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春節

春節哪天開始到哪天結束

春節哪天開始到哪天結束

春節,即中國農曆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哪天開始到哪天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從什麼時候開始?

中國農曆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徵著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其中最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做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個月叫元月。

中國曆代元旦的日期並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為正月,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漢武帝劉徹感到曆紀太亂,就命令大臣公孫卿和司馬遷編寫太陽曆,規定以農曆正月為一歲之首,以正月初一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曆(陰曆,又稱農曆)紀年,直到清朝末年,長達2080年。春節不同時代有不同名稱,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稱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歲日”、“新正”、“新元”等。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宣佈廢除舊曆改用陽曆(即公曆),用民國紀年,並決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為民國元年一月一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稱元旦,但民間仍按傳統沿用舊曆,在當年二月十八日(壬子年正月初一)過傳統新年,其他傳統節日也照舊。有鑑於此,1913年(民國二年)7月,北京政府時任內務總長向大總統袁世凱呈上一份四時節假的報告,稱:“我國舊俗,每年四時令節,即應明文規定,擬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凡我國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員,亦准假一日。”但袁世凱只批准以正月初一為春節,同意春節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開始施行。自此夏曆歲首稱“春節”。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為了區分陽曆和陰曆兩個“年”,又因一年二十四節氣的“立春”恰在農曆年的前後,故把陽曆1月1日稱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正式改稱“春節”。

地球繞太陽一週,曆法上叫一年,迴圈往復,永無止境。但是,人們根據春夏秋冬四季節氣的'不同,就以夏曆正月初一為一年的歲首。

春節哪天開始哪天結束?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在現代,人們把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春節,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也有地方把過完正月十五,視為春節結束)。

關於春節你需要知道的

最早的春節:相傳中國原始社會時就有“臘祭”之說不得,夏朝建立後,此俗流傳下來。《爾雅》一書說春節:“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

最早的除夕:中國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晚上稱為“除夕”。“除夕”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根據《呂氏春秋》中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擊鼓驅逐“疫病之鬼”,這就是“除夕”的由來。而最早提到“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的《風土記》。

最早的春聯:據《宋史》記載:宋滅蜀的前一年,(公元964年)除夕,後蜀主孟槌寫下“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是被人們公認的第一副春聯。

最早的年畫:年畫的前身叫門畫,最早的年畫形式是門神,畫的是神話傳說中神茶、鬱壘,也有的在門上畫虎或古代勇士像,到了宋代演變為木版年畫。

最早的賀年片:早在宋代就已出現了贈送賀年片的習俗。據南宋人張世南《遊宦紀聞》裡記載,其家藏有北宋元佑年間敬賀正旦的墨跡。“正旦”就是正月初一,“敬賀正旦”就是現在賀年片上印的“恭賀新年”的意思。

最早的爆竹:春節爆竹之俗始於漢代,當時沒有火藥紙張,所謂爆竹,是用火燒竹子發出的啪啪聲。

最早的壓歲錢:據古籍《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壓歲錢最早出現在唐玄宗天寶年間,嬪妃們在春節三五結伴做擲錢遊戲,宮廷錢庫就散些錢給她們。此風在當時宮廷內是很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