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教學實錄

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教學實錄

師:出示一大一小兩個馬鈴薯,同學們看,老師拿的是什麼?

生:馬鈴薯。

師:如果老師把這一大一小兩個馬鈴薯分別放入兩個水槽中,你們認為誰會沉到水底,誰又會浮到水面上來呢?

生1:都會沉。

生2:都會浮。

生3:大的沉,小的浮。

師:好,我們就把他們放到水裡來試一試吧!

(師取出兩個裝滿水的杯子,將兩個土豆分別放到杯子裡。這時大土豆浮了起來,而小土豆卻沉了下去,大概是這一現象使孩子們都感到出乎意料,還沒等老師再次發問,孩子們就在下面議論開了。)

生:老師,我認為大土豆本來就應該是浮的,而小土豆因為它比較小,所以應該是沉的。

師:你肯定嗎?

生:我肯定。

師:那好,我們再來試試。(說著,師把兩個土豆撈起來,互換了一下位置,這時,大土豆沉了下去,小土豆卻浮了上來,這再次引起孩子們激烈的爭論……)

眾生:老師,那個總是浮的杯子里加了鹽!

師:你們憑什麼說老師在那個杯子里加了鹽呢?我們有什麼辦法來檢驗一下?

生:我們可以嘗一嘗那個杯子裡的水。

師:這倒是一個簡便快捷的方法,不過在你品嚐這杯水之前,我們必須做一個嚴肅的.宣告。因為我們現在還不知道這杯水裡到底含有什麼,所以,我不能肯定,這裡面是否含有劇毒等對身體有害的物質。請大家注意,在今後的實驗或日常生活中,一切不明物質都不應該用嘴巴去品嚐。記住了嗎?

生:記住了。

師:那麼,我們還有其他方法來解決嗎?

生:把第一個水槽裡的水全倒掉,再放入清水,看看馬鈴薯能不能浮起來,如果馬鈴薯沉下去,說明原來水槽中的水裡有鹽。

生:向另一個水槽中加鹽,如果馬鈴薯能浮起來,就說明第一個水槽的水裡有鹽。

生:我們自己來做個實驗。

師:做個什麼樣的實驗呢?

生:我們可以從兩個燒杯中,分別取一點液體加熱,看水分蒸發後能不能看到鹽。

師:這個方法不錯,怎麼做這個實驗呢?大家可以先討論討論……然後設計一個實驗方案。

師:下面就請各小組到“材料超市”裡去領取實驗所需的材料,開始實驗吧!但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我的溫馨小提示喲!(多媒體演示)

加熱時,手要握住木夾的手柄;

鐵片要放在火焰的外焰;

手不要摸鐵片,當心燙傷;

做完實驗將實驗器材擺放整齊。

師:同學們,透過剛才的實驗,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一塊鐵片上出現了鹽,一塊鐵片上什麼也沒有。

師:鐵片上有白色顆粒就一定是鹽嗎?我們猜一猜,這些白色顆粒可能是什麼呢?

生:可能是鹽、面鹼

生:還可能是味精、白糖……

生:不對,白糖加熱後會變顏色,不是白色的了。

師:同學的猜測都有一定的可能,最好我們就去調配一杯溶液試一試。

師:現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就有一杯清水和一個馬鈴薯,我們試試馬鈴薯在清水中是沉還是浮。

生:沉

師:如果我們分別向這杯水裡加入鹽、糖、鹼、味精,做一杯溶液試試,馬鈴薯還會沉嗎?

同學們會做嗎?

生:會。

師:老師分別為每個小組準備了10包實驗材料,每包10克,1、2小組的是糖,3、4小組的是鹽,5、6小組的是鹼,7、8小組的是味精。老師要求同學們在實驗過程中分工合作,將實驗材料一包一包的加入清水中,每加入一包後,都要用玻璃棒攪拌,觀察馬鈴薯的沉浮情況,並做好實驗記錄,實驗後各小組分別彙報。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願意彙報一下你們的實驗結果?

生:我們小組放了3包鹽,馬鈴薯浮起來了。

生:我們小組放了4包鹼,馬鈴薯浮起來了。

生:我們小組放了2包味精,馬鈴薯沒浮起來。

生:老師,不對,我們小組放了4包味精,馬鈴薯浮起來了。

生:我們放了3包,馬鈴薯浮起來了?

師:為什麼同樣是放味精,有的小組馬鈴薯浮起來了,有的小組就沒浮起來呢?馬鈴薯在溶液中的沉與浮與實驗材料的包數有關係嗎?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我們小組在水中一包包的加入的鹽,加一包時馬鈴薯還是沉在水底,加第2包後,也沒什麼變,加入第三包時,馬鈴薯就向上浮了。

生:我們小組加的是鹼,也和他們小組一樣,剛開始沒什麼變化,後來加的包數多了馬鈴薯才浮起來。

師:從實驗現象和結果分析,怎樣的液體才會使馬鈴薯浮起來?

生:我們發現,只有達到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讓馬鈴薯浮起來。

師:那老師面前這杯能讓馬鈴薯浮起來的液體中,到底是加了什麼呢?

生:可能是鹽,可能是鹼,還可能是別的。

師:是的,只要這杯液體達到了一定的濃度,就能讓馬鈴薯浮起來。馬鈴薯可以在濃度較高的溶液中浮起來,那麼人能不能在足夠濃的溶液中浮起來呢?下面老師就帶領同學們去認識一下世界上最鹹的鹹水湖——死海。

(播放死海錄影)

師:我們從中明白了什麼?

生:只要濃度高,不管是馬鈴薯,還是人,都能浮起來。

師:透過這節課的研究,我們探索到馬鈴薯沉浮改變的原因是液體裡溶解了其他物質,溶解了其他物質之後,液體為什麼能使馬鈴薯浮起來呢?這個原因將在下節課裡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