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誰的青春不迷茫》有感

《誰的青春不迷茫》有感

(一)

這本書的名字很有噱頭,就像一碗賣相很好的速食麵,看著胃口還不錯,可嘗過一口後什麼好胃口都蕩然無存了,當然,儘管沒有好胃口,還是能夠勉強填飽肚子的。

該書是劉同寫的,上個月讀了他的《你的孤獨,雖敗猶榮》,覺得還OK。於是在友人的推薦下跟她借了《誰的青春不迷茫》,現在讀完了,就像喝完一杯白開水,沒有再來一杯的衝動。該書被歸類為勵志類文學,實在不敢苟同,誠然,劉同的個人經歷是逆襲了,也有他自己本身不可置否的努力,從他的這種經歷來講,勵志還是有那麼一點滋味的,可人是好人,但說書是一本值得品讀的書的話就不好意思認可啦——畢竟現代文學跟流行音樂一樣,不是說受歡迎的作家就是好作家。

不過我倒是挺喜歡封面的那幾句話:你覺得孤獨就對了,那是讓你認識自己的機會;你覺得不被理解就對了,那是讓你認清朋友的機會;你覺得黑暗就對了,那是讓你發現光芒的機會;你覺得無助就對了,那樣你才能知道誰是你的貴人;你覺得迷茫就對了。是啊,誰的青春不迷茫啊,其實不只是青春如此,人生亦然。有時候,我覺得迷茫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因為迷茫,所以對生活充滿未知,覺得未來很有新鮮感,要自己學會探索自己的人生之路,讓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儘管一路走下去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挑戰,但總會努力想方法去克服。其實感到迷茫時最悲哀的是一直糾結自己的`迷茫,然後深陷其中,而不用實際行動去打破眼前的迷霧,探索自己的新天地。

其實有時候讀書只是想看看別人的經歷,然後思考自己的人生。其實很多道理我們都懂,可是很多書就是喜歡給我們講道理,可是道理講得不夠深刻,主次不分了,對讀者來說,就真的是感到很迷茫,雲裡霧裡的。電影《後會無期》裡有一句話:“我們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我想,我需要的是找一個會講故事的人,只是講故事,然後道理讓我自己探索、理解、歸納、總結吧。

(二)

看了劉同寫的《誰的青春不迷茫》,一看這個書名就覺得不錯,於是就收藏了起來!

書中講述了劉同的奮鬥歷程,其實大多數寫到的都是朋友之情。透過很多劉同以前寫下的日誌,讓讀者瞭解了劉同是怎樣的一個人,他是如何一路走到現在的。

劉同是一個很看重朋友之情的人,書中我覺得大半是寫他跟他朋友如何如何,一起努力奮鬥,一起追逐夢想,以及過程中的分分離離。還有就是朋友眼中的劉同是怎樣的一個人。

對我來說其實劉同的起步點還是挺高的,但很重要的一點是他有很多很好的習慣,比如喜歡總結,目標明確,自信,以及對自己有很好的規劃。從書中我瞭解到劉同是一個很善於總結的人,這個一個成功人士很重要的條件。劉同從一開始就是想著媒體人這個目標去走的,雖然過程曲折,經歷了很多心酸,但他還是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就如他書上說到的,十年前就能想到自己十年後是怎樣子的。

說實話,這本書就是作者的回憶。他的,他關於朋友的,家人的。許是和他回憶有關的人,讀起來更加容易動情。一字一字隨著目光的起落,勾勒出當年的場景,儼然一組鮮活的舊交卷。

十年,從畢業到“北漂”,其間的種種辛苦與世故,恐怕像我這種長期生活在“溫室”裡的90後是怎麼也難以體會的吧。我們都是他的場下觀眾,靜靜的看著劉同演繹他的“傳奇”,繼而慨嘆,然後離場,繼續過著自己不溫不火,不上不下的淡定生活。懶於思考,安於現狀,習慣不遺餘力的獲得……

劉同的文筆很好,看的時候甚至當哲理散文看了,最重要的是他敢於與眾不同,總是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他的語氣讓你感覺是一個大哥哥在教導一群不諳世事的弟弟妹妹,而完全不是嚴肅的刻板的長輩,有時候能從文字中感受到他的孤獨與絕望,但結尾的時候,他總能扭轉氣氛,用最美麗的言語告訴你他的人生大道理,大智慧。有時候又感覺劉同好像一個小弟弟,頑劣,隨性,30歲的他絲毫不失天真,喜歡自嘲,嘲人,一遍遍的叫著身邊人的外號,這個姐,那個哥的,都被他一次次的寫進文章中去,讓我覺得我所讀到的是一個真實的,生活化的劉同,而不是“光線傳媒副總裁”光環下的劉同。

雖然我此時依舊迷茫,但我知道了有人可以走的這麼遠,這麼好,難道不該為此而鼓舞嗎?名人成功之路什麼的就像是遙不可及的天際,不切現實,所之前對這種書還挺排斥的,當然,我也不敢說劉同這本書是多麼的“接地氣兒”,但《誰的青春不迷茫》確實給了我一個”舒服”的閱讀,我想我也會像劉同說的,照著自己的方式去做一個“舒服”的人,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你覺得孤獨就對了,那是讓你認識自己的機會。

你覺得不被理解就對了,那是讓你認清朋友的機會。

你覺得黑暗就對了,那是你發現光芒的機會。

你覺得無助就對了,那樣你才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