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哲學

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讀後感

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讀後感範文

一、總體感覺

最大的感受就是:短小精悍。全書正文雖然只有短短的379頁,卻把中國哲學思想五千年的歷史的發展脈絡講透了。比如第四章,孔子——第一位教師,只用十二頁,講了孔子八個方面的內容,孔子與六經、作為教育家的孔子、正名、仁義、忠恕、知命、孔子的心靈脩養、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基本把孔子的生平、成就和核心思想講透了。再比如第九章,從102頁到114頁,也僅僅用了十二頁,講了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道,無名、自然的不變規律、為人處世、政治理論等六個方面概括了道家的第二個發展階段:老子。這是一本可以隨手翻閱的書,可以叫做枕邊書,偶爾空閒時、睡前或醒後,都可以翻翻看看,總會有一些感悟和體會。

還有就是這本書的學以致用精神,他並沒有僅僅侷限在哲學層面上,而是與現實緊密聯絡。用馮友蘭先生的話來說,“《詩經》有一首詩說,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我把這兩句詩概括為‘舊邦新命’,這幾個字,中國歷史發展的現階段足以當之。‘舊邦’指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新命’指現代化和建設社會主義。闡舊邦以輔新命,餘平生志事,蓋在斯矣。”這就是為什麼這本書雖然是1946年,抗戰勝利後去美國講學的演講集,卻可以在現在以至未來都會迸發勃勃生機。這可以給我們以啟發,就是把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當中去,把自己的志向和祖國的發展結合起來,馮友蘭先生給我們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

二、中國哲學的發展脈絡

哲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擬。

儒家:

孔子:第一位教師。

儒家的理想主義流派:孟子。

儒家的現實主義流派:荀子。

漢代儒家興盛:董仲舒。

隋唐更新的儒家:韓愈,周敦頤。

宋代更新的儒家:程顥(哥哥),程頤(弟弟)。

儒家兩個學派:宇宙心學(陸九淵),理學(朱熹)。

道家:

道家的第一階段:楊朱。

道家的第二階段:老子。

道家的第三階段:莊子。

漢代道家再起:揚雄和王充。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學(向秀和郭象)。

新道家:豁達率性的風格(晉朝)。

墨家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對者。

後期的墨家。

名家:公孫龍和惠施。

陰陽家:五行八卦(易經)。

法家:韓非子。

三、中國哲學與宗教

儒、道、佛並不是中國的三種宗教。儒家並不是一種宗教;道家與道教不同;佛學與佛教有區別。人不滿足於現實世界而追求超越現實世界,這是人類內心深處的一種渴望。我們在哲學裡找到了超越現實世界的那個存在,在哲學裡表達和欣賞了那個超越倫理道德的價值,而按照哲學去生活,也就體驗了這些超越倫理道德的價值。中國哲學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心靈,超越現實世界,體驗高於道德的價值。

四、中國哲學的精神

內生外王之道。哲學要求信奉它的人以生命去實踐這個哲學;哲學家只是以身載道,遵守他的哲學信念而生活,這是他的哲學組成部分,哲學家終身持久不懈地操練自己,生活在哲學體驗之中,超越了自私和自我中心,以求天人合一。這和心理學中的自我完善非常相似。

五、人生的四種境界

一個人做事,可能只是順著他的本能或其社會的風俗習慣。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樣,他做他所做的事,而並無覺解,或不甚覺解。這樣,他所做的事,對於他就沒有意義,或很少意義。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自然境界。

一個人可能意識到他自己,為自己而做各種事。這並不意味著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後果有利於他人,其動機則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種事,對於他,有功利的意義。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功利境界。

還有的人,可能瞭解到社會的存在,他是社會的一員。這個社會是一個整體,他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有這種覺解,他就為社會的利益做各種事,或如儒家所說,他做事是為了"正其義不謀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嚴格的道德意義的道德行為。他所做的各種事都有道德的意義。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說的道德境界。

最後,一個人可能瞭解到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他不僅是社會的一員,同時還是宇宙的一員。他是社會組織的公民,同時還是孟子所說的"天民"。有這種覺解,他就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義,自覺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這種覺解為他構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天地境界。

這四種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現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應該成為的人。前兩者是自然的產物,後兩者是精神的創造。自然境界最低,其次是功利境界,然後是道德境界,最後是天地境界。它們之所以如此,是由於自然境界,幾乎不需要覺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較多的覺解;天地境界則需要最多的覺解。道德境界有道德價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