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夜讀《聽楊絳談往事》有感

夜讀《聽楊絳談往事》有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夜讀《聽楊絳談往事》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夜讀《聽楊絳談往事》有感 篇1

吳學昭忠實、誠摯、正直,極有教養,文化底蘊深厚。楊絳者,可謂大家閨秀,受過良好的教育,且聰慧、睿智、美麗超人,集真善美於一身,學問大家是也!

讀這本書,簡直是一種藝術享受,聽淑女們娓娓地把以往的歲月一一道來,有甜、有苦、有樂、有悲,人生不都是如此嗎?平順一生的人太少,少中又少了。人都是從坎坷曲折,太不平順中走過來的,關鍵在於對待人生的態度,是開心、樂觀、陽光地對待,還是悲愁一世,灰暗無望地對待。

楊絳原名季康,在丈夫錢鍾書心目中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出生富庶、高貴,但她能平等待人,真誠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從不自持高貴而睨視旁人。真情感人,令人信服,乃至叫人五體投地,人間多麼需要這種人性的尊重呀!

季康從少女、女童、女生始,就有被人愛,受人崇敬的這種魅力,為什麼呢?如此的強烈,人見人愛,愛得深,愛個不夠,就在於她有吸引力,她的璞玉無華,她的光彩奪目,她的樸實

夜讀《聽楊絳談往事》有感 篇2

看書期間,覺得這本書對我很不友好:一是錢楊二位先生的學習熱情與能力,讓我覺得空度許多光陰;二是錢楊等人正直而謙遜的品行氣性,像鏡子般明晃晃地照著自己,生出幾分慚愧;三是錢楊一家溫馨和諧的相處片段,讓遠離家鄉的單身狗突然生出了幾絲鄉愁……

先說學習,也涉及些愛情。錢楊的愛情,學術氛圍無比濃郁。而錢楊的學習,又遍灑愛情的“酸臭”與知己的惺惺相惜。大抵有才、進取的人總是互有感應。錢楊兩人的學習熱情總是讓我這個“床上躺”汗顏不已。很難想象楊絳先生人至中年,卻可以為翻譯《堂吉訶德》自學西班牙語;世道混亂,家事繁重,卻仍能擠出時間投身創作。錢鍾書先生就不多提了,作為小初高課堂上的常客,書裡的趣聞軼事、情書日記,又一點點豐滿了這位“大才子”的血肉,啊……讓我不禁膚淺地感慨“學神就是學神,失戀都能寫出本詩集……”不過總結起來還是老套路:廣讀書,勤思考,筆耕不輟。

再說為人與家庭。看著楊絳先生,特別佩服她謙遜隱忍的包容心、真誠溫柔的待人方式、“無所不能”的學習勁兒和有事敢扛的勇氣。所處世界和諧平靜時,釋放善意不難。周邊暗流洶湧時,還能釋放善意,卻是一種境界了。家庭對個人的性格品質有著極大影響。我很欽佩楊絳的家庭,也不禁想嘚瑟下自己的爸媽。爸媽對我影響很大,比起“說教”,最終觸動我的還是他倆日常待人處事的方式、言語。關於“為人”的很多理說不透,但言行是最直接的反映,總有那麼幾次,會覺得自己做事特像他倆。不過長大後,離外面的世界近了,有些想法、處事方式卻有些變味。有時候覺得自己越來越“獨”,越來越“私”,失了很多溫度,卻又沒覺得哪裡出了錯。以前一直試圖以邏輯思維論證“好人好報”的`科學性,總試圖學習所謂“厚黑學”,可現在,一是多為前人經驗可鑑,二是個人智商所限,不如活的善良些、簡單些,追求個自己想要的目標。

最後是從文革延伸的一些思考。“寸鐵殺人”,言語的力量可怖至此。今天的傳媒也是一樣。訊息遍地,真假難辨。有些簡單的思維模式有時候會不會引發可怕的後果。例如薛之謙案,我沒有多加關注,也沒有對事情細節加以推敲,但是直覺卻簡單地留下判斷:“一個巴掌拍不響,涉事的人肯定都有問題。”

這樣粗暴的判斷模式漏洞百出:一個巴掌真的拍不響嗎?空穴真的不來風嗎?“三人成虎”“無中生有”有那麼難嗎?自媒體發達的當下,“造謠”其實無比簡單。在“寧可信其有”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我常常對一些謠言保留將信將疑的態度,但事後不會加以驗證。足夠久的時間之後,我就會把這些謠言當做“確有其事”的談資加以散佈了。

在對人的印象上,這點尤其可怕。我之前一直覺得“清者自清”,對我有所誤解的人,如果能與我相處的話,應該很快就會消除誤會。但是生活經驗告訴我,刻板印象很難改變。明星身上,這點好像特別明顯。形象好時,做什麼都無傷大雅。一旦形象管理出現問題,負面新聞大量爆發,不管什麼小細節都會挑揀出錯誤,不管做什麼慈善,都會覺得是“公關洗白”。日常生活也是,與有負面評價的人相處時,我也會下意識放大這個人的缺點,曲解這個人的一些行為,而不會真的去客觀地瞭解對方。在這種簡單的判斷模式下,我認為自己沒有客觀評判他人的能力。以後要提醒自己,發表評論時,要像多細胞生物一樣複雜、謹慎地思考、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