些知識?

6、你以前參加過資訊學奧競賽、機器人大賽、電腦繪畫之類的活動嗎? 另外還可以透過個別談話,調查班主任等方法把學生的底子摸清楚,然後根據學生基礎及愛好進行動態編組,首先把學生按照通常方法分組,把那些計算機技術掌握的程度較高的學生分到8個小組去擔任學習小組長,同時他們共同成立小組組成奧賽組、電腦繪畫組和機器人組。

(二)細化任務,分層教學

從資訊科技教學目的出發,針對每一節課的教學要求,設計一項學生的作業,作為學生自我學習並完成的任務。這是目前資訊科技課程的主要教學方式。這一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訓練與接受資訊,形成自己的知識、技能結構。如:學習,認識Windows及附件,的那一課,設計一個自己完成的圖畫作品的任務;學習文字輸入和Windows"寫字板"時,設計寫作自我簡介的文章的任務等等。

針對學生知識、技能水平的差異,採用分層次教學。對每組組員(大多數的學生)的教學任務提出基本的要求;對每組的學習組長(技能水平高的少數學生)的教學任務提出較高的要求。例如:在學習《文字處理》部分內容時,普通層次的大多數學生只要掌握一般文字處理就可以了,但可以讓高層次的學生利用WORD 20xx自主創作一份電子板報,主題自擬,內容要求健康、積極向上。

(三)互助交流,合作探究

每組知識水平相對接近的同學在層次較高學生的帶領下,採用相互合作的方式來完成作業任務,讓有不同特長的學生相互配搭,互相幫助,彼此模仿、示範,分享學習成果,從而產生更強的學習動機,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同時,教師也要照顧到高層次學生的知識需求,要設計多個高層次的知識目標讓其來完成。

例如,在幻燈片製作中利用超級連結做古詩集,我讓各小組自由製作,然後課後在她們的相互合作中每位同學把古詩集上傳到了教師機,來集中對比反饋,展開競賽,這樣,他們有的組製作李白詩集、有的組製作杜甫詩集……忙得不亦樂乎,各個小組,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充分的鍛鍊。透過這樣的小組合作,使每一個小組都有互相學習的榜樣,課堂學習氛圍既活躍又充滿競爭性。結果形成了全班比,小組比的熱鬧景象。

再如:對於Word文字處理部分的學習,在設計好自己動手製作"板報"的作業任務之後。要求學生兩人一組合作完成(分組時一是要求自願,這樣可以保證協作的效果好;另一方面要求不同水平的組儘量搭配協作,這樣可以促進能力較差學生的進步。)。

在此階段,教師主要做好引導工作,把握好任務的內容、進度和方向,學生透過小組協同合作完成任務。同時,教師應儘量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尤其是那些原來基礎較差的學生,更好適時的鼓勵,激發其興趣,提高水平。

(四)全員參與,體驗成功。

學生在小組內探索、交流、達成共識後,接下來由各組彙報學習的結果,教師可對學生的方案提出適當的建議。教師也可以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把完成的各種作品上傳到教師伺服器中。學生透過學生機的瀏覽器或者電子教室進行集體交流,讓每個學生都親歷過程,體驗成功。

三、多元化評價

(今天談的評價,僅僅是指在課堂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和評價手段) 課堂評價是制約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因素,新型的課堂需要我們採用多元化的評價標準,改變過去單一的評價模式。以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為主題,從學生的參與面、活動狀態、活動形式、達標程度等內容入手,制定出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應是以學生已有的發展基礎為評價標準,並突出學習過程的體驗、情感、態度、價值觀、綜合能力。

針對每節課的具體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應制訂出適合每節課的評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