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試析師範專業大學生職業價值觀調查研究的論文

試析師範專業大學生職業價值觀調查研究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師範專業大學生 職業價值觀 職業認知

論文摘要:職業價值觀是個體的價值觀在職業生活上的體現。本研究以師範專業大學生為研究物件,採用super編制、寧維衛修訂的《職業價值觀問卷》對823名學生進行調查,考察了他們的職業價值觀以及對教師職業價值的認知,並對二者的分佈進行了比較,揭示了師範專業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基本特徵及其與教師職業價值之間的差異。

價值觀研究是眾多學科關注的領域,也是社會心理學研究的焦點之一。職業價值觀是個體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職業生活中表現出的價值觀,對於大學生,則是他們擇業觀念的核心要素。對於預備以教師為職業的大學生,他們如何評價教師的職業價值?這一評價與他們對職業生活的基本價值欲求能夠統合嗎?從宏大尺度來看,該問題反映了蘊含在教師職業中的“傳統價值”與青年學生身上的“當代價值”之關係的認識旨趣。

一、問題的提出

價值觀是人格的核心。什麼對我是重要的?對該問題的意識決定了一個人自我實現的方向感。我是我想成為的那樣的人嗎?對該問題的回答構成了自我認同感。價值的主體歸根到底是個體,價值觀則是群體相關的,是個體社會化的結果。價值觀不僅受社會文化背景和各種亞文化因素的影響,也受個體生活經歷、教育水平、社會地位以及人格特徵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可以透過個人所在的群體考察該群體的價值觀,本文的觀察單位是個體,分析單位是群體,即師範專業大學生。進而依照專業、年級、性別、生源地等與價值觀相關的變數考察亞群體間的差異也是十分有趣的,本文正是該項研究的一個部分,意在探究師範專業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一般特徵。

價值觀可以從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復雜的分類,究其根本,乃是生活態度問題。職業活動是人生歷程的重要內容,它不僅是人的身份象徵、謀生手段,也是反映生活態度、實現生活價值的重要途徑。從這個角度看,職業價值觀是人們透過工作而達到的目標或取得的報酬,它們是更一般的個體價值觀在職業生活中的表現。一生活的變化帶來價值觀的變化,生活的俗世化、多樣化和個體化帶來的價值多元對當前師範專業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有何影響?相對於社會價值,他們是否更傾向於個體價值?相對於內在價值,他們是否更傾向於外在價值?這是本文要探討的第一個問題。

一門職業往往有其特有的價值取向。毋庸置疑,教師負有傳遞傳統價值的責任,在此意義上可以說,“教育本身是保守的”。相對於個體價值,它更強調的是社會價值,相對於外在價值、報酬,它更注重內在價值。師範專業大學生如何看待教師職業的價值?他們對教師職業的認知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對教師的價值定位?這是本文要探討的第二個問題。前一個問題是主位的,涉及到職業生活中什麼對我而言是重要的這樣的價值判斷,是期望、欲求;後一個問題是客位的,涉及的是關於教師職業生活是否具有某種價值的判斷,是職業認知、評價。

本文第三個要研究的問題是上述兩個問題的綜合。透過兩組調查資料,比較師範專業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和對教師職業的認知是否吻合,包括在各價值維度的排序分佈上有何差異,以及在同一價值維度的權重上是否存在顯著差異。這樣的比較將有助於我們瞭解師範專業大學生遇到的擇業困惑和價值衝突,一定程度上能夠預測他們在將來的教師職業生涯中可能產生的和需要調整的價值追求,從而加強高校職業價值觀教育的針對性,引導大學生培養適切的職業價值觀,改善影響擇業的主觀要素,這也是本研究實際關切所在。在更廣泛的意義上講,本研究對反思“我們”自身有關教師職業生活的價值抑或有所裨益。

由上述問題發展出的研究假設包括:第一,不同維度間的職業價值觀存在顯著差異,受訪者更傾向於外在的、個人性的價值取向;第二,不同維度間的教師職業價值認知存在顯著差異,受訪者更傾向於內在的、社會性的價值評價;第三,受訪者的職業價值觀與其教師職業認知的分值存在顯著差異,並廣泛地分佈在各個價值維度上,即師範專業大學生對未來職業生活的價值期望和他們需要面對的教師職業生活的特徵之間存在較大的落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事實層面對受訪者的兩種價值判斷加以描述和分析,關注的是群體一般特徵及其差異的定量比較,故採用的`研究正規化為通則式量化實證研究。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的是問卷調查方法。調查問卷移用寧維衛在super編制的《職業價值觀量表》(workvaluesinventory,簡稱wvi)的基礎上修訂的中國版的《職業價值觀問卷》。問卷結構的理論維度採用三分法,即將職業價值觀劃分為三大類:一是內在價值,指與職業本身有關的一些因素;二是外在職業價值,指與職業本身性質無關的一些因素;三是外在報酬。次級具體維度巧個,每個價值維度設計有4個描述職業價值的陳述句,全卷共60個專案,問卷結構參見表1。選項採用liken五級評分法,分別為:很重要、重要、不能確定、不重要、很不重要,依次賦值5,4,3,2,1分。由於該量表的修訂距今已有十多年,個別專案不太符合當今時代特點,在正式使用前參照學生對題意的理解進行了簡單的修改。

該問卷的理論維度尚存在商榷之處。例如,變動性中的“工作有變化”描述的是職業本身的特徵,把變動性和其他三個描述工作環境的維度同歸外在價值並不妥帖,似應屬於內在價值。而外在報酬中的生活方式維度,例如“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描述的是典型的內在價值,把它和“能有加薪機會”這樣的典型外在價值同歸於外在報酬,雖然在邏輯上都是外在於職業的價值,但我們的確還是不能說一個特別想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他追求的是職業生活的外在報酬。故此,本研究只在巧個具體維度上進行統計分析。

有關教師職業認知的調查,這部分用來了解受訪者對自己即將從事的職業在上述職業價值60個專案上的評價,同樣採用五級評分法,分別為:很符合、符合、不能確定、不符合和很不符合。

關於測量的信度和效度。該問卷已被多個研究採用,均表現出了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本研究中,根據統計結果對問卷進行內部一致性信度檢驗,得到克倫巴赫。係數為0、9336,符合心理測量的要求。巧個分量表除了獨立性維度的信度係數為0、4984外,其它的內部一致性係數介於0、59至0、76之間。一般來說,健全的專案所需要的專案間相關應在0、10至0、60之間,專案與維度的相關係數應在0、3至0、8之間。分別對15個維度內專案間的相關性以及專案與維度的相關性進行統計分析顯示,除個別專案外,絕大多數專案的相關係數落在此區間中。總體而言,本研究使用的問卷其調查結果是可靠、有效的。問卷採用spss11、5統計軟體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

(二)研究物件

研究的樣本來自南京曉莊學院二到四年級的師範專業在校本科學生(不包括專升本和函授本科生)。實際抽樣採用了分層整群取樣的方法,分別從學前教育、小學教育以及中學教育的文科和理科的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各隨機抽取兩至三個班的學生作為受訪物件。共發放問卷885份,回收844份,其中有效問卷823份。

由於研究條件的限制,本研究的受訪者均來自於同一所高校,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研究結果的可推廣性,即嚴格說來,本研究的外在效度是同類師範大學的在讀本科學生。

三、研究結果

(一)師範專業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特點

1、維度分佈特徵

為了瞭解師範專業大學生的職業價值取向,對受訪者職業價值觀巧個維度的平均分數進行了排序,見表2。

進一步對這巧個維度進行維度間配對樣本差異顯著性檢驗,以考察先後順序之間的重要程度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檢驗結果顯示,除聲譽與經濟報酬之間、經濟報酬與利他主義之間、利他主義與監督關係之間、監督關係與工作環境之間、工作環境與創造性之間,其他兩兩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也就是說在重視程度上排列前五位的價值維度和排列後六位的價值維度兩兩之間都存在顯著差異。可以認為,本研究中巧種價值維度的排序是有意義的,尤其是排序中靠前與靠後的維度有效地反映了受訪者的價值取向。

2、專案分佈特徵

為了能更具體地瞭解師範專業大學生對不同職業價值的重視程度,對其對職業價值60個專案的重視程度進行排序,結果見表3。

對測量職業價值觀的60個專案進行排序,發現師範專業大學生比較重視的前10位與最不重視的10個專案反映的情況與職業價值維度的排序基本吻合。如師範專業大學生最不重視的專案14,37,24均屬管理維度,而該維度在職業價值維度排序中也是他們最不重視的,它們反映的是受訪者是否欲求對他人有影響。但也有個別職業價值維度內包含的專案分別排列在前10項和後10項中,其中屬於聲譽維度的專案33(能受到他人尊重)列最重視的第五位,而專案5(能成為工作權威)則排列在最不重視的第二位,求權利而非權力;同屬於經濟報酬維度的專案39(收人足以過上安靜的生活)排列最受重視的第二位,而專案48(收人能比同等條件的人高)則排列最不受重視的第六位,求穩定但並不奢求豐厚。還可以注意到,位列第一的專案35(能有一種快樂的生活方式)和位列末尾的專案25(能在大城市工作)與平均離差相去甚遠,可見受訪者多麼重視生活的內在價值而非外在價值。

(二)師範專業大學生教師職業價值認知的特點

職業評價是大學生對某職業的社會意義、社會地位、經濟報酬、勞動強度等因素的綜合認識和價值評價。本研究考察了師範專業大學生對他們即將從事的教師職業在職業價值的15個維度、60個專案上的評價,瞭解他們對教師職業的認知特點。

1、維度分佈特徵

受訪者在巧個維度上對教師職業價值的評價排序如表4。

為考察巧個維度的排序是否具有統計意義,進一步對其進行配對樣本差異檢驗,統計結果表明:受訪者對教師職業認知的巧個維度,除創造性與管理之間,美感與管理、創造性之間,智力激發與管理、創造性、美感、生活方式之間,監督關係與獨立性之間,生活方式與工作環境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外,其餘兩兩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可以認為,師範專業大學生對教師職業價值認知巧個維度的排序是有意義的。受訪者在利他、安全、成就、聲譽上給予了教師職業較高的評價,在變動性、報酬、監督關係和獨立性上則評價較低。

2、專案分佈特徵

我們選擇了60個專案中排列前25%和後25%共30個專案來考察師範專業大學生對其即將從事的教師職業的認知特點,結果見表5、

高分組專案和低分組專案的分佈與前面維度的排序是吻合的,即師範專業大學生對教師職業價值中的利他、安全、成就的評價最高,而對變動性和經濟報酬的評價最低。諸如“有益於他人”、“能受到他人尊重”、“工作比較穩定”反映了受訪者心目中的教師特徵,而“不是一種經常重複的工作”、“收人比同等條件的人高”、“不是一種單調的工作”則不符合他們對教師的定位。確實,教師是個傾向於重複過去的職業。

(三)師範專業大學生職業價值觀與教師職業認知比較

1、問卷間差異比較

為了考察師範專業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與對教師職業的評價之間是否具有一致性,對受訪者兩項調查的均分進行了比較,結果見表6。

顯然二者的差異極其顯著,即受訪者的職業價值觀和對教師職業價值的評價間的差異極大,相對於職業期望,他們對教師職業的評價較低。

2、維度間差異比較

表7清楚地表明瞭巧個維度上的具體差異。唯“管理”維度無顯著性差異,其他差異極顯著;唯“利他”維度教師職業評價顯著高於職業價值觀得分,其他價值維度上均顯示出期待高於現實。

3、維度分佈比較

將表2、表4合併得到表8。可以看到,“生活方式”、“報酬”、“利他”、“獨立性”等幾個維度反差比較明顯。受訪者對教師職業的利他價值評價很高,但在職業價值觀中卻並不受重視;最為看重的生活方式,在教師職業認知中卻評價不高;比較受重視的報酬因素在對教師職業的認知中相去甚遠。

4、專案分佈比較

表9顯示了兩類價值判斷中專案得分排序的前巧位和後巧位的分佈,更具體地描述了職業期望和現實評價之間的異同點。

對各專案得分的前巧項進行比較,發現以下的專案存在不一致:1,2,42,30,47,36是受訪者對教師職業價值評價較高的專案,主要涉及利他價值,而這些專案在他們的職業價值觀中卻並不太受重視,同時師範專業大學生很重視的專案35,39,52,55,26,10,主要涉及個人的生活方式,在教師職業認知中卻評價不高。

對後巧項進行比較,發現兩者包含了較多的共同專案:25,5,3,48,18,32,41,29,59,可以看出師範專業大學生在工作變動性維度上的重視程度與他們對教師職業評價是一致的。受訪者傾向於比較穩定的工作,教師職業恰能滿足這個期望。有趣的是,唯專案38(能經常感到學習的緊迫性)“倒掛”,受訪者不希望這種緊迫感但教師工作恰具有緊迫性。

四、研究結論

(一)關於師範專業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一般特徵

第一,比之社會價值,更注重個體自我價值。

對巧種職業價值的排序中,受訪者把生活方式、成就分別排在了第一、二位,把獨立性排在了第五位,他們希望職業能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實現自己的生活理想,期望職業有利於自我發展、發揮個人才能,這反映了當代師範專業大學生對自我潛能的發揮、自我價值實現的關注。

第二,比之變化帶來的挑戰,更注重安全穩定。

安全需要是一種匾乏性需要,安全感的失去會給個體帶來很大的壓力。在巧種職業價值的排序中,他們把安全性排在了第三位,希望職業能為安定的生活提供保障,能在工作上有一個穩定的局面,不會因為工作調動、工資、福利等經常提心吊膽、心煩意亂。同時,他們把變動性排在了倒數第二位,把智力激發和創造性分別排在倒數第三和第五位,不希望工作的內容經常變化,不希望不斷出現的新事物給自己帶來不安定感,希望能避免職業給自己帶來學習和工作的緊迫感,這些都體現出了師範專業大學生追求安全穩定,避免壓力、變化的特點。

第三,比之權力關係,更注重同事間人際關係。

在問卷結構中,關於職業生活中要處理的人的關係,包括三個,其中“監督”是你和領導的關係,“管理”是你對他人領導的關係。在對職業價值的權衡中,師範專業大學生把“同事關係”排在了第四位,可以看出他們對平等性人際關係的重視。同時,他們把管理排在末位,在排倒數10位的專案中,管理維度所包含的四個專案中有三個排列其中,另監督關係排在第九位,這些都表現出了受訪者對權力的淡然。第四,比之內在價值,更注重外在於職業的價值。

雖然受訪者很看重職業中的成就和獨立性,但是更恰當地說它們描述的是職業對於個人的價值。所謂內在價值,準確地說應當指職業生活本身的價值,而此類價值中的創造性、美感和智力激發分別排在15個價值取向中的第11,12,13位,變動性和管理則排在末兩位。由職業生活所帶來的價值是外在價值,在這個框架中,生活方式、安全性、同事關係、聲譽和經濟報酬排列則靠前。實際上,追求內在價值本就是傳統價值體系的核心要素,在現代社會中,職業越發分離為生活之外的活動。

(二)關於師範專業大學生教師職業認知的一般特徵

可以結合受訪者職業價值觀的一般特徵分析他們對教師職業的認知。

第一,對教師的職業認知與傳統文化及社會一般性評價相一致。

很顯然,受訪者對教師職業生活的認知並沒有超出社會對教師職業的主流評價,這就是以工具性價值為核心的教師形象。就排列前幾位的價值取向而言,“利他”之於無私奉獻,“安全”之於安身立命,“聲譽”之於師道尊嚴。結合排列靠後的幾種價值取向,更能看出教師的傳統文化形象:多變動、講報酬、要獨立等都不符合傳統價值觀對教師的定位。至於靠前的“成就感”則主要歸因於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專業學習能夠學有所用,當然也合乎修齊治平的傳統儒生取向。

第二,對教師職業價值的評價與其職業價值期望間存在一定落差。

比較巧個維度在職業價值觀和教師職業認知中的排序發現,職業價值觀與教師職業價值認知在“生活方式”、“報酬”、“利他”、“獨立性”等幾個維度反差明顯,生活方式、獨立性和報酬在他們的職業期待一邊,利他則在教師職業認知一邊。此外,除利他外的相同價值維度上,他們都傾向於給教師職業更低的分數。

第三,尋求安全與迴避變動是兩種價值判斷的相似之處。

在價值取向的兩個序列中,安全性都被排在了前三位,而變動性則雙雙落在最末兩位。尋求安全穩定、迴避變化是師範專業大學生職業價值取向的重要特徵,同時也符合他們對教師職業生活的定位,這大概也是他們選擇讀師範的重要原因。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受訪者不希望“工作有變化”(專案3)但希望“不是一種單調的工作”(專案49),或許這正是大學生在高就業壓力下的複雜心態。關於教師職業,他們認為它不是“工作有變化”的職業,但卻是“一種單調的工作”。是他們錯誤地評估了教師職業的豐富性嗎?還是我們該反思和改變教師職業生活的價值呢?見仁見智,存乎其人。這或許正是價值觀研究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