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材

小學數學教材《角的認識》評課稿

小學數學教材《角的認識》評課稿

概念教學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正確的數學概念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石,是培養數學能力的前提,當前,針對概念教學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比較忽視概念的形成過程,往往把一個新的概念和盤托出,讓學生死記硬背法則、定義;比較忽視概念間的聯絡,許多本來是有聯絡的概念,卻分散、孤立不成系統,不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比較忽視概念的靈活應用。對許多學生來說,感到數學“枯燥無味”,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基於此現狀,我校數學教研組試圖透過本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提高數學教師教學能力,促進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數學課堂教學更具實效,使學校的數學教學質量更上一個臺階。此次教學活動是由周萍老師和希曉老師共同完成,先是周萍老師上角的初步認識,然後組內進行評課,修改,然後由希曉老師在修改後的基礎上繼續上《角的認識》這一課。

兩節課共同亮點:

1、兩節課都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經歷從具體的實物中抽象出角的過程,又迴歸到生活中去找角,切實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事物。特別是在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學中,都引導講解得很到位,絕大部分學生都知道一個角是由1個頂點,2條邊組成。2、注重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兩節課中,教師都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和探究過程。首先,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學生透過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畫一畫、做一做、練一練,在各種感官的.協調、合作下認識角。其次,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學生透過同桌合作討論,全班展示交流,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在交流中深化了對角的認識。

兩節課的不同點:

1、周萍老師的課是前松後緊,前面認識角花的時間比較多,後面畫角和角的大

小比較環節用時較小,而希曉老師的課是前緊後松,前面認識角用時較短,學生馬上開始判斷是否正確。後面畫角和角的大小比較環節,用時較多,指導比較到位。

2、教學語言上,周萍老師很有親和力,激勵語較豐富,感染力很強,整節課氣氛濃厚。希曉老師語言簡約明瞭,給學生很有梯度的思考,教學很紮實。

3、教學組織開放度,周萍老師放得較多,就算是角的各部分名稱的命名都要先

讓學生先取一取,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只是有些時候我們還是要開門見山,直截了當。而希曉老師的課放的相對較少,特別是在全課小結中,其實可以讓學生自己說說有什麼收穫,而不需刻意的引導,學生實在沒點到,我們再做補充也不晚。

總之,兩節課都有各自都有優點,兩位老師也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