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篇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當我再次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獲益匪淺。在100條建議中,說得最多的就是讀書,這一點給我的觸動也最深。

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是一種真正的備課。蘇氏認為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裡,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是滄海之一粟。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教師要建立起自己的藏書,使之成為自己的老師,每天去向它們請教。那麼,“每過一年,你的科學知識都變得更豐富”。工作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裡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以傳授知識為己任。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者教學過程中,都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可能有詳細深刻的講解;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可能教書育人;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可能讓民族文化知識得到延續;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可能“桃李滿天下”。肩負園丁的使命,我們就會感到汗顏。所以,職業的責任感促使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成為人們擁戴的楷模。“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千古名言是教師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們一生的追求和信念。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應當成為書籍的王國。”“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江河。”愛好讀書應該是教師的職業素養和習慣。如同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愛玩具一樣,教師的第一至愛應該是書籍。教師的讀書風氣能影響和帶動學生的愛好和社會的風尚。“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地豐富著,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複昨天講過的話,那麼,閱讀就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蘇霍姆林斯基)當書籍成為教師的第一至愛的時候,喜愛讀書便會成為學生的第一愛好。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偉大著作中還精闢地揭示出一個讀書的真理:學生智力的發展取決於閱讀能力。“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如果閱讀對於學生成為通往知識世界的一個最重要的視窗,那就沒有必要花費許多時間給學生補課了。”他認為,學習發生困難和形成差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書,“拼命使用他的記憶機器”。正因為“學生除了教科書以外什麼都不閱讀,那他就連教教科書也讀不好”。如果我們真的想減輕學生的腦力勞動,那就要“讓他們走到學校圖書館的書架跟前去,讓書籍從沉睡的巨人變成青年時代的摯友”!

閱讀優秀書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誨。他說:“我堅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自己對自己談話,訴諸自己的良心,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從人類的道德財富中給自己找到榜樣的人,只有那希望從這些財富中為自己的心靈吸取最寶貴的東西的人,才能達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為,只有當每一個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跡的書時,才算達到了教育目的。”在他看來,一個人在少年時代和青少年時期讀過哪些書,會影響甚至決定人的一生。

學生——祖國的花朵,二十一世紀的生力軍,國家建設的接班人,首先要有勇於進取的精神,而這種精神的力量就來自於書本。讓“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成為他們人生的軌跡;勇於探索、不斷創新成為他們追求的目標;“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成為他們人生的方向,這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職責。

請看看我們身邊的學生,那些學習落後,討厭上學,那些不思進取、不肯用功,那些品性不好、行為不良的,儘管生活背景各不相同,個性、缺點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這就是沒有閱讀的愛好和習慣。

縱觀全世界,凡喜歡讀書的民族,往往都是十分優秀的民族。在猶太民族,小孩稍微懂事時,母親會在《聖經》上滴一點蜂蜜,讓孩子去吻,讓孩子在心靈上知道書本是甜蜜的。在那種書香社會里,我們知道,他至少誕生了像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這樣一些人類的天才。俄羅斯每20人擁有一套《普希金全集》;韓國以書櫃代替酒櫃,著力建設書香社會;美國的大學入學人數在中國的十五期間可以達到佔總人口數的80%的比例……我們呢?看看我們周圍,越來越多的人不愛讀書,浮躁之風盛行,長此下去,怎麼得了?

在全社會大力倡導讀書的今天,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認真讀書,多讀書,讀好書,讓讀書成為教師職業素養的必修課,讓讀書成為學生知識來源的“助氧劑”,讓讀書成為孩子成才的知識窗。這樣,我們的民族才會更加興旺發達,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繁榮富強,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豐富多彩。

讀書啟迪智慧,讀書激發生機,讀書讓人充實和幸福,讀書使人充滿力量,去開拓光輝的未來。記得一位名人曾說過:“一日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讓我們牢記這句話,讀書,讀書,再讀書!

篇二: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每一位教師都在努力創設輕鬆、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並希望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怎樣才能把課上得有趣?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的秘密何在?對於這一連串的問題,我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也沒能把它研究透徹。然而,當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之後,給了我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書中共有100條建議,內容充實,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書中的100條建議,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閱讀。每條建議像一場甘雨般化解著我在教學中的苦惱與困惑,給了我很多新的收穫與體驗。而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第21條建議“興趣的秘密何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他的眾多建議中,不止一次提到關於激發學生興趣的途徑,他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興趣的秘密何在?他說,認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讚歎、驚奇的奇異的過程。自然界的萬物,他們的關係和相互聯絡,運動和變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創造的一切,這些都是興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同時,你應當努力使學生自己去發現興趣的源泉,讓他們在這個發現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這件事本身就是興趣的最終的源泉之一。因此,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視學生學習知識的動腦探索過程,他認為,離開了腦力勞動,就既談不上學生的興趣,也談不上他們的注意力。

俄國文學泰斗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對於學生來說,興趣就像是一條潺潺的小溪,能夠激發他們學習的求知慾,讓他們想學、願學、樂學。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就在於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度。因此,他在備課的時候,總是努力思考和理解教材中那些結合點和線索。他認為,只有抓住這些思想的交接點,才能在認識周圍世界的真理和規律性中解釋出某種新穎的、出人意料的東西,也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對知識的興趣還在於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於事實和現象的“權利感”。讓學生在知識運用過程中體驗到知識是一種那個使人變得崇高起來的力量,這是比任何東西都更強有力的一種那個激發求知興趣的刺激物。蘇霍姆林斯基的這些觀點對於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學生學習和創造、實踐的興趣,有著直接的指導作用。

對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作為教師,我曾做過許多嘗試:精彩的課件設計、動聽的激勵語言、形式多樣的課堂遊戲、競爭激勵等。我自認為做得不錯,可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的——興趣的秘密何在後,我曾經的努力就顯得黯然失色了。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你所追求的知識那種表面的、顯而易見的刺激,以引起學生對學習和上課的興趣,那你就永遠不能培養起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的熱愛。可見,我以前的努力都停留在了對學生表面的興趣刺激上。

讀完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興趣的秘密何在這一節,我的觸動很大,我捫心自問:現在的我又該從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蘇霍姆林斯基的這一建議又該怎樣落實在我的實際教學當中呢?

首先,教師要熟悉教材,充分備課。真理的知識在學生意識中產生,來源於學生認識到各種事實和現象之間的那些結合點,認識到把各種事實和現象串聯起來的那些線索。那麼我們在備課的時候,就要努力抓住並思考和理解那些結合點和線索。例如,在備jqx三個字母的教學時,考慮到大部分學生在幼兒園已經學習了這三個字母,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另一個結合點上:jqx這三個聲母寶寶太孤獨了,你們能給他找些韻母朋友來陪陪它們嗎?從聲母的教學到jqx與v相拼的教學中找到恰當的結合點,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的教學中來,激發起他們的求知慾。

其次,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對於兒童來說,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都渴望獲得成功。在教學中,教師要創造合適的機會,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讓學生在運用中感受學習知識的力量,並能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例如,在教學完五年級上冊的《桂花雨》一文後,就可以讓學生走到室外,親自去觀察一下桂花。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真正的發現。這種發現鼓舞了孩子們,他們也會變得好奇和活躍。

再次,多彩的課外活動,興趣盎然。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只停留在課堂中。多彩的課外活動,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也就是課內與課外的有機結合。例如:辦手抄板展,讓學生體驗學習知識的喜悅;詩歌朗誦會,讓學生體會古詩學習的韻味;歇後語比賽,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等。

每次捧起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總會得到許許多多新的啟迪。當我們感到內力不夠需要充電時,馬上開啟這本教育名著,回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文字裡,你一定會有所收穫,不虛此行。教育工作的道路任重而道遠,我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在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的陪伴下,不斷學習,充實自我,全身心呵護孩子幸福的童年。

篇三: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給了我極大的震撼。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卻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事情。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著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仍顯寶貴。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裡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篇四: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深入領會這位有三十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的精彩論述。

尤其是第七十五條——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讀後受益匪淺,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我們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質和邏輯來說,就是不斷地關心兒童的生活。請你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你面對的是兒童的'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在孩子的眼裡,老師是那麼神聖、他們崇拜他的老師,似乎老師什麼都知道,老師說什麼都是對的,老師的一句鼓勵的話,會讓他興奮不已——“我多棒”;老師一個愛撫的動作會讓他驕傲自豪——“老師最喜歡我”;甚至老師一個讚賞的眼神也會讓他專心去上好這節課,這些老師與學生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他們懂得如何去呵護這些幼嫩的心靈。但是,有時老師的一句話,會讓學生自卑,認為自己就是不行,是班裡最差的學生:“我什麼都不行,我是個毫無用處的人。”,因而,對兒童的性格也產生悲劇的影響,兒童會“粗暴、甚至逃避,說謊話。”

作為老師,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關心兒童不僅僅是關心他們的學習,而是包括他們的生活和健康,關心他的利益和幸福,關心他的完美的精神生活,首先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做一個真正值得他信任的人。教育界做到這一點的人不計其數,但也不乏有人沒有做到,他們對學生的不足冷言相譏,對他們的成長漠不關心,一副冷酷無情的面孔。

蘇霍姆林斯基還送給了每位教育工作這一個教育秘訣,那就是隻有教師關心學生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透過學習而受到教育。,讓學生體驗到“我是一個勤奮的好孩子,是一個有著高尚志趣、激情和不斷取得進步的完美的人。”

“天天有進步的喜悅。”這種喜悅伴隨兒童成長,他會更加尊重、信任老師,會把他所有的歡喜、煩惱都告訴你,所以,在師生交往過程中,我們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學生的上司,或把學生看成是被管的物件,現在不是提倡朋友式的師生關係嗎?作為老師、長者、智者我們要全力幫助學生答疑解惑。作為朋友,我們要關心愛護他們,親近他們。在提高知識水平的同時,豐富他們的情感和內心世界,讓他們成長為有健全心理,完善人格的人!

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們也體會到,老師越是尊重他、信任他,他學習勁頭越大,自信心越強,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就能取得很大的進步。

篇五: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當再次讀完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書籍《給教師的建議》之後,自覺受益匪淺。

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教育家,是廣大教師的典範,教師的榜樣。他經歷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記錄、總結自己的教育實踐,形成了豐厚的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經驗。而這本書就是從他那些獨具風格的理論和教誨中選擇出來的,對教師的教育工作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以“建議”的新穎形式,懇切地與讀者談心,使人聽來毫無刻板、說教之感。全書皆為經驗之談,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讀來令人備感親切、深受啟發。讀著此書,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誘,為我們排解煩惱,給我們指點迷津……

在書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有如下幾條:

1、“讓學生超過自己的教師是好教師,讓學生連自己也趕不上的教師是不好的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名言,妙就妙在讓學生超越自己。人們常把學生比作一棵小樹,教師就是栽培小樹的園丁。一旦小樹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園丁心裡何等之沒美啊!培養人、塑造人,造就人,是教師敬業樂業,奉獻進取品質的集中體會,是教師美好的理想與追求。一位好教師會發自內心地對自己的學生們說:”我希望,你們都能超過我啊!

2、“怎樣才能使兒童願意好好學習”。“要做到使兒童願意好好學習,就要讓兒童看見和體驗到他在學習上的成就。不要讓兒童由於功課落後而感到一種沒有出路的憂傷,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兒童的樂觀精神、他對自己力量的信心——這是一條把學校和家庭聯絡起來的牢固的繩索,是一塊吸引父母親心向學校的磁石。”所以我們要努力做到讓他們始終對自己充滿自信,經常體驗到努力學習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用成就感激勵他們不斷進步,強化良好的學習習慣,避免他們產生低落情緒,喪失信心。並且善於從他們的優點入手,激發起主動學習的動力,引導他們正確看待自己的不足,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超過自己的前一名,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讓自己學有所獲。一旦他們真正從內心產生了學習的渴望,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3、“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透過具體的教育案例,幫助我們明確如何認識和對待學生的規律和道理,有助於我們的每一個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全面地看待和處理學生及其所出現的問題。

4、“要天天看書,終生與書籍為友。”蘇霍姆林斯基特別注重閱讀與教學之間的關係。他為唯有閱讀才能不斷豐富我們的知識底蘊,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閱讀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江河”。“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想使備課不成為單調乏味的坐著看教科書,那就請讀科學作品,要使你所教得那門科學原理課的教科書成為你看來是最淺顯的課本。要使教科書成為你的科學知識海洋中的一滴水,而你教給學生的只是這門知識的基本原理。備課就無須花幾小時了。”我們常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沒有不斷的學習就沒有紮實的知識和開闊的思維,在資訊飛速發展的今天孩子們的視野越來越寬闊,知識面越來越豐富,求知慾也越來越強烈,不學習只能是“坐吃山空”,僅僅靠課前準備幾個小時已經不足以自如地駕馭課堂。教材中的內容只是常識,教師還要廣泛涉獵知識,既源於教科書又要高於教科書,將難以消化的理論與現實生活相聯絡,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教材寬廣得多的時候,才有可能深入淺出的應對所教的內容,將死板的教科書變成激發學生興趣與主觀能動性的有效途徑。

4、“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透過鼓勵和幫助學生自己閱讀課外書籍來促使其感悟的方法,對於我們在教育中解決對“後進生”教育這塊“最難啃的硬骨頭”,有著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5、“用勞動的愛好來教育學生”,運用作者自己的教育實踐,有說服力地解析一個一直困擾著人們的問題:勞動與教育的關係問題。過去一般都是認為勞動可以讓孩子們在勞動中培養勞動觀念和對勞動人民的感情,而作者在書中則把勞動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發展智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對於我們如何研究和組織勞動實踐是有積極意義的。

6、“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麼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我們也從種種事實可以看到,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方向或者發展,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說,在教學的過程中,你首先要有這個意識,希望老師們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他還指出,你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有你所教的學生,例如一個班,兩個班等,還應該有“你自己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對你這門學科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以至於他們可能因為喜愛這門學科而當成自己將來所從事研究的方向,當成一門科學來攻讀。對這一類學生,教師要善於動腦筋採取一系列的方法來保持他們的興趣,來促使他們在這門學科上更深入的思考。有深入的思考才會產生認識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是誰都會享受到了,它要經過深入地,甚至是痛苦的思考。比如學生在剛剛學習物理的時候都有著很高的興趣,如果開始就能抓住學生的眼球,吸引學生的目光,尤其抓住幾個真正喜歡學習物理的孩子,讓他們在班級裡起到帶動全班的作用。那麼在今後的學習中這麼幾個孩子就會帶動全班孩子積極認真的學習物理。

這些能夠揭示教育奧秘的篇章,不僅有助於我們認識教育的規律,結合具體的教育物件因材施教,更給所有的教育者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