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體育教師職業技能培訓的論文

體育教師職業技能培訓的論文

進人21世紀,綜觀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可以看出,所有競爭核心最終落在人才的競爭上,是否具有創新能力成為衡量新型人才的重要標準,要卓有成效地實施創新教育,首先要使在職教師不斷地獲得、發展和提高職業技能,以達新時期提出的新要求。鑑此,亞待開發與構建一個依託教學實踐,針對校本課程實踐所需要的、因人而異的,將教師職業技能培訓目標與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融為一體,具有具體的教師職業技能培訓目標的可操作性和系統、連續性的在職教師職業技能的培訓模式,以便教師更有效地在整個教育生涯中,不斷地獲得與提高教師職業技能。

一、能力本位在職體育教師培訓模式的理論基礎

能力本位在職體育教師職業技能培訓模式,是借鑑cbe(能力為本)的教育思想展開的研究,是將教師職業技能培訓目標與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融為一體,根據不同的體育課程順目)的不同需要,因受訓者而異地確定教師技能培訓規格與標準的自我(實踐)培訓過程。

(一)cbe教育模式的由來

cbe是英文competencebasededucation的首字母縮略語,意思是以能力為本的教育。它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美國,主要用於對當時技術工人的再培訓,以便使他們迅速掌握槍彈等武器製造的技術與技能,二戰後一度衰退。本世紀60年代後,隨著新行為主義教育流派的興起,為適應當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經加拿大等國的創造加工,cbe又得以復興,並逐漸形成一種比較系統的職教模式而流行於北美、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

20世紀90年代初,cbe教育模式傳人中國,並在職業學校相繼開展了這項教改試驗,對我國的職業技術教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二)cbe教育模式的涵義

cbe教育模式重視受訓者個人素質的獨立發展,強調的是職業崗位所需能力的確定、學習和運用。它注重以職業崗位技能和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核心,並圍繞這種能力培養制定教學計劃,開發課程體系,實施有效管理,指導學生者學習和考核。cbe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它主要包括知識(與崗位工作緊密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新技術)、技能(完成崗位工作所需的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態度(職業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cbe教育模式所探索的是一項研究如何將能力培養融人教育教學過程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指導性的學習過程。

cbe的基本內涵就是對受訓者成功走向工作崗位所需要的行為和能力進行指導。

二、能力本位在職體育教師職業技能培訓模式的構建

能力本位在職體育教師職業技能培訓模式的構建,是在cbe教育思想的指導下,以在職體育教師的任教學校為培訓基地,以體育教師為學員,本校校長(院、系主任)為組織者、領導者,依託教育教學實踐,以提高體育教育教學實際能力為目的的一種培訓過程。

(一)製作體育教師職業技能能力圖表

運用cbe職業能力分析((dacum)方法,對體育教師必備的技能進行具體分析,確定體育教師職業技能能力圖表。所謂dacum(developacurriadum)是“開發一門課程”的英文縮寫。它對體育教師職業能力要求進行系統分析並形成dacum表格。dacum表(參考:陳慶和。能力本位體育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8.p97一114)的左邊縱向為體育教師職業的綜合能力要求,一般為8一12項,每項綜合能力按從易到難、由淺人深或按工作流程順序,向右橫向分解成若干專項能力,一般為6一30項。如此,全部綜合能力和專項能力就構成了體育教師的職業能力。因此,dacum表又稱之為職業能力分析表。

dacum表中的能力分析是否全面正確,是否嚴密科學,是cbe技能培訓能否成功的前提。因此,dacum表的製作通常是由富有教育教學經驗的教師組成的專業學術委員會負責。

(二)制訂體育教師職業技能培訓綱要

能力為本的培訓綱要是以職業能力圖表和技能分析為依據,以能力為主線,按照受訓教師知識的學習、技能和態度的形成規律組織與編寫的。編寫時需在遵守以能力為本、受訓教師為中心、考核明確原則的基礎上,依培訓過程是貫穿於教育教學實踐的特點,按一定順序排列體育教師職業技能培訓內容的主題、分題和要點。在此基礎上,著重把握好以下重要環節。

第一,確定技能培訓內容。理論培訓內容是依據技能分析表中理論知識欄的內容確定的,在確定時,要將各個技能之間與某個技能的知識有機銜接起來,避免重疊和脫節,確保理論知識體系的科學性;實踐培訓內容是依據技能分析表中理論授課內容所覆蓋的單項技能確定的,在確定時,要使理論知識培訓與技能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二,開發實訓專案和評價標準。依據體育教師職業技能培訓目的和目標,綱要應明確提出開發實訓專案和評價標準的要求。實訓專案和評價標準開發要以職業能力為主線,受訓教師知識的學習、技能和態度的形成規律為指南,以職業能力圖表上標明的技能評定標準為考核標準來進行開發。

第三,培訓所需資源建議。介紹有關的教科書、參考書或其他參考資料和文獻,以及必要的教學裝置等。

(三)開發教材、指導書和教學實驗場所

第一,編寫教材。依據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的要求和職業技能形成規律,能力本位教材的編寫須遵循直觀、概括、具體、識記和遷移的原則,採用功能塊的形式來實現教材的整體功能。

1.引言部分。主要功能是與受訓教師原有心理結構實施搭接和實施先行組織者策略。學習的本質是構建學習者良好的心理結構,搭接的有效性對於啟動受訓教師的學習是十分關鍵的,與受訓教師原有心理結構實施搭接可從知識、技能、態度三個方面著手進行;實施先行組織者策略是在呈現技能訓練的具體內容之前,介紹包攝性最廣、最清晰、最穩定的引導材料,以促進與幫助受訓教師的學習和確立學習的心向。

2.目標部分。主要功能是將受訓教師心理結構定向。目標反映了人的願望和努力方向,可使受訓教師清楚地知道自己與預定目標之間的差距。目標的不斷實現會使受訓教師受到鼓舞;實現過程中的困難也會使其受到鞭策。

3.正文部分。主要功能是構成和滿足受訓教師的心理結構的定向與需求。在正文中,透過生疑—思疑—釋疑、再生疑—再思疑—再釋疑過程,完成知識學習、技能訓練、態度養成以及遷移、整合、類化等心理結構活動,提高受訓教師的素質。

4.小結部分。主要功能是品嚐學習成果和進一步鞏固初步構建的心理結構。心理學研究表明,讓學習者及時瞭解自己的學習結果(即反饋),可以進一步地加強其學習的動機,鞏固初步構建的心理結構,為進一步遷移、整合、類化作好準備。

5.整合部分。教材中,整合功能塊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功能是將知識、技能、態度透過遷移、整合類化形成能力或素質。

第二,編寫指導書。能力本位指導書是培訓軟環境的'核心內容,也是任務最重、技術含量最高、難度最大的工作。一般情況下,每項技能都要單獨編寫一技能學習指導書,其內容包括該項技能的概述、學習途徑、學習資料和評價標準等。

1.概述部分。概述部分是把該技能的基本情況介紹給受訓教師,具體包括:簡述該項技能的重要性;該項技能操作水平要求;該項技能學習與其它技能學習之間關係。

2.學習途徑。學習途徑是指受訓教師利用哪些學習資源和路徑,如何學習掌握該項技能。一項技能的學習,一般要設計1一3種由易到難的學習方法或途徑,以供不同水平的受訓教師選擇。具體包括:敘述學習途徑,說明所用的工具、材料和程式;應掌握的知識;態度要求;操作步驟;評價標準。

3.學習資源。學習資源是指根據技熊學習的需要,註明能夠幫助受訓教師掌握該項技能的學習材料(索引),如教材或參考教材、教師教案、摘錄的參考資料、場地、器材裝置操作手冊等。

4.考核評定及標準。考核評定及標準是指該技能進行考核的內容、標準和方法。考核標準是評定受訓教師技能掌握情況的標準,是根據daclim圖表上各項技能要求達到的等級來確定的。由於考核的標準既是現場要求的能力,又是受訓教師學習和奮鬥的目標,因此在編寫時應注意考核內容要準確,標準要嚴格按照現場要求。也就是說,一定要把真正的能力考核出來。

第三,開發培訓實驗場所。當今,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供體育教師職業技能培訓場所的種類越來越多,條件越來越好,但從使用率來看,教室和運動場(館)仍然是培訓活動的主要場所。教室和運動場(館)的佈設與組織,一定要按照標準執行,確保安全和衛生,以有利於受訓教師學習和掌握技能。

教師職業技能的職業性是由教師勞動的特殊性決定的,教師勞動特點是由教師勞動的物件、勞動手段和勞動目的的特殊性決定的。這些特殊性,使教師勞動具有複雜性、創造性、艱鉅性、緊張性、長期性、群體性和個體性相結合的特點。而這些勞動特點決定了教師在職業活動中要運用一系列獨特的行為方式,即職業技能。為此,教師自身必須不斷學習,加強職業行為能力,使其既要掌握廣博堅實的基礎知識,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成為一名“學者”,還要學會善於從事種種教育教學活動,成為教育方面的“臨床專家”,能夠有效地解決學生的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