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告訴孩子你最棒》讀後感

《告訴孩子你最棒》讀後感範文3篇

名創商教育專家李放在《告訴孩子你最棒》一書闡述這樣一個觀點:聰明不等於有智慧,衡量一個人或一個民族是否聰明的標準,不在於其頭腦是否反應靈活。下面是《告訴孩子你最棒》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

《告訴孩子你最棒》讀後感範文篇1

讀完《告訴孩子你真棒》這本書之後,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明白了“自信源於成功的暗示,恐懼源於失敗的暗示。”這既適合我們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時也適合我們自己。

許多父母,整天逼著孩子學習,缺少的正是對孩子的信心。對孩子‘推著、壓著、吵著、罵著’的父母,恰恰是缺少對孩子的自信。

仔細思量自己,我又何嘗不是這樣,當孩子學不如我所預期的那樣好的時候,我自己首先失去信心,並在言語和行動中表露出來,使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打擊、產生我就不這塊料的想法,讓自信的大廈從此坍塌。

其實我也看到在生活中對孩子說:“有進步”、“還可以做得更好”、“不要洩氣,再努一把力就會成功!”、“我真為你驕傲!”、“沒關係,失敗是成功之母”……等積極有進步的言語暗示時,孩子就會興高采烈,喜悅洋溢在臉上,更加努力地去做到最好;但很多時候我們也會脫口而出:“我已經講了很多遍了,怎麼還不會呀”、“怎麼講,你也不會明白的”、“算了,就這樣吧”、“怎麼這麼笨呀”、對孩子的過失,做不到寬容和理解,一味的表示不滿,品頭論足、求全責備,給孩子帶來過多的負面資訊。看到沮喪孩子寫在孩子的臉上的時候,我沒有深思過這樣的言語和指責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心理負擔;沒有深思過這樣的行為會不會讓孩子喪失自信。

對孩子來說,有沒有天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興趣,有沒有自信。看著孩子對學習失去了信心,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是不是應該多學習一些教育孩子的藝術,像盧勤那樣愛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讓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環境中,讓孩子慢慢地由消極變為積極,將“你能行”變成“我能行”。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感覺,建立自信,重塑理想之殿堂。

因此,透過反思,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認為自己應該做到:

一、尊重孩子的人格。

尊重人格是不分時間、地點的,也不分優點多還是缺點多。如果父母在孩子有成績時就尊重他,在出現問題時就不新尊重他,任意褒貶,這就做錯了。父母不妨用心理換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點、錯誤時,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長和老師的尊重。尊重孩子,就不能對孩子說有辱人格、有傷自尊的語言。

二、幫助孩子成功,經常鼓勵孩子。

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強人的自信。一個孩子,當他寫好一個字,做對一道題,正確回答了老師的問題,他都有成功的喜悅,會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為父母,給孩子幫助,讓他有點滴的成功體驗,並不是多麼難的事情。這就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一個個小小的成功中,積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我讀過一遍文章叫《一位母親與家長會》,文章中的母親共參加了孩子的三家長會。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他醫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都說了什麼?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因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現最差;惟有對他,老師表現出不屑。然而母親做出自豪的樣子對兒子說:“老師表揚了你,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其他的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以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有讓她喂。

第二次家長會,小學的老師對母親說:“全班50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你兒子排49名。我們懷疑他智力有些障礙,您最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母親她流淚了,然而,當她回到家裡,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說了,你並不是一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的,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兒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沮喪的臉一下子舒展開來。兒子溫順得讓她吃驚,好像長大了許多。第二天上學時,去得比平時都要早。

第三次家長會,母親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著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因為每次家長會,她兒子的名字在差生行列總是被點到。然而,這次卻出乎她的預料,直到結束,都沒聽到。她有些不習慣。臨別,去問老師,初中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她懷著喜悅的心情走出校門。

《告訴孩子你最棒》讀後感範文篇2

著名創商教育專家李放在《告訴孩子你最棒》一書闡述這樣一個觀點:聰明不等於有智慧,衡量一個人或一個民族是否聰明的標準,不在於其頭腦是否反應靈活,或者掌握了多少知識,關鍵在於其思維能力和創造水平的高低。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智慧是生成的,知識是學來的。”學習知識主要開發的是我們的大腦記憶功能,而生活中需要的卻不僅僅是廣博的知識,更需要那種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我們的生活就是由每天遇到的一個個問題組成的,而解決問題則需要充分發揮我們的思維力和想象力,利用我們已知的知識去生成新的知識,即轉化成智慧之行。

教育不是奴役,更不是強迫,而是給孩子充分自由,因為只有在自由的狀態下才能煥發人的創造性,也只有自由教育才能培養有尊嚴的人。孩子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發展狀態,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發展形式,這是一個極其微妙的東西。李放在《告訴孩子你最棒》中闡述了自然主義教育觀,他認為:

第一,給孩子以自由。

盧梭曾說:“人最重要的自然權利就是自由。所謂自由,不是毫無約束的任意發展,而是要對孩子有信心,相信他自己可以成長,孩子不是老師家長塑造的工具,而是自主發展的人,自由的發展環境是學生不可缺少的成長要素。每一位學生都有獨到的精明之處和閃光點,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使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教育教學各個環節中都應當注意使學生感到自己有收穫的快樂。從不同角度來評價學生的某些不良行為,挖掘他們的潛能,使他們在自己心靈深處燃起自強不息的火焰,創造燦爛美好的一片天空。

第二,師生之間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

在社會上,只有一種為全體人民所自由接受的契約,才能使一個人既受社會約束,又保留其自由意志。教師與學生之間,更應該是這種平等的關係。只有在這種平等的關係下,才能使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同時,也只有找到了學生的長處,才能找到錯誤的剋星,幫助他們找到戰勝錯誤的信心。作為教師,應當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一個很不錯的孩子、一個好孩子,培養孩子自己找自己優點的習慣。這對他們個人的成長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是適應當前形勢的。一般情況下,按常規辦事並不錯,但當常規不適應新的情況時,就應當轉變觀念,另闢蹊徑。只有這樣,才能化缺點為優點,化弊端為有利,化腐朽為神奇。

第三,在教育活動中“學生中心”論。

他認為,事物、書本、知識都不能成為教育的中心,它們只是促進孩子發展的手段,學生才是教育的中心。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只是學生向著良好方向發展的幫手,主要的任務是創造能促進孩子自由發展的條件,不是強迫學生接受成人所具有的方式、方法去認識事物。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全球化和網路化發展的今天,教育的作用日趨顯要。縱觀美歐日等發達國家,沒有一個不是重視教育的國度。因為教育是人生之本,生存之本。我們中國有幾千年的文明史,同時也有幾千年的教育史,但我們的教育制度存在著結構性的根本缺陷。所以,只有儘快改變我們的智商教育模式為創商教育模式,讓每個人都懂得思考和擁有智慧,我們的民族才會有望有朝一日真正屹立於世界之林。

蘇聯有一位教育家說:“我們的工作是在兒童世界裡進行的,兒童世界是一個特殊的世界。每個兒童的內心又各有特色。面對這樣一份具有特殊意義的工作,作為教師應滿腔熱情,付出自己的熱情,付出自己的愛心,更要有一顆童心,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去了解、理解他們;及時、合理、圓滿、妥善地處理好他們中出現的問題。”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盡可能多地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把他們培養成創造性的人,告訴孩子們“你最棒!

《告訴孩子你最棒》讀後感範文篇3

認真讀完《告訴孩子,你真棒》這本書後,我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告訴孩子,你真棒》是做了20年“知心姐姐”的盧勤的又一力作,這是一本提倡換位思維的.書,“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是這本書的根本理論。該書從一個個形象的小故事出發來闡明事理,分析家庭教育中出現的諸多誤區,提供非常多的操作細節經驗與讀者分享。雖然這是一本寫給家長的書,但是閱讀本書時,一段段活生生的案例,一句句意味深長的話語,讓我感嘆到教育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作為教師的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是不是為教書而教書;是不是應該多學習一些教學的藝術,像盧勤那樣愛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讓孩子生活在“我能行”的環境中。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感覺,建立自信,重塑理想之殿堂。尊重孩子的人格,幫助孩子成功,經常鼓勵孩子,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教孩子學會積極的自我暗示法。作為老師和家長都應學會欣賞孩子,給孩子一個自信的世界,讓孩子感覺今天比昨天學得好。讓孩子帶著自信步入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這讓我想起,我曾經讀過的一篇文章叫《一位母親與家長會》,文章中的母親共參加了孩子的三次家長會。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都說了些什麼?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因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現最差:惟有對他,老師表現出不屑。然而母親做出很自豪的樣子對兒子說“老師表揚了你,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其他的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以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有讓她喂。第二次家長會,小學老師對母親說:”全班50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你兒子排49名。我們懷疑他智力有些障礙,您最好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母親流淚了,然而,當她回到家裡,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說了,你並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的,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兒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兒子溫順得讓她吃驚,好象長大了許多。第二天上學時,去得比平時都要早。第三次家長會,母親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著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因為每次家長會,她兒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總是被點到。然而,這次卻出乎她的預料,直到結束,都沒有聽到。她有些不習慣。臨別,去問老師,初中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她懷著喜悅的心情走出校門,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高中畢業了,一個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的日子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去一趟。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清華錄取了,因為在報考時,她給兒子說過,她相信他能去這所學校。她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裡,突然轉身跑到自己房間裡大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是您……”這時,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文中的這位母親給予兒子的就是一種激勵的愛,使兒子總有一種做得更好的慾望。我想如果我們老師能做到像那位母親那樣去教育我們的學生,那麼我們會成為非常棒的老師。一個孩子,當他寫好一個字,做對一道題,正確回答了老師的問題,他都有成功的喜悅,會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為老師,給孩子幫助,讓他有點滴的成功體驗,並不是多麼難的事情。這就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一個個小小的成功中,積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那麼,如何愛孩子呢?我想,首先得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有了一顆愛孩子的心,你就能夠尊重孩子,就能夠傾聽孩子傾訴心曲,從而比較理解孩子。

孩子是天使,他們對我們的評價十分敏感,你愛他,喜歡他,他透過你的眼神就能感受得到,一旦他接受了你愛的資訊,你說什麼他都能聽到心裡去。我們愛的眼神,來自愛的發現,這一點對於小學生更為重要,不管是在遊戲中、學習中、平時生活的一點一滴中,要讓所有孩子高高興興的來學校,帶著收穫(可能是對他的表揚、肯定、鼓勵或是愛的撫摸等等。)興高采烈的回家。這是我的職責,也是我所努力的方向。

學會保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用同樣的眼光看待所有的孩子,不能讓他們的優點、長處,被埋沒、被忽略。有這樣一句名言:“只要看重您的孩子,就會讓蒙塵的金子閃光!”重視孩子,就是最富有力量的愛。

我想,我們要是擁有了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孩子會感謝我們,但更重要的是要用愛的鼓勵調動孩子;用愛的感覺滋養孩子;用愛的行為影響孩子;用愛的理由拒絕孩子;用愛的責任教育孩子;用愛的意志磨練孩子;用愛的激情回報孩子。心中有愛才能發現愛,光會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還不夠,還要毫不吝嗇地把我們對他們的讚美表達出來,告訴孩子:“你是最棒的!”人人都需要讚美,需要被認可,更何況是孩子,因此,我想告訴所有愛孩子、關心孩子成長的人們,調動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吝惜給予他們讚美,且要及時。

“孩子,你真棒!”一句出自肺腑的表揚,其實也是賞識的開始。然而,賞識並不是隨意的表揚、一味的說好話。“賞識”就是愛的付出。“賞識”是一種充滿人情味、充滿生命力的教育方法,它對當前提倡人性化、個性化教育,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讚美。老師用欣賞的目光,去看。用賞識的語言去說,不論什麼孩子,他們身上有優點,也有缺點,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它會激勵起孩子無窮的勇氣,喚醒他深埋的潛能,增強他的自信心,鼓舞他大踏步地前進,不斷走上成功之路。

作為父母,需要學會賞識,作為一名教師,更要學會賞識,父母只有一個孩子,老師有幾十個孩子,他們需要在賞識中學習,使孩子在賞識中健康快樂的成長。莎士比亞、愛迪生、牛頓、達爾文……提到這些人盡皆知的偉

人,我們總是羨慕又無奈,只是他們比我們聰明百倍。英國著名科學家“達爾文”小時侯可是個淘氣包,他的父母很注意觀察、瞭解達爾文的愛好,並時常給予巧妙的暗示與賞識,這更激發了達爾文探索求知世界的慾望,使他最終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愛迪生更是被學校認為“低能兒”而遭到開除的結果,可慶幸的是他有一位善於啟發孩子智慧的好母親,母親的賞識和理解,保護了愛迪生的好奇心,培養了他的自信心,“笨小孩”最終成為了偉大的發明家。因此,無論是誰,出生時都是一樣的普通而平凡,但是賞識卻可以讓你發現孩子的長處和優點,賞識亦可以正確引導孩子發揮潛力,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

賞識可以建立自信。自信對孩子來說是多麼重要。有人說自信是人的半個生活,但我要說自信就是一個人命運的主宰。一個不斷被批評的孩子會有什麼後果?灰心喪氣、毫無鬥志、自卑無能,總覺得自己永遠失敗,一事無成。這樣的事例身邊就有。我經常碰到一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太笨,特別是作業不會做時脫口一句“你真笨”,一開始,孩子還是辯解說自己不笨,可久而久之,父母、老師、同學都說他笨,他便真成了“笨孩子”了。因此,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關鍵,而培養孩子自信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對孩子實施賞識教育。

然而,教師擁有“賞識”這一法寶,根本就是要激發起教師的愛,讓教師出於愛來工作,而不僅僅把教育當成一個職業或是一種謀生的手段。“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用我們的真誠的心換取孩子們的信任,用我們寬大的胸懷安撫孩子們的憂傷,使學生在愛心的哺育下茁壯成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教育的花園中耕耘,才會有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