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幫助業餘田徑專業學生建立對成功的積極期望

幫助業餘田徑專業學生建立對成功的積極期望

按照思辯與實證相結合的研究思路,以教育心理學理論為指導,將高校業餘田徑訓練看作一個系統,結合高校非體育專業學生的身心特徵,依據田徑訓練形成的心理過程,就如何幫助學生簡歷對成功的積極期望談一下個人感想。

高校業餘田徑訓練學習動機

一、激發學習動機的第一個因素是注意

我們知道,學習動機具有指向性。學習是人們滿足自己認知需求的方法。人的認知需求作為一種動機指引著他去進行一系列的學習活動,而教學設計者的任務之一就是清楚地讓學生知道,在我們的課堂上有能夠滿足他們需要的東西,要做到這一點的第一步就是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吸引到學習過程當中。

從某種意義上說,注意是動機過程中最容易實現的一個環節。我們的注意能夠被新奇的、令人驚訝的、互相矛盾的或者無法確定的事物所啟用。為了激起並保持注意,教師可以引入活潑新奇的或者意料之外的事實來激勵學生的探究行為以及更深層次的興趣。

ARCS模式主要從好奇與探究以及感知覺啟用兩方面來說明如何保持注意並設計了相關的動機策略。其中,好奇與探究的注意策略主要關注的.是學生內部認知需求的動機激發,而感知覺啟用則主要透過外部誘因來激發學習動機。

二、ARCS模式的第二個因素是切身性

切身性主要涉及的是學習內容與自身學習目標的關係的問題。當學生認為學習內容與學習目標關係緊密的時候,通常會表現出更多的興趣,這樣也就激勵了學習動機的正向發展。

切身性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目的切身性,這裡所說的目的具有比較強的功利性,如果學習內容有助於學生達成某種生活中的重要目的,那麼他的學習動機就會被激發,比如,父母總是這樣對孩子說:如果現在好好學習,將來就可以找到好工作。”假如孩子認為“找到好工作”是自己的生活目標,那麼他就會以此為動力來面對學習。

另一種是過程切身性。這種切身性注重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強調在學習過程當中讓學生感到與自己的個性特徵相吻合。當學生認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有良好的情緒體驗,那麼他的學習動機也會被激發。比如,高親和需要的學生更喜歡非競爭性的學習方式,諸如討論、合作等,而高成就需要的學生則更喜歡獨立的,具有競爭性的學習方式,諸如獨立發言、競賽等。

這兩種切身性的本質區別在於,目的切身性把動機源定位於外部功利性目標的設定,雖然合理的目標設定有助於學習動機的內化,但是目標仍然是屬於外部誘因的一部分,光憑它的推動,其動機作用不會長久。而過程切身性強調學習過程的愉悅感受,它能使本來辛苦的學習變得有樂趣,而不再是一種負擔,因此只有將兩種切身性相結合,其合力才能起到最佳效應[34]。為此,Keller提出了一系列的切身性策略來激勵學生的探究行為以及更深層次的興趣。

三、自信心是學生追求成功的原動力

當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當前的學習任務上,併產生了相關的切身性,他就可以繼續學習下去了嗎?答案是不一定。因為他還需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務的信心。而這種自信心是幫助學生克服困難,跨越阻礙的動力。根據弗魯姆(Vroom)的期望――價值理論,我們可以獲得一個這樣的公式:

動機(M)=估計的成功機率(Ps)×成功的誘因價值(Is)

這裡的估計成功機率就跟自信心關係密切,如果學生毫無自信,認為學習獲得成功的可能性等於零,那麼就算學習本身能夠讓他獲得多大的利益,推動他繼續學習的動機力量仍然為零。

Keller認為影響自信心的主要因素有能力知覺、控制知覺以及成功期望。能力知覺讓人能夠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以及發展的潛力,這是自信的基礎。控制知覺讓人相信自己的努力能夠改變行為的結果,這是自信的源泉。成功期望讓人充分相信自己能夠成功,這讓人盡力努力使期望變成現實,是自信的充分表現。Keller從這三個方面提供了可供選擇的自信心策略

四、只有滿足感得到提高才是學生產生更強的成功期望

當行為結果與學生的的積極期望相一致的時候,他就會感到心理上的滿足,這種滿足感是行為動機持續下去的條件。獲得滿足感的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是外部途徑,透過外部強化,獎賞等方式,可以使學生覺得自己的努力被人承認,從而獲得滿足感。但是這種滿足感依賴於外界的支援,如老師的表揚或者種種物質獎勵等,一旦外界強化與獎賞消失,可能會令學習動機也減弱。另一種途徑是內部途徑,這是一種內部獎勵系統,以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積累和良好的情緒體驗作為對自己努力的獎勵,如果學習本身就是一種獎勵,那麼無論有沒有外部的獎勵,學生都會從中獲得滿足感,這種滿足感才是持久的,穩定的。

我國各高校都建立了不同的運動隊,運動條件也很優越,同其他運動專案一樣,高校的田徑運動技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隨著學校運動隊種類的不斷增多,作為“運動之母”的田徑運動卻愈來愈尷尬。其具體表現在一些身體條件好,並且在田徑的某一專案很有潛質的學生放棄了專案,改選其他並不很擅長的專案。我們不反對學生選擇運動專案,但從學生自身素質的實際出發,應該考慮讓學生選擇更適合他們發展的並在該專案上有所突破的訓練。產生這種現象的關鍵是動機問題。此外,在訓練中一些田徑運動員常常顯得動力不夠,主要表現為:訓練不積極,甚至是放棄正常的訓練。田徑運動訓練是消耗體力、腦力、克服內外困難的緊張體力活動,沒有運動員自身的情緒催動,是不可能從內部動員機體力量來完成複雜而艱苦的訓練任務,是不可能取得良好訓練效果的。訓練動力不足它對隊員的運動成績下降、運動壽命縮短影響極大[3]。所以,及時發現並避免田徑運動員訓練動力不足的產生,最大限度地調動運動員訓練的積極性,是我們在高校課餘田徑運動隊訓練中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伍持續發展的基礎。因此,對幫助高校非體育專業學生田徑訓練中建立成功的積極期望成為提高高校課餘田徑訓練水平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