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端午節週記10篇
小學生端午節週記1
我家鄉的端午節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粽子,粽葉有要求,新鮮的竹葉;碧綠碧綠的;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如果用乾的竹葉包出的粽子煮熟後就沒有竹葉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裡,飽滿的紅豆,花生仁,都早已泡好,或是切好的五花肉塊,都早已用作料淹制好。
勤勞的女主人正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繩子層層纏繞,很快一個精緻的粽子便誕生了。煮熟了揭開鍋,屋裡頓時都瀰漫著竹葉和粽子的香氣。除了吃粽子,雞蛋也是少不了的。這兩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望著就是享受了,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則形狀的粽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都煞是好看。燻,在端午節這天把艾蒿掛在門楣上。掛香包,鮮豔的布料做成各種形狀的飾物,裡面放上香料。每年媽媽都要幫我買上一個掛在胸前。
又要端午節了,許多人粽子也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幹嘛哪麼費勁,買幾個就好了嘛。可是,在種種過程裡藏著的細心,樂趣,難道是用錢可以買到的嗎?在能親自做的時候,不要買了吧,因為一個簡單的“買”字,讓我們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東西啊!
小學生端午節週記2
今年的端午節到了,但比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傳統節日也放假了,這可樂壞了我們這些整天讀書的學生,但在這放假期間,更讓我們學到了更多的知識。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到親戚家去吃晚飯,這一去還真學到了不少呢!
在吃飯前,姑姑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鴨蛋;吃飯時,大人放棄了自己喜愛的白酒,而是每人先一杯雄黃酒;吃完飯,姑姑還給我們小孩每人一個粽子。我拿了一個赤豆粽,那香甜的糯米紅紅的赤豆再加上雪白的砂糖,真是讓人陶醉呀!
我突然想到了一些問題:為什麼我們要做這麼多事兒?怎麼會有端午節的呢?我想去問大人,可看他們聊得熱火朝天的,也沒去打擾他們,心裡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說幹就幹!
我首先開啟電腦,搜尋問題。啊哈,終於找到了:端午節那天人們賽龍舟、吃粽子是為了屈原。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在那天投進江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河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還了解到,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和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我們邊吃粽子變長:“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啊,這真是個五彩繽紛的端午節!
小學生端午節週記3
端午節是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吃和玩。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有一次,屈原去京城辦事,回來後,看到國家變得非常衰敗,就投汨羅江自殺了。所以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又稱“詩人節”。
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為了讓河裡的魚蝦吃飽了,不吃詩人屈原的屍體,人們就在這一天往汨羅江裡投粽子。為了打撈屈原的遺體,人們竟相在江河裡划船打撈。就發展成為現在賽龍舟。
聽奶奶說,粽子是用碧綠的蘆葦葉和香噴噴的糯米做的,還要在香噴噴的粽子上散白糖。粽子的味道又香又甜可好吃了,我可喜歡吃粽子了,一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但是,最遺憾的就是過端午節的時候沒親眼看見賽龍舟。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和春節,但是,一比較我還是更喜歡端午節。
小學生端午節週記4
這個星期天是端午節,我和爸媽要回外婆家吃飯。
到了外婆家,二姨小姨帶著弟弟妹妹們都回來了,家裡真熱鬧。外婆說超市的粽子沒有粽子味,還不如自己包的吃著香。所以她提前買回來了粽葉打算我們自己來包粽子。有些好奇:以前都是吃包的好好的粽子,沒見過它到底是怎麼被“五花大綁”到餐桌上的。所以我搬了個凳子坐在外婆身邊看著她忙活。
她在包粽子之前,先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了一下;然後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葡萄乾,花生分別去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然後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再往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或是葡萄乾什麼的,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了一會兒就上桌了!雖然外婆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
開飯了!除了吃粽子,外婆還為我們準備了鴨蛋。爺爺說:今天除了吃你外婆包的粽子外還要統統都要喝點黃酒,因為黃酒是祛毒氣的。我們一家人圍著桌子一邊吃著粽子和鴨蛋一邊有說有笑地聊著天,別提有多熱鬧。現在爸爸媽媽上班都很忙,平時沒有多少時間回來陪外公外婆,全家人能聚在一起吃頓飯,真是不容易。所以,我覺得過節的真正意義不是在於那天吃什麼,玩什麼,而是一家人能提熱熱鬧鬧的經常回家團聚!
小學生端午節週記5
今天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想想大家都知道,今天是端午節。
聽說端午節還有一個神奇的由來呢!傳說中,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跳河後,大家為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往河裡丟粽子,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當然,我們昨天晚上就買了粽子回家凍著,準備今天吃,有豬肉餡的,紅棗餡的,板栗餡的,想想就讓人直流口水。今天一大早,我起了床,偷偷地把粽子放在爐子裡蒸,因為實在忍不住開始吃了。
到了中午,媽媽帶我們全家人到風光帶那邊去看龍舟比賽。我們坐小車去時,已經有很多人在岸邊了,我們好不容易找了個位子,卻發現選手們還在做準備,我去買了兩瓶飲料早早的站在岸邊等待著。
開始了,開始了!有三隊龍舟隊,分為“紅”“黃”“白”。船上也有三種“不同”的人,分別是“指揮員”、“擂鼓員”、“划船員”。三隊劃得都很快,幾乎是一樣的速度。我知道,這次比賽比的並不是速度,只要你們用心做這件事。他們雖然出了很多汗,可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到了晚上,水面上微波粼粼,別提多好看了。我們租了輛快艇,小孩10元,大人20元,只有我和媽媽一起上船。剛開始坐上去時,船搖搖晃晃的,彷彿隨時都會掉下去。途中,我們了好幾個彎,似乎每一次,都會把你甩出去,還好被甩出去也沒事,因為我們穿了救身衣。上了岸,感覺整個世界都在晃動。我對爸爸說:“大刺激了。”,爸爸卻不屑道:“我還去過鬼屋,玩過海盜船呢。”
……
原來端午節可以這樣過,如果每天都是端午節那就好啦!
小學生端午節週記6
今天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外婆給我送來了許多好看又好吃的粽子。一個個大大的粽子用長長的綠葉子包成四個角,再用一條細繩子把它繫緊。做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還可以在裡面新增一些蜜棗、雞蛋黃、瘦肉、板栗等等。剝開熱氣騰騰的粽子,頓時芳香四溢,雪白的糯米像變魔術似的已經成了琥珀色的,晶瑩剔透,十分誘人。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果然香甜可口。
粽子是端午節中必不可少的食品,除了吃粽子,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有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葉菖蒲、小孩配香囊等等。
今天,我還上網查看了有關端午節的資料,我知道端午節還可以叫午日節、重午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等。我還知道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
在這個家家戶戶飄滿粽香的日子裡,我不僅品嚐了美味的粽子,而且還收穫了很多知識。
小學生端午節週記7
今天是端午節,可是早晨就開始下起了傾盆大雨。哪裡也去不了,只能待在家裡,等爸爸做好吃的。
中午快到了,爸爸去市場買回來了很多菜,我洗菜,爸爸炒菜。第一道菜,宮庭排骨炒好了,我嚐了一下香噴噴的,感覺很有嚼勁。第二道菜,剁椒魚頭蒸好了,我又嚐了一下,感覺有好濃的鮮嫩辣味。第三道菜,福壽全雞悶出來,我又嚐了一下,感覺雞肉很滑嫩又清香可口。第四道菜,紅燒牛肉爸爸是用爆炒法做的。我又嚐了一下,感覺牛肉很細膩滑潤。上菜了,我一手拿著根雞腿,另一手拿筷子,咬了一大口雞腿又吃了一下剁椒魚頭,啊,真好吃!我大口大口地吃,一根雞腿很快就被我吃完了。我滿嘴是油膩,這真是美味極了。晚上,我們還是吃中午剩下的這些菜,媽媽只是去熱了一下。
端午節真好!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讓我大吃特吃,嚐出了菜的奧妙,也嚐了中國傳統節日的快樂!但遺嘆的是天不作美,雨無情的一直下到晚上。
小學生端午節週記8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粽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裡,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哦,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里,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粽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著了。姐姐看了之後,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著吹著,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裡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裡想著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小學生端午節週記9
快過端午節了,奶奶到市場買來了糯米、紅棗、花生和粽葉,準備包粽子我們吃。
奶奶先把粽葉在水裡浸泡了二三天,讓粽葉變得軟和,然後,把粽葉從水裡撈上來,用清水洗乾淨,再瀝乾。然後,她取來糯米,淘得乾乾淨淨的,就開始包粽子了。奶奶先將兩片粽葉疊放在一起,然後捲成一個漏斗形,再用勺子舀上一點糯米放入粽葉中,用粽葉把糯米包好,最後用繩子把粽葉纏緊,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做成了。
看了奶奶做的粽子,我的心裡也癢癢的,就跟著奶奶學了起來。我先把粽葉卷好,再往裡面放糯米。可我剛放進一點點糯米,那些米就從粽葉裡漏掉了。我往地上一看,哎呀,地上撒了好多米啊!奶奶告訴我,粽葉一定要疊整齊,卷粽葉時可有講究。她於是手把手地教我怎樣包粽子。我又重新包了起來,這次比上次順利多了,一會兒,我就做好了一個粽子。但看看我的粽子,總覺得沒有奶奶做的有稜有角,奶奶說:“第一次能包到這樣,已經不錯了!”
粽子包好後,奶奶又把粽子放入水中泡了起來,她說這樣泡過之後,粽子才容易煮熟。
端午節這天一早,奶奶就開始煮粽子了。不久,鍋裡就飄出了粽葉的清香。聞著這香噴噴的粽子的香氣,我真想一下子就吃到自己親手做的第一個粽子。粽子終於可以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讓奶奶先找到我包的那個粽子。可奶奶揭開鍋蓋一看,鍋裡有好多白花花的米粒。奶奶說:“肯定是你包的那個粽子沒包緊,米粒全跑出來了。”奶奶撈出所有的粽子一看,果然是我包的那個。看到這樣,我感到好慚愧。
在粽子出鍋後,我們全家都圍在桌前吃起了粽子。我從盤子裡拿出一個粽子,把繩子剪斷,再把粽葉剝掉,裡面就是一個透著粽葉清香的白白的粽子了。我在上面放了點糖,然後咬了一口,一陣甜滋滋的味道進入口中,真好吃,我於是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大人們邊吃邊聊天,熱鬧極了。
啊,今年的端午節真開心!
小學生端午節週記10
端午節為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我國人民以祛病防疫的節日,後來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也同時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自然要吃五黃。五黃指的是黃瓜、黃魚、黃鱔、雞蛋黃,還有雄黃酒。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在長江流域極為盛行。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街無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面板病。在我們家鄉義烏,味道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們則在他們的額頭、耳朵、鼻子等處塗抹雄黃酒,蟲豸不叮。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我要做一個蜜棗粽子。首先,把粽葉放在水中浸泡幾天,把糯米放入水中洗淨,準備一籃蜜棗(多洗幾次)。把總也那三張,疊在一起,錯開點放;拿起粽葉頭部往裡面窩卷;抓一把米,放進去切記放窩裡的1/2;再放兩三顆蜜棗;再放糯米;最後,把尾部拉過來蓋住,粽葉纏繞著,用線綁緊,就大功告成了!
在端午節的時候,小孩子要佩香囊,傳說有避邪之意,其實是裝飾罷了。香囊內裝有硃砂、雄渾、香藥,外面用四部包圍著,清香四溢形狀、顏色不同,玲瓏小巧。
端午節真是個有趣的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