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材

《一共有多少天》課時教材

《一共有多少天》課時教材

本學期初我們立足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確定了“提升教材研讀能力,實現高效靈動課堂”的研究主題。我們教研組在讀懂教材、讀懂學生的基礎上,以學校校本教研活動和課堂教學實施為平臺,以《一共有多少天》這節課為載體進行教學實踐研究。

一、學習內容分析

《一共有多少天》是第八單元的第二節課,是在學習了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的。本課透過“一共有多少天”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獨立編制7的乘法口訣,進一步鞏固編制口訣的方法,體會相鄰口訣之間的聯絡,幫助學生理解並記憶乘法口訣。這節課是學生學習乘法口訣的中後期階段,這節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起到了鞏固2~6的乘法口訣的作用,另一方面為之後的“表內除法及其應用”、三年級的“兩位數乘以一位數及其應用”、“兩位數乘兩位數及其應用”奠定了基礎。

二、研究過程分析

在試課、教研、改進再試課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個主要問題:課堂教學知識點的展開不夠靈活。具體表現在:

(一)學習內容應用廣度不夠

問題所在:在教學的過程中僅僅照本宣科的以教材為基點按照“情景+問題串”的方式講授,沒有充分發揮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即沒有完全放手讓學生獨立地編出口訣。學生自主探究意識沒有得到展現,沒有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

《數學新課標》提出:要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目標,其實現的基本途徑就是要從學生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發現數學,掌握數學和運用數學,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以及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及價值,逐步領悟學習數學與個人成長之間的關係,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

教研分析:由於經驗不足,對教材知識點的展開不夠靈活,沒有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沒有很好地做到“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用生活的眼光看數學”這一理念。主要表現在不能將所學知識聯絡生活實際,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的完成“三維目標”。雖在教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但是本節課在講授的過程中缺乏生活作為數學學習的基礎,沒有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在教學中,沒有完全放手,在整理前6句口訣後才讓學生自主探究後3句口訣。這樣做雖然照顧了自主性弱的學生,但卻影響了自主性強的學生探索的積極性。迴歸生活學數學絕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學數學,而應充分發揮課堂的“主陣地”的作用,並重在數學與生活的有機結合。惟有這樣,才能將數學的有關精神落到實處,更好地透過數學的學習來促進自身的發展,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改進策略:根據以上分析我們決定採用,“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意識”、“讓數學走進生活”的策略。教研後我們對本節課進行了改進,根據點子圖並結合已有的編制口訣的經驗引導學生獨立編制出“7的乘法口訣”、用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如七星瓢蟲、古詩文、文學作品來體現數學的無處不在,來體現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進而增加數學的趣味性以及生活化。

課堂實錄如下:

(情景一)師:7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數字,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和7有關,我們來看這是什麼?

生:七星瓢蟲

師:身上有幾個點?

生:7個

師:6只七星瓢蟲一共有多少個點?你用到的.口訣是什麼?

(情景二)師:在我們的古詩文中也有很多和7有關,我們來看鄭板橋爺爺的《詠雪詩》

師:這首詩有幾行?每行有幾個字?這首詩一共有多少個字?

(情景三)師:在我們的文學作品中也有很多和7有關,請孩子們一起讀一讀(《西遊記》片段)

改進後,課堂氣氛有了明顯的改觀,學生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學生不再覺得數學和生活是兩個不相干的事物,也開始帶著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開始嘗試在生活中尋找乘法算式,尋找口訣,尋找數學的影子。

(二)學習內容呈現方式趣味性不強

問題所在:在本節課中練習題處理過程中習題呈現方式完全按照課本“練一練”進行呈現,模式比較單一。沒有讀懂各個練習題之間的難度的階梯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絡,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不夠強,在交流過程中學生們彙報的積極性不高。

教研分析:自己對於二年級教材例題和習題內容得編排把握不夠到位,習題的呈現方式不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太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如何將習題生活化與數學本質達成一種平衡是本次改進的重點。為此應根據教材實際、學生的認知規律,適當調整習題的呈現方式,在保證習題生活化的同時,努力把習題的本質呈現給學生,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單純的按照課本原有的固定模式一題一題呈現給學生,使本節課的學習目的就是為了完成練習題這一任務,缺乏生活中存在的情景為載體。習題畢竟是靜止的東西,要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還有很大的欠缺。學生往往對活動的事物更感興趣,應適當改變習題呈現方式,把這些靜止的資源活動化,進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要做到選題“實”,內容“活”,訓練過程“趣”。

改進策略:根據以上分析我們決定採用“將習題情景化”的策略即“用故事串”將習題串起來呈現給學生們的方法。考慮到孩子們有較強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引入孩子們比較感興趣的擬人化的小人物,進一步激發學生做題的興趣。之後我們將這種方法在《一共有多少天》這節課中進行實施。課堂實錄如下:

師:我們的好朋友小鬧鐘和小笑臉聽說今天同學們學習力“7的乘法口訣”特別想考考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戰嗎?

生:有

師:好,孩子們翻開書81頁,完成第一題“看圖列算式。

師:乘法口訣說:“小鬧鐘和小笑臉都沒難住大家,那我也特別想試試,看看你能闖關成功嗎?第二題看“口訣寫算式”,抓緊時間。

師:我們的乘法口訣已經結束了,我們的好朋友口算也想來考考大家,30秒的時間看你能闖關成功嗎?

師:小火車開起來,小火車開起來

師:第三關我們也闖過去了,但是數線圖說了這樣一句話來恐嚇大家,“不要高興的太早了,你能把我做出來嗎?

改進後,學生做題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改觀,他們能將自己設計成到為故事中的某一個角色,報著必勝的信念來完成每一道題目,進而提高了做題速度和興趣,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實施經驗總結

經過試課、研討、再試、總結等有效活動,我們也總結出了以下策略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生活化:

1. 充分利用現實的問題情境。越真實的情景越有助於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使數學課堂生活化。

2.有趣的問題情境。有趣的問題能發學生的求知慾,啟用學生的思維,變數學課堂為學習樂園。

3.巧妙的設計疑問。課堂設疑是開啟學生心智,激發學習動機,推動學生到達知識彼岸的一種有效方法。“疑”設得好、設得精、設得巧、設到點子上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用學生的思維。

但是再次試講後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平時已經帶領學生背誦過乘法口訣,認為學生對口訣已經掌握的很熟練,沒有必要在課堂上進行識記,沒有照顧到個別後進生的學習能力,經過研討後我們準備設計一個“對口令”的遊戲環節來幫助學生儘快地記住口訣。本節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組還要不斷地進行研磨。

研讀教材是備好課的基礎和核心環節,同時也是教師上好課的必要前提。作為教師的自己以後要學會研讀教材,把教材“死”的結果變為學生“活”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把靜態的,不會說話的教材結果變為動態的、鮮活的學習過程,實現高效靈動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