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育

《新教育之夢我的教育理想》優秀讀書筆記

《新教育之夢我的教育理想》優秀讀書筆記

《新教育之夢》是文集的一卷。《朱永新教育文集》由十卷組成,全書共分十章,分別為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和理想的父母。下面給大家分享《新教育之夢我的教育理想》的讀書筆記,一起來看看吧!

《新教育之夢我的教育理想》讀書筆記1

細心品味《我的教育理想》一書作者的教育理念,對未來的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教育的偉大使命是使人們從無知走向成熟。作者書中用精闢的語言勾畫了二十一世紀教育理想的燦爛和輝煌,使人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信心。我心中對教師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觸動。

作為一個教師,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俗語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在資訊科技突飛猛進,知識日益更新的今天,這“一桶水”的提法早已過時,而教師具有“長流水”才能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面對渴求知識與創新能力的學生,這已是教育界的共識。目前,新課程改革風起雲湧,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明確自己在當前形勢下“不學則退”,因此我們要努力修煉自己,做一個有深度的教師。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內涵與主題都不同。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不斷地給自己提出追求目標,同時又要有激情。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著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

教師是一個能夠把人的創造力、想像力和全部能量、智慧發揮到極限,永遠沒有止境的事業。我作為一個光榮的人民教師首先就要熱愛這項事業,對教育充滿激情。教師要不斷學習,保證自己有足夠的活水源,使學生酣暢淋漓地學習。教師教育的物件是一群天真爛漫的,單純的,可愛的孩子。我要始終保持一顆童心,時刻關心他們,同時我還要做一名關注社會、有責任感的教師。教師教育祖國的未來,意義重大。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也要教育他們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書中的幾句話深深打動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與無私的奉獻。教育需要詩意,需要洋溢著浪漫主義的情懷。教育需要機智,需要把握每一個轉瞬即逝的機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輕的心跳昂奮地工作。教育需要恆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與探索。”我不由得按著書中理想教師的“標準”去叩問自已:我是不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

總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多讀書,多學習,多給孩子一些愛,並注意在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摸索與總結,一定會離理想教師的形象越來越近。

《新教育之夢我的教育理想》讀書筆記2

偶然間有幸拜讀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夢——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本書是作者關於教育的宏觀思考及對於理想之教育的藍圖描繪。書中,作者對理想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都作了深度的闡述;同時對理想的學校、教師、校長、學生及父母也作了形象地勾勒。

讀過之後,讓從事教育工作的我不禁掩卷深思。書中寫到這樣一件事:1996年,“第三屆國際數學和科學調查”對來自41個國家和地區的大約50萬名學生進行了測驗,結果顯示,新加坡學生在數學和自然科學方面均名列第一,並且遙遙領先。然而新加坡政府並沒有沾沾自喜,他們清醒地認識到高分是一柄雙刃劍。新加坡副總理李顯龍專門發表講話說,我們需要重新檢驗我們評估學生的方式,僅僅用分數來衡量學生的學業並作為國家教育質量的標準是片面的。而我國現在的智育弊端也是如此。

我也實在不明白為什麼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唯知識論”、“唯分數論”的畸形智育依然氾濫,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門還以學校的考試成績作為評估的主要標準,現在浙江省提倡小學低段不參加期末考試,用以樂考遊考的方式代替以往的筆試,解放了孩子的壓力,對低段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情,對低段的老師來說也可以拋棄以往的教學方式,讓孩子真正愛上學習,不恐懼學習,可往往很多學校,很多地方還是做不到放棄筆試成績,依然會要那一份成績單,讓樂考成了形式,應付而已,又失去了樂考本身的意義;很多孩子的家長也擺脫不了“唯分數論”,期末考試結束總要問一問自己孩子考了多少分,完全不知現在孩子的需求。

由此,學生成了一部部學習的機器和考試的機器,他們的身心受到了嚴重的摧殘。反思自己的教學中,常常也會成為“唯分數論”的代言人,變得急功近利,時常會以分數來論英雄,而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身心的健全。

希望自己以後能培養出的人才是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

《新教育之夢我的教育理想》讀書筆記3

雖然做了近20年的小學教師,真正對小學教育研究卻很少。暑期無事,借一本《新教育之夢——我的教育理想》,安撫一顆躁動的心。

人們常說:一個人沒有知識是次品,身體不好是廢品,品德不好是危險品。可見,作為一個人,這三樣哪樣也不能夠缺,但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道德行為了。因為縱使一個人有很淵博的知識,很強壯的體魄,但如果德行敗壞,那他只會給國家社會帶來更大的危害。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德育放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只要地位,德育是教育的靈魂。陶行知說:“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甚至,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越大,就能為非作歹越大。所以,要求大家建設‘人格長城’。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自覺地真善美的人格。“

應試教育搞了幾十年,改革來改革去,還是沒有找到出路。家長要成績,要面子,要看到孩子考上大學;領導要政績,要面子,要晉升,要老師提高分數;老師要成績,要面子,更要獎金。於是乎,怎麼才能出成績?語數外擠佔音體美勞品的課,加班加點再補課。如今,課改十幾年了,品德課哪位老師把它像語數外那麼抓過?更多的是,學生從來就沒有上過品德課。我關心地問過一個高三學生,你們有體育課嗎?得到的回答是,從來沒有,除了語數外理化什麼都沒有,每天就是練習練習再練習------學生的品格來自哪裡?只能來自於電腦網路、遊戲和社會,他們習得了太多太多的自私、冷漠和暴力。

領導迎合家長、領導的要求,把孩子送進大學;老師迎合領導的要求,提高成績分數,把學生送進更高學府;孩子迎合老師的要求,把自己送進只有知識,沒有道德的未來。這樣的課改,這樣的教育,造就了青少年這樣的品德。

把教育的目標定位在孩子考上好大學,將來有一個好工作,過上好生活。個人目標其實也沒有錯,錯就錯在,太多人選擇的是不負責任地拔苗助長走捷徑,省心省力。選擇的是隻重知識不重能力,只顧眼前不顧將來,只顧自己不顧他人,只重知識不重品格。一個有知識、有能力但缺乏良好道德品格的人,他的知識能力越高就越危險。一個沒有良好道德品格的人。他怎麼能過上好的生活,怎麼有一個完美的人生?

因此,我們的教育目標定位要準確,要合理,要長遠。理想的德育不僅僅在課堂上、在書本上,空洞地說教,更要重視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體驗。我們可以開展跨年級的班級之間的友誼活動;可以組織學生走上街頭,參加公益活動。德育,應該真實有效,杜絕形式主義。

理想的德育,應該讓學生讀好書,與書為友。讀書,是孩子淨化靈魂、昇華人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成語故事,寓言故事,每一個小故事都蘊含著一個道理。日常教學裡,引導學生多讀《成語故事》、《寓言故事》,對學生會有很大幫助的。因此,建立“書香校園”,培養學生熱愛讀書的習慣,是我們領導、教師的一個重要而艱鉅的任務。

理想的德育,應該循序漸進,層次遞進。品德課不是唱唱“隊歌”“國歌”那麼簡單、形式。有多少學生連基本的`個人品德公共道德都沒有?隨手扔垃圾、亂塗亂畫、出口髒話、欺凌弱小、小偷小摸、破壞公物、頂撞父母------孩子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愛,怎麼談得上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德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年齡特徵制約著德育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從廣度而言,不同年齡階段應有不同的德育內容;從深度而言,不同年齡階段的同一德育內容也應該有不同的程度。

理想的德育,應該是全社會形成“做人為本”的共識,建立起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合力網路。家庭是德育的最早的陣地,從娃娃抓起。父母應該透過自己良好的言談舉止對孩子產生影響。學校應該加強與家長的聯絡,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形成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圍。學校還應該注意社會資訊傳播的內容和方向,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抵制和消除不良資訊影響,使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德育的昇華是人類不斷向文明進化的載體,抓好學生德育工作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家長和社會人士的聖神使命和共同責任。大家都知道“別讓孩子輸在知識的起跑線上”,但是,我們更不能讓孩子輸在德育的起跑線上、做人的起跑線上。因為擁有好的品行和健康的性格,孩子才會健康茁壯地成長,成長為參天大樹,才能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棟樑之材。

《新教育之夢我的教育理想》讀書筆記4

按照學校科研處的要求,每個月讀一本書的計劃,我認真讀了朱永新教育文集之《新教育之夢》——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收穫頗豐,現在將讀書心得體會表達出來,激勵自己做好本職工作,做一名理想的教師。

一、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

教師走上教育崗位以後,必須為自己設定一個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一旦有了這樣的目標並永遠鎖定在這個目標上,才能不斷增強自我意識和使命感,才能不斷地進行自我挑戰,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個理想的教師,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會做夢的教師。他具有強烈的衝動、願望、使命感、責任感,不斷給自己找“麻煩”,擁有詩意的教育生活。今後,我要做一個工作充滿激情的教師,一個有遠大目標的教師,一個會做夢的教師,一個使自己的人生不斷精彩的教師。

二、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

自信使人自強,適當的“驕傲”使人成功。只有自信,才能使一個人的潛能、才華發揮到極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峰體驗”。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珍視自信,不能由於一時挫折而喪失自信。今後,我不但要自己充滿信心,而且在教育學生中也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相信自己能夠成功,能夠克服困難,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的道路,使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義。

三、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

這個社會需要競爭和合作,實現“雙贏”。我們要進行教師和教師的合作,教師和學生的合作,教師和家長的合作,教師跟校長的合作,教師和社會的合作。我們教師應加強合作,共同教育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實現互惠,取得教育的效果。

四、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在教育工作中,我們要善於發現教育的樂趣,因為我們每天擁抱的是一個新的太陽,每天面對的是一個前程不可限量的個體,只要我們用愛心去挖掘他們身上的潛力,定會收到若干倍的回報。今後,我要全部投入教育,把愛心無怨無悔地獻給學生,獻給教育事業。

五、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不能只限於做教書匠,而應該爭做一個教育家,追求卓越,始終創新,做教育上的有心人。今後要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並保持住,與時俱進,教書育人,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體系,成為教育大家。

《新教育之夢我的教育理想》讀書筆記5

近期,我細讀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夢——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本書是作者關於教育的宏觀思考及對於理想之教育的藍圖描繪.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書寫在《新教育之夢》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為熱愛和未來的詩,教育是一個讓人充滿期待的夢想。一番翻閱以後,他超凡脫俗的熱情和誠懇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書中,他是這樣向我們暢談著遠大的教育理想,他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宏偉的教育藍圖。這本書通篇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為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員的教育主張。

讀了朱永新《新教育之夢》中的“理想的智育”一章,使我看到了“素質教育”的希望,因為這樣的“理想智育”是我們廣大師生心中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希望教育”。身為教師,和許多同行一樣,我們都在自己心中播撒下了無數的夢想,再把這些夢想交付給我們的學生。無數次苦口婆心,興師動眾,我們把理想播在了學生的心中,滿以為學生胸懷大志後會鬥志昂揚,可我們想錯了,學生仍是一臉茫然,談理想在他們那裡只是喊喊口號而已。

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理想僅是我們教師的理想,是家長的理想。他們自己的理想一點一點埋沒在了一次次不理想的考試中,埋沒在了稍有些反常規舉動就招來批評的做錯事中,埋沒在了家長無數次向老師探聽“我家的孩子乖不乖”諸如此類的問話中。學生一個個鮮活、有血有肉的個體就抽象成了一個個分數,抽象成聰明、愚笨、聽話、不懂事等詞語解釋。我們漫不經心的三言兩語就為這學生一生的發展下了定義。在這樣的成人監控下,我們的學生還有自己的夢想可以保持嗎?如果有一天真的是夢想成真,那個夢也僅是一個虛幻的水泡而已。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引起了我的深思:“蘇聯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在每學期結束時,不向家長送成績分數單,而是送一隻紙袋。在這個紙袋裡面,裝有學生智力勞動的作品,學生寫的書法,學生編的故事,精選出來的學生完成的各科作業,學生的繪畫,學生的資料剪貼,學生的作文。”這一隻紙袋才真正全面反映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成績以及學生智力能力的發展水平。為什麼?因為“數字本身說明不了兒童的具體學業成績。”因為“兒童不需要分數,因為分數會阻礙他們對知識的渴求,阻礙他們在學校快樂和愉快的生活。可是,我們的真實做法呢?我們的家長在分數上鑽了牛角尖,有時被家長牽著鼻子走的我們,迫不得已也會加入到其中隊伍,拿分數不自主的評價起學生。結果當然就是,學生成了悲劇的主角。搞了一學期的素質教育,也就在此功虧一簣了。

《新教育之夢》——將時刻警醒著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群新時代的“理想學生”,教育的未來充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