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設計

《追求樸實的自然》課程設計

《追求樸實的自然》課程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書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14個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掌握解詞的方法。

2.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抓住文中的兩條線索,利用各部分的小標題與“我”的心情變化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引領學生質疑問難,激發學生解疑興趣。

二、教學重點

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抓住文中的兩條線索,利用各部分的小標題與“我”的心情變化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媒體

製作幻燈片。

四、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五、教學設計

(一)比較辨析解題意

1.有這樣一本書──書中沒有一個字,卻處處都是學問;書上沒有作者的姓名,但每個人都是書的作者。這本書的名字叫“生活”。今天,讓我們走進第四組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生活的啟示。

2.這一組課文中,一共有四篇課文,誰來說一說第一篇課文的題目?

(板書:13、釣魚的啟示)

3.(出示:“啟示”與“啟事”) “啟示”與“啟事”是一組同音詞,它們雖同音,但意義不同。“示”和“事”可以分別組詞理解字義。誰來說一說?

(示──警示)“啟示”就是啟發,警示。

(事──事情)“啟事”就是為了說明事情刊登在報紙上或者貼在牆壁上的文字。

4.這篇文章的“我”和爸爸可能看到了一份啟事,從中瞭解了什麼,又做了什麼,獲得了什麼啟示?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先是點出了單元的主題,而後辨析“啟示”與“啟事”的意義,透過比較法,抓住了詞語中的重點字不僅理解了詞義,還理解了文章的題目。這是初步感悟“啟示”,而這一課學習的重點就是深入讀懂“啟示”。而設下的兩個懸念,很自然地將“啟事”與“啟示”聯絡在了一起。學生讀書,也自然有興致。)

(二)自主學詞巧點撥

1.先不必急於解決問題,先把課文朗讀正確,自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把生詞畫一畫,多讀幾遍,遇到難讀的句子停下來,多讀幾遍,讀通了再往下讀。這樣,一遍就讀正確了。

2.(出示詞語)指名朗讀。

捕撈 魚餌 濺起 魚鉤 小心翼翼

操縱 魚鰓 皎潔 嘴唇 爭辯

沮喪 誘惑 告誡 實踐

3.你覺得哪些生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還要具體說出注意什麼?

(預設:“沮喪”的“沮”字讀音;“嘴唇”的“唇”的結構;“爭辯”的“辯”字中間是“言”,教師設問:其字義是什麼?“辯解”。“小心翼翼”的“翼”字中的“羽”字頭的“橫折鉤”要變為“橫折”。)

4.小結:同學們從字音、字形、字義、寫法等方面提醒大家注意,只有這樣,才可以說,你真正掌握了這些生字。

(設計意圖: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獨立識字的能力,從字音、字形、字義、寫法上發現值得注意的地方,教師只是在學生忽略的地方進行點撥與啟發,讓課堂成為學生的“學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教學過程自然,而無痕。)

(三)一組詞語聯全篇

1.請同學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思考:這篇文章的“我”和爸爸可能看到了一份啟事,從中瞭解了什麼,又做了什麼,獲得了什麼啟示?

(“我”和父親從中瞭解到:小島上確定了“鱸魚捕撈開放日”,捕撈鱸魚要從當天的零時起;他們釣魚,然後放魚;獲得了終生的啟示。)

(板書:釣魚 放魚 啟示)

2.快速地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分別講“我”和爸爸釣魚、放魚及獲得的啟示?

(1~3自然段;4~9自然段;10~11自然段)

(設計意圖:聯絡上下文再次閱讀“啟事”與“啟示”兩個詞語,不僅僅加深了學生對這一組同音詞的理解,而且還初步感悟了文章內容,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做到了從整體出發。)

(四)讀書讀句理線索

1.朗讀1~3自然段

(1)請你放聲朗讀課文1~3自然段,留心描寫“我”和父親釣魚的句子,讀完書後,把這樣的句子畫下來。指名讀。

我和父親分別放好魚餌,然後舉起魚竿,把釣線拋了出去。

A.自己讀這句話,讀後請大家說說看: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B.一“放”,二“舉”,三“拋”,這一連串的動詞讓我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畫面。齊讀這句話,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著。

A.作者為什麼不用“小心”,而選用“小心翼翼”這個詞?

B.讀的時候,讀出你的體會。

我等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

A.讀這句話,聯絡句子想想“筋疲力盡”是什麼意思?“疲”是什麼意思?

B.“迅速”你讓知道了什麼?怎樣讀?

(2)“我”和爸爸釣到了這麼大的鱸魚,心情怎樣?

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板書:得意)

(3)第1~第3自然段,能不能把它讀薄,用簡潔的話說說這部分講了什麼內容?

(設計意圖:讓學生畫出描寫“我”和父親釣魚和表示心情的句子,一是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二是指導學生熟讀課文,三是指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

2.朗讀4~9自然段

(1)請你放聲朗讀課文4~9自然段,畫一畫描寫我放魚的句子。指名讀。

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湖裡。

(2)當“我” 把魚放掉的時候,心情怎樣?(板書:不捨)其實,“我”的內心經歷了一個複雜的過程,細緻地默讀4~9自然段,“我”的內心還經歷了怎樣的變化?(板書:急切 難過)

(3)父親讓我放魚的原因是什麼?用一句話說說這部分講了什麼?

(設計意圖:這篇文章中有兩條線索,一是內容,二是心情,這兩條線索緊密地聯絡在了一起,初讀課文,梳理這兩條線索,有助於學生深入地閱讀課文。)

3.朗讀10~11自然段

(1)“我”獲得了怎樣的啟示?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A.有的分句比較長,注意停頓。

B.齊讀。

(2)能用簡潔語言概括這部分的內容嗎?

(設計意圖:爸爸教導“我”的話語中,有的分句很難讀,教師隨機指導學生朗讀,第一課時中,要讓學生讀正確,讀流利,讀,不可忽視。因為在熟讀的基礎上,學生才會深入地感悟。)

(五)靜思板書說文意

1.說說課文的線索,線索,就是貫穿文章的一條線。以“魚”為線索,在內容上,分別講了什麼?以“我”的心情為線索,說說我的心情的變化吧。

2.看著板書,能不能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由理清課文脈絡到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可謂是水到渠成,同時又迴歸整體)

(六)質疑問難設懸念

1.(教師在黑板上“啟示”下面板書小問號)同學們,學習到這,你有沒有疑問?(預設:三十四後,當作者回憶起父親的話時,心情怎樣?)

2.朗讀第10和11自然段,找一找直接描寫“我”回憶父親的話時的心情的句子。

3.在這部分內容中,不像前面,直接寫出了“我”的心情。這部分內容中,沒有直接寫出“我”的心情。同學們,一篇好的文學作品決不是把所有的內容都展示在我們的面前,而是隱藏在一詞一句之中,需要我們細細地去體會。

4.(教師在黑板上“啟示”右邊板書小問號)父親的話中究竟包含著怎樣深刻的道理?這兩個問題,我們下節課重點來研讀。

(設計意圖:學貴有疑,讀書,一定要有疑問。指導學生質疑,既是和學生分享了質疑的方法,同時也是在設下懸念,下節課學生一定會興趣盎然地去解疑。在質疑中,也滲透了讀書方法的指導──細細讀書,這樣,才可讀出隱藏在文字間的韻味。)

六、作業

抄寫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及父親教導“我”的話語。

七、板書

13、釣魚的啟示

釣魚 放魚 啟示?

得意 急切 難過 不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