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工作彙報

大學生寒假實踐彙報

大學生寒假實踐彙報

xx年1月我回到闊別已久的家中,經過幾天的休整,當剛回到家時的興奮與快意漸漸淡去,我開始回想自己過去半年在學校的時光,沒由的有了一種壓力。在大學這個“象牙塔”裡,我們可以儘可能的用學校的資源來鍛鍊自己,可是面對如今日新月異的社會,“失業”這個字眼對我們大學生來說並不陌生甚至隨處可見,社會告訴我們光是學校知識遠遠不夠。於是,針對自己去年暑假去應聘時大部分招聘啟示所特別強調的有社會工作經驗者優先的情況,同時也為了減輕家庭負擔,讓這個寒假過的有意義,我加入了在集市擺地攤的行列。

剛開始想的比較簡單,認為只是簡單的賣東西,有一點相關的交際能力就ok了,不曾想小小的地攤有許多在書本學不到的學問和經驗。

實踐前的思考:

經過一系列的分析和調查得知:中國人口是世界上吃葵瓜子最多的人口,因為其內含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並有驅蟲、潤肺的效用,更因為其消遣時光的功能,成為春節期間廣受人民喜愛的副食品。幾乎在春節的時候每家都有葵瓜子的存在。同樣,水果以它的口感舒服,同時水果的纖維質為果膠物質,有益排便,纖維成分另外還可以促進身體的代謝功能等好處。是節日期間走親訪友和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零食。所以我最終決定這次擺地攤以賣水果和瓜子為主。

另外,在我的家鄉,集市是農村人口最大的消費市場。每過幾天一個地方的集市是附近人口的聚集地。人們用閒置的錢去縣城進貨趕在趕集的那天來市場換兩個小錢,或者在那天去市場買自己需要的生活必需品。所以每一次的集市是非常熱鬧的,同時也是一個星期中人們消費最大的一天。足見其消費市場的廣大。

最後,經過我爸媽的同意以及本錢投資後,終於在集市較好的地段開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經商”。

實踐中的'感受:

經過一夜的折騰,貨比三家,討價買價貨物終於完整的來到了集市指定的攤位上。呼......算是成功了一步。下面開始才是真正的挑戰。經過小姨的指導和幫助後,我大致熟悉了“操作流程”。小小的出師後開始直接接觸顧客。一位阿姨帶著一個大約五.六歲左右的小朋友來到了我的攤位前面,忐忑之餘我忙問要點什麼嗎?可是阿姨看都沒看我,直接問小孩子要吃什麼?小朋友看看這個看看那個,眼神迷茫,好象要吃這個又要吃這個,手指個不停。我急了,忙向阿姨推薦自己認為好吃的水果給她,並說出了它的優點。阿姨無動於衷。哎!眼看第一次的生意就這麼泡湯了。幸好小姨跑過來幫我解圍,她向那個小朋友推薦了金橘,並讓他嚐了一個。馬上一樁生意就成了。我不解,過了會,小姨似乎看到了我的困惑,笑著對我說。賣東西也要講究技巧,如果顧客是母子,那麼兒子是主要;如果是情侶,則女生是主要。老人顧家牙口又不好就要吃那種鬆軟且便宜的東西,但買給孫子孫女的又不一樣;年輕人不在乎價錢,但一定要好吃。婦女們愛計較,有時候要幫她們挑選,他們會怕你拿爛的進去,所以最好別動手去幫...... 我的天啊!那麼多竅門啊!終於明白"留心處處皆學問"的真實含義了!細節決定成敗!

但是第二天,單算來購買橘子的人數明顯比第一天多,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百思不得其解。倒是旁邊一位老爺爺一句話提醒了我,“看來人都慢慢回來了啊!”。原來是隨著新年的接近,許多人都陸續回家過年了,所以每天來這裡的人不是大致不變而是每日增多!oh,my god! 發現這個“奧秘”後,我真的是太興奮了!

水果生意好點後,確實有點忙,發動全家總動員,我的攤位前面熱鬧非凡。看到這種場面,心裡更加起勁,裝袋、起稱,收錢,忙的不亦樂乎!

接下來是瓜子的銷售!這還好,經過質量和價物對比的貨物確實很有實力,沒有燒焦味道,口感實在,顆粒飽滿,且價錢合理,這還多虧了小姨的幫助。

到了大年三十,當最後清理掉攤前垃圾時,為時五天的實踐也結束了。回想短短五天所走過的路程,有當初的興奮,也有過怯懦,有難過的時候,有和一些叼蠻顧客爭論的時候,有發現新的問題全身熱血沸騰的時候...... 很多很多,但看到最後的收穫,一切的都是值得的,儘管不多,但似乎每一分我都能說出它的來歷,格外珍貴。

實踐後的感想:

將自己這短短的幾天實踐同理論相聯絡,我認識到實踐對於當代大學生的重要性。當代大學生與以往的大學生相比較,求學經歷、生活條件、所處社會大環境都相對優越,也沒有經過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意志往往比較脆弱,克服困難的能力也較差,常常是對社會的要求較高,對自我的要求較低。

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舉措,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應當刻苦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運用知識的技能,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適應國家的需要,早日成為棟樑之才!

另外,我還看到了寒暑假期間大學生的實踐活動,跟真正面向社會時的實踐還是有區別的,這些實踐一般都是有時間,地點和空間的限制,而且有的還會有來自家庭和學校的幫助。大學生如果要真正接近社會,適應社會,還是需要一些來自學校的幫助。比如平時的下鄉和支教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