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別餓壞了那匹馬》評課稿

《別餓壞了那匹馬》評課稿

寫在前面:

經過一學期的磨合,孩子們都熟悉了我,我也瞭解了孩子們,大家彼此成為了好朋友,無話不說,無所不談。新學期語文老師要上一節公開課,課前和孩子們開玩笑,一定要在全校語文老師面前露露臉,替班級、替自己爭口氣,孩子們便邀請我這個數學老師兼班主任聽課,為他們“助陣”。

片段一:走近感動、隨風潛入夜

師:你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美麗的謊言?

生1: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對我笑道:“過來,讓我看看你的馬草。”一“愣”、一“亮”都可以看出攤主事先沒有準備,臨時作出的考慮。

生2:他盯著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聽見沒有?快把馬草提進去!”

從小姑娘“茫然”的眼睛看出妹妹的不知情,哥哥“命令”的口吻也可以看出哥哥不容妹妹辯解,想掩蓋什麼。

生4:“別別別……”他急了。他用雙手拼命地搖著輪椅,想阻擋我的去路,“你放下,等碧雲來提!”

從“拼命”、“想攔住”可以看出哥哥擔心謎底揭穿後的緊張。

師:所有的這一切產生的原因只有一個:原本無馬,假稱有馬,叫妹妹收馬草,妹妹豈能不覺得“茫然”難解?原本無馬,假稱有馬,一旦讓“我”進入後院,豈不底細盡露?原本無馬,假稱有馬,為的是讓“我”安心看書,如果洩露機關,豈不壞了好事?所以他先以“命令”口吻叫妹妹收馬草,次以行動阻擋“我”,繼以語言威嚇“我”……真是用心良苦呀!

思索:

經常聽一些老師和家長提到,現在的孩子對人和事真是越來越冷漠了,毫無感情可言,好象覺得老師、家長所做一切都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在責怪孩子時,我們自己也得反思,我們有沒有教會學生感動。在這節課中,唐老師就注意到了這一點,沒有像很多老師一樣,給出句子讓學生說說可以看出什麼,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找,去感悟。長此以往,我們的孩子在生活中也一定可以找到感動。

片段二:鑄造感動、一個都不能少

師:課文的第二段,當父親知道我裝作選書,偷看幾則故事,然後溜之大吉,說了一番話:“作者為什麼要把這個細節寫出來?

生1:這是後面故事發生的起因。

生2:我有補充,父親這樣做是為了讓作者明白知識的獲得是來之不易的,要付出自己的勞動。

片段三

師(讓同學們找出課文中生字後):說一說“攥”是什麼含義?

生1:我覺得“攥”就是“抓”的意思。

生2:“攥”在字典中的解釋是用手抓住或抓穩。

生3:我覺得透過這個字可以看出錢來之不易。

生4:可以看出作者的好學,這也是攤主決定幫助作者的原因之一。

片段四

師:課文中的主人公是個賣書的攤主,作者為什麼要強調是一個殘疾青年?

生1:如果他不殘疾,我就不會提草進去,就不會發現上當受騙。

師:真是這樣嗎?妹妹不也幫著提草了嗎?

生2:我覺得殘疾說明人生經歷比一般人多,或許他受過別人的`幫助,感激別人;也或許他受過別人的歧視,他知道其中的滋味,他不想讓作者這個求知慾、上進心強的孩子也受到傷害。

片段五

師:妹妹在這個騙局中起到什麼作用,是不是可有可無?生:如果沒有她騙局就無法實施。

思索:

天上不會掉下餡餅,同樣天上也不會掉下感動。攤主(殘疾青年)、攤主的妹妹、作者、作者的父親這四個因素合到一起鑄造出了感動,這四個因素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的。作者自己的好學是內因,這是每個學生都應該體會的;有人說,孩子是家長的鏡子,父親對待生活的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沒有付出,就不該有收穫;強調攤主的殘疾,增強了震撼力,說明每個人都可以付出自己的愛,每個人都可以去幫助別人;妹妹這個人物也不是可有可無的,她不僅僅是幫助實施騙局的人,她也應該是揭開騙局的必要之人。在《教師之友》上看到這樣一篇文章:一位高中普通班的老師為了留住班上的一位經濟困難但學習很好的學生,瞞著她替她交了書學費,後來這位學生要調到好班,這位老師同意她調班,但是很失落,妻子的一句話點醒了他:這樣做不是為了回報。於是這位老師繼續默默的替這個孩子交錢。這樣做很偉大,很正確,但是我覺得為了讓她感悟,為了讓她明白別人對她的期望,還是要有人告訴她。在這篇課文中,妹妹就應該起到這個作用。

片段六:走進感動、潤物細無聲

師:現在也有很多的書攤,你覺得這些攤主遇到這種情況會怎樣處理?

生1:不給看。有一次我去書攤買書,喜歡的書很多,不知買什麼好,那個攤主還不知多兇,說‘你買不買,不買就別亂翻,別把書弄破了。’

生2:不僅不給看,而且還會諷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