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鳴鏑弒父的歷史典故

鳴鏑弒父的歷史典故

冒頓是匈奴族首領頭曼單于的長子。匈奴是一個遊牧民族,展轉遷徙於今貝加爾湖以南,陰山以北的廣大地區,相傳是夏后氏的後裔,在商、周時期被稱為儼猶、山戎等等;到戰國時代勢力壯大,開始威脅中原諸國;戰國末年和秦朝時期,頭曼單于在位,勢力已達現在的河套地區,並不斷有南侵之勢,秦始皇派蒙恬率軍將河套奪回,築萬里長城以御之。

冒頓是頭曼單于的長子,但並不得寵愛。頭曼真正喜歡的是新娶的闊氏(單于之妻的專稱)所生的少子。但冒頓已長大成人,且勇武超群,極有才幹,公開地立少子為繼承人會引起內亂,頭曼遂以和好月氏(國名,今甘肅北部地區後西遷)為名,派冒頓到月氏為人質,而後猛攻月氏,想用借刀殺人的方法,讓月氏除去冒頓。冒頓看出其父的意圖,在一個風高月黑的夜晚,盜得一匹好馬,馳返匈奴。頭曼欣賞冒頓的勇敢,命他為將,率兵萬人。

冒頓嚴格訓練士卒,要士卒絕對服從自己,準備除去頭曼和其他政敵。他製造一種響箭叫做鳴摘,命令士兵,鳴摘射向哪裡,士卒必須射向哪裡,違者立斬不赦。在打獵時,有計程車卒只顧自己追逐野獸,忘記了隨鳴摘而射的禁令,結果幾十個人被殺。後來,冒頓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把鳴摘射向自己最喜歡的`一匹寶馬,有幾個部下以為冒頓射錯了,沒有放箭,結果掉了腦袋。

冒頓對大家說,鳴摘射錯了是我的事情,你不隨鳴摘而射,就是你的過錯,就要問斬。過了幾天,冒頓帶領親兵幾十人巡視營帳,見他愛妾在帳外嬉戲,居然把鳴摘射向了愛妾,大部分士卒聽到鳴摘聲音,不加分辨,舉手就射。有幾個人看到鳴摘射的是冒頓的愛妾,一驚之下,忘記了放箭,等明白過來時,腦袋已掉到了地上。

經過這次事件之後,冒頓鳴摘所指,士卒必射無疑。一次,冒頓用鳴摘射頭曼單于的坐騎,士卒毫不猶豫,把這匹馬射死了。冒頓知道士卒可用,開始實施弒父計劃。

不久,頭曼單于出獵,冒頓也率眾跟隨。當行獵到高潮時,冒頓將鳴摘射向頭曼,士卒聞聲而動,矢如飛蝗,頭曼當場被射死。冒頓的後母及少弟等人,當然也是血灑黃沙。

兒子殺死老子,哥哥殺死弟弟,在當時的匈奴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事情,百姓也不以為意,誰力量大誰就做王。冒頓殺死頭曼之後,就做了單于。這時,匈奴東邊的東胡人聽說冒頓新立,欺冒頓年少,有意挑釁。派使者說:“聽說頭曼單于有一匹千里馬,我們想得到它。”牧民最愛馬,沒有馬就寸步難行,東胡點名要千里馬,群臣都不願意。

冒頓說:“既然兩國為鄰,何必為一西馬傷了鄰居的和氣?”就把這匹幹裡馬贈給了東胡。東胡以為冒頓膽怯,又派使者來說:“單于闊氏都很漂亮,我們國王很想有一位闊氏為妻。”冒頓徵求群臣意見,群臣異口同聲地反對說:“東胡實在狂妄無禮,竟提出這樣荒唐的要求,應發兵進攻。”冒頓笑了笑說:“兩國之間,幹嘛要為一個正妹而大動干戈,給他就是了。”就把自己最寵愛的闊氏送給了東胡。

東胡王得寸進尺,以為冒頓真的害怕了,想向西擴張領俗。當時匈奴和東胡之間有千餘里地區無人居住,這是兩國共有的公共地帶,東胡派使者對冒頓說:“匈奴和東胡之間有一塊空地,匈奴人口有限,用不著這塊地方,我們人多地少,想請匈奴把這塊地讓給我們。”冒頓徵求群臣意見,有的認為:“那是一塊廢地,沒有什麼用處,東胡要就給它吧。”

來揭秘吧據悉當時冒頓勃然大怒,說:“俗地是國家的根本,怎能拿來送人!”把那些同意東胡要求的人全部推出帳外斬了,然後命令全族男女,凡是能彎弓射箭者,一律上馬去進攻東胡,猶豫拖延者處死。東胡認為匈奴軟弱可欺,根本沒想到匈奴會主動進攻,沒作任何準備,被冒頓打得一敗徐地,東胡王還沒有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就作了冒頓的刀下鬼。冒頓盡收東胡俗地和人民。

吞併東胡之後,冒頓又馬不停蹄西攻月氏,以洩當年為質於月氏之憤,把月氏趕到了大西北,隨後又兼併了樓蘭、白羊諸部族,統一了蒙古高原;又揮師南下,越過陰山,趁中原戰亂之機,重新佔領了河南地(河套地區)。

冒頓統一蒙古高原各個遊牧民族的同時,也建立了一套相應的統治制度,最高首領稱單于,本族人稱為“撐犁孤塗單于”,撐犁意思是天,孤徐意思是子,單于則是廣大的意思,合起來就是像天那樣廣大。下依次設左右賢王,左右谷最,左右大將,等等。

全國分為三部分,單于住在單于庭(今外蒙烏蘭巴托),統治中部,東部由左賢王統治,西部由右賢王統治。一般由太子任左賢王。單于就是透過左右賢王統治這一遼闊地域的,有控弦之士三十萬,虎視中原,成為漢朝北方的強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