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教師應該如何幫助自己的學生全面發展

教師應該如何幫助自己的學生全面發展

教師,以教育為生的職業。這個職業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應該如何幫助自己的學生全面發展,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認為,合格的教師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幫助自己的學生全面發展。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中國傳統的師生關係是:"師道尊嚴",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不但是絕對的思想權威,而且是絕對的道德完人。封建傳統教育在本質上是奴才教育,教師的地位與權威依附於對統治者的神化之中。新型的師生關係應該是"朋友"關係,教師與學生只是教學活動中地位不同,並沒有人格上的高低貴濺之分,教師必須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就等於尊重教育。學生無論大小都需要獲得尊重與理解。每一個學生都是人類社會中的唯一傑作,由於種種原因他們在各方面發展不平衡,教師應該承認落後也是一種權力。教師只有民主、平等、科學地對待學生、管理學生,學生才能自由地和諧地主動地發展,素質教育的實施才有可能。班主任不是班級的統治者,學生也不是班主任的臣民,專制只能培養專制,只有民主才能培養高素質的、和諧發展的、大寫的"人"。

二、要培養學生養成一種好習慣。

養成教育主要是透過各種活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它是以各種活動為載體,生在活動中吸取教訓,從而在生活中自覺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它是一個人能否成為祖國棟樑之才的關鍵,以是評價人才的重要標誌,是人的首要素質。面對養成教育的新問題,沿用過去的老思想、老辦法已經難以解決傳授知識和學生德育養成之間的實際矛盾衝突。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我們對學生進行了以《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五小行動“為主要內容的養成教育探索。

三、嚴格、耐心地教育學生

學生在認知道路上能否取得進步和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班主任之嚴與愛的有機結合。在班級體中,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具有各自不同的個性特徵、行為習慣,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這就是他們都渴望得到師愛的澆灌與扶持。不過這種師愛並不等於母愛,而要與嚴格要求融為一體。因為我們的教育就是透過外在的科學、合理、嚴格的要求來體現,並逐漸內化為學生的認知需要和實際行動。因此,為了達到教育目的,我充分的認識到這一點,那就是無論平時多麼平易近人,仍要堅持嚴格管教的原則,此所謂“嚴慈相扶”、“愛而不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不斷滿足學生求知學習等方面的客觀需要。

四、樹立新型的教學觀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再是學生學習的控制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是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學習知識的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能把學生內在的知識、生活經驗以及社會文化背景聯絡起來,保證教學內容順利地植入學生的知識結構中;能根據學生自身情況,制定有效的學習策略,指導、幫助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在與學生的合作交往中,根據學生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添學生的學習動力,指點學習上的迷津,督促學生彌補不足,全面發展。其次,教師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把學生接受型學習變為發現型學習,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學習方式的改變,決定教師角色必須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在學生的眼中就是絕對權威。教師的絕對權威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長時間造成一種思維定勢,教師的思維成了學生思維的框子。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教學的改革,教師首先要具備知識的整合能力和開發能力,具備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具備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的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教學觀念的弊端,既教書又育人,重在育人上。由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重統一標準教育向重差異性教育轉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面發展上怎樣認識教的作用師在促進學生

拓展:

教師幫助學生心得體會

一、引導學生自己讀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任務的完成最終體現在學生成長目標的達成度上。引導學生讀書,培養學習能力,應該是語文老師最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適時教給學生相應的讀書方法,比如瀏覽性的泛讀;探求性的速讀;品味性的精讀。我們要引導學生邊讀邊想,邊讀邊畫,邊讀邊記,讓學生切實把學習看做是自己的事情,紮紮實實地把讀書的事情做好。邊讀邊思考是閱讀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類方法的基礎和前提。應透過概括內容、複述原文、體會思想感情、分段分層、理清文章條理等多種形式的專項訓練,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較、綜合、聯想等思維方法,達到以讀促思、以讀促寫的`境界。

二、引導學生學會提問

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探究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質疑解難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透過設定懸念,引起學生認知上的衝突,對所學知識表現出極大的關注,併發揮自主意識,在不斷地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新的感悟,尋找新方法,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同時,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教給學生髮現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質疑解難的能力。讓學生圍繞學習內容充分質疑,提出自己不理解或有異議的地方,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如:在閱讀《小音樂家揚科》最後一段後。學生提問:揚科死時為什麼旁邊躺著樹皮做的小提琴?白樺樹嘩嘩地響,在號叫是什麼意思?揚科為什麼張大著眼睛?揚科前面說過,只要有一把小提琴,用他的一切去交換都行,怎麼會死不瞑目呢?揚科快要死了,為什麼還要寫燕子在唱歌,姑娘們在唱歌呢?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透過自己讀書,互相議論,自主探索解決。這種教學即真正達到以學生的問題不斷提出為教學的開始,至學生契而不捨地解決問題為成功的歸宿,教學就十分有效和積極。

三、引導學生自己說

每一個人的心靈都像他們的臉一樣各不相同,正是他們無時無刻地表現自己的個性,才使這個世界顯得如此的精彩。新課程的理念之一認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們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把自己的感悟充分地表達出來。我們在引導學生說的時候,要注意站在學生的角度,仔細傾聽,不隨意打斷他們的發言,更不能簡單地把自己的理解作為結論性的東西硬塞給學生。尤其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老師更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他們,充分信任他們透過學習一定有所收穫,儘管表達上也許不太盡如人意。在這一過程中,老師時而旁敲側擊,時而正面引導,委婉地逼近問題的實質,最終問題解決的表述還是要學生來完成。

如那堂《坐井觀天》的第二次爭論便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次爭論天到底是無邊無際的,還是隻有井口那麼大是我這堂課的重點,是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部分。課堂上,雙方辯論代替了本來老師想對學生進行講解的內容,在辯論時,學生相當投入,真正進入了角色。雙方隊員你來我往的辯解極其精彩,都拿出了課文中精要的句子、詞語,以及課外找到的資料來壯實自己,以壓倒對方。這種大膽的嘗試教學體現了學生的自讀、自悟、自得,真正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生雙方辯論時,我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抓住一些重點詞句與學生一起理解,對學生的發言,我只是及時給予梳理。

四、引導學生自己評

教學評價是新課程重點探討的話題之一,也是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一個平臺。我們在班級黑板上設計了每週之星每月之星的評比欄,引導學生根據學生表現每天評出優秀學生,給予適當的獎勵,獎品就是小紅花。誰的朗讀精彩,誰的進步明顯,誰解決了大家解決不了的難題,誰的發言最有創意感悟最深刻,誰就有機會得到小紅花。然後根據每週誰的小紅花最多評出每週之星,以此類推,評出每月之星。

另外,我們也把自評和互評的機制運用到其他地方。比如,上課的時候,學生朗讀完,讓其他學生評價一下,他讀得怎樣,有哪些是值得你學習的。這樣,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吸取到別人的長處。相對提升了他們的自主能力、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