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生物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主動探索能力

生物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主動探索能力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要求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在生物教學中達到“一切為了學生”和“為了學生的一切”。因此,在生物課堂的教學設定中,應當把握以人為本的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在創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採用創新方法,培養自主探究、創新的新人才。它的發展性的實質,是尊重、發揮、完善學生的主體性。作為生物教師,應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呢?是值得我們共同思考的問題,以下內容談談本人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一、更新教學觀念,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精神

生物學是一門較為廣泛的學科,它要求任課教師具有廣博知識,解釋自然界的各種生物現象,為了使課程豐富多彩,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餘時間必須翻閱了大量的生物相關資料,研究生物學原理,將身邊大量生物現象帶入課堂,豐富課堂內容,講授生物原理的同時,也普及了生物科學。

生物教學具有發展性、創新性。生物教師要想調動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方法,首先要變傳統的“標準型”教育觀為創新型教育觀;變“師德尊嚴”為師生民主平等的師生觀;變傳授知識的教學觀為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教學觀,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的學習為主要突破口,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精神,將生物科學理論廣泛應用到社會中去,使學生的個性發展符合社會的需求。

以趣引探,啟迪學生自主探索的意識

心理學研究和教育工作經驗表明,採用生動的、適合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可以成功的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愛因斯坦也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探究的慾望。具體有以下幾點: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一定的情境是學生增強學習信心,激發學習興趣的環境和動力源。()古希臘哲學家普魯塔戈告戒我們:“頭腦不是一個要被添滿的容器,而是一個要被點燃的火把。”火把之點燃,固然需要外因作用,但是內因更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創造性地利用現代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創設生物情境,將多種教學方法最佳化組合,用“創造性的教”為學生“創造性的學”創造環境和條件。根據教學內容精心創設符合學生髮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的主動性,產生學習慾望,“點燃火把”學生的學習動力就會增強。由“不敢說”到“敢說”,由“不願說”到“願說”,進而主動參與。將教學知識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引導學生自覺地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教學,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並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可以透過創設故事情境、漫畫情境、角色模擬情境等,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強烈震撼,從靜態進入一個情感湧動的世界。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認知特點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產生自行探求知識的興趣,主動參與的激情,激發學生去研究、去探索、去創造的意識,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生物課的主動探究能力。社會生活豐富多彩,現實生活中每天都有無數富有知識性、思想性的新鮮事例,有待於生物教師挖掘利用,引進課堂,不斷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

三、設定疑問、引發探索

例如,在探究動物生活的環境和運動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內容時,發現有的在陸地上活動,有的在水中游泳,有的.能在空中飛翔。那麼,這些動物的形態結構與它們的生活環境和運動方式有什麼關係呢?運用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從而對學習生物產生興趣,這就引導和激勵學生主動去了解和學習本章所有內容。因此,在講課時必須抓住課前提示,啟發學生深思,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對生物學科感興趣時,便會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愉快的情緒主動地獲取知識,這也會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智慧潛力、探究能力。

1.創新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能力的發展

在生物教學中,作為生物教師應大膽進行教學改革,授之以漁,教給學生探究的方法。

首先,用創新思路來處理教材,使教學內容得到創新。例如,教師可以增加反映現代生物科技新進展的知識,如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人類基因組計劃等;可以增加人與生物圈關係的知識,讓學生認識和理解人與生物圈的關係,使學生學會健康的生活;可以增加促進學生主動參加實踐活動的認識,培育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實踐能力。

然後,創新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學會學習的能力。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討論式學習、合作型學習、自學式學習。其中探究式學習是生物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設計並安排好探究活動,是教材貫徹落實這一課程理念的關鍵。其特點是:以問題為中心,讓學生自主探索(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重在發現,學生具有最大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例如,“種子萌發條件”的探究活動,首先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媽媽發豆芽的基礎上提出種子萌發可能的條件;如水、空氣、溫度等,接著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實際操作,收集實驗資料和資料,再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正如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快,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絡”。

我們的教學要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學習生物,培養髮現生物問題和解決生物問題的能力,養成自主式學習的習慣。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對於適宜學生自學的教材,採取“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參與,學生情緒高漲,分享自己驗證成功的快樂。心理學家蓋茨說過:“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強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麼東西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學生對生物知識主動探究學習的方式可以透過以下途徑凸現:就學生個體活動而言,教師可以開展“請你……”等系列活動:如“請你提問、請你講述、請你分析、請你回答、請你總結、請你表演、請你想象、請你評述、請你回顧與聯絡、請你展望”等;開展以專題為主的探究學習活動,如開設生物學習園地、進行生物知識競賽、模仿表演生物情境。真正做到教材——讓學生自學、思路——讓學生尋找、問題——讓學生提出、學法——讓學生歸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主動提出問題,做學習的真正主人。總之,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透過探究實驗,激發學生主動探究能力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的學科,中學生物中各組實驗都可以為學生提供創新展示的舞臺。因此,教師可將演示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讓學生充分動腦、動手、動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激發。例如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演示)實驗,完全可以讓學生在課外進行,然後請學生分析討論實驗的結果和理論上的結論,還可以請學生按照實驗原理,設計一些不同的實驗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選器材或自制器具,可以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或自己身邊的物品做實驗,這些器材學生更熟悉,更有利於學生理解生物就在身邊、生物與生活聯絡非常緊密。在實驗《飼養和觀察蚯蚓》一課中,充分體現學生自主飼養、自主觀察、自主探究的能力,此時,教師有意識地告訴學生:蚯蚓的再生能力很強,你想不想把它的身體分成兩段或三段或四段試一試呢?以進一步激發學生主動探究蚯蚓再生能力的熱情,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調動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