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科技

通識教育視角下科技創新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通識教育視角下科技創新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一、通識教育與校園文化

通識教育是一種大學教學理念,不是單純地追求專業知識教學,它強調人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將人才素質和綜合能力培養放在首位,我國高校在通識教育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如開設通識課或素質選修課;進行相關專業的大類招生,拓寬學生專業基礎,淡化專業界限;設立文理學院等。實踐證明這些方法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通識教育不是專業教育,因此與專業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不能夠完全透過課程的教學實現,通識教育應該建立與之相應的校園文化,這種校園文化應該是各學科相互融合、多元化、包容的校園文化。

1.校園文化是通識教育的根本

沒有校園文化的通識教育是單薄和脆弱的。我國高校實施專才教育幾十年,專才教育觀念已經根深蒂固地融入到了教育者的思想和教育體制中,學生在這種“專業至上”的氛圍中也將專業學習放在首位,對於通識教育表現得漠不關心,對待通識課疲於應付,這是校園文化缺失造成的。通識教育在校園文化中才能“培育”出來,有了開放、豐富、多樣的通識教育校園文化和資源,才是通識教育的根基和沃土。

2.通識教育的校園文化應該包含科技創新

通識教育的目標是為了培養出能夠獨立思考,學科間的知識融會貫通,一個完全、完整的人,而這樣的目標正是為科技創新服務的。科技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因此通識教育離不開科技創新,通識教育的校園文化更應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透過科技創新發展通識校園文化。

二、科技創新校園文化的建設途徑

1.搭建學科交叉融合的平臺

科技創新需要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滲透。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迅速發展已經成為科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優秀的科研成果都來自這些學科,每一項成果都是科技創新的結果。因此科技創新需要學科交叉融合的平臺。如何為學生搭建這樣的平臺是一個困難的問題,由於歷史原因,我國高校專業分科依然很嚴格,學生都有不同的專業,不同專業歸屬於不同的管理部門,相互之間沒有交叉。

(1)利用開放實驗室搭建學科交叉融合的平臺。各高校都加強了對開放實驗室的建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實驗裝置極大豐富,實驗室面積也大幅度增加。開放實驗室是一個開放的教學平臺,不同學科的學生在這裡做實驗和交流,我們也可以把它打造成一個科技創新的平臺,大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的引入,將為開放實驗室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功能,這個平臺將為學科的交叉融合提供場地和物質資源。我們曾對光學開放實驗室進行了試點,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是搭建學科交叉融合平臺的一個有益嘗試。

(2)積極創造學科交叉融合的學術文化氛圍。建立以“學術問題為核心”的科研模式。透過一系列學術論壇、學術講座,定期或不定期舉辦跨學科、跨專業的學術交流活動,建立融洽的學科交叉融合的科研氛圍,以教師科研活動帶動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此外高校是一個多學科且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交叉融合的學術文化氛圍容易將這些資源整合起來,形成一個高效、開放、共享的研究中心,將有益於以“學術問題為核心”科研模式的健康發展,資源共享極大地節約成本,也使科技創新的深度和廣度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3)利用大類招生平臺,主張專業課的交叉融合,使專業課教學變為學科間交流的渠道。大類招生通常是一些相近學科的統一招生,在低年級為學生提供一個寬基礎的教學平臺,高年級後根據興趣進行專業分流,是大學實施通識教育的一種方式。利用大類招生這樣一個寬基礎的學習方式,將專業課的外延擴大,主動與其它相關學科交叉融合,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跨專業學習的途徑。我們在理學大類招生過程中做了一個有益嘗試,熱力學是物理學的專業課,我們利用學生寬口徑的學習,將物理化學、哲學和生物學與之融合滲透,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學習,實踐證明這對促進科技創新是有益的,許多學生選擇科技創新專案時都選擇了跨學科或跨專業合作,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方式對學生跨專業考研也是有益的。

2.設立各類科技創新專案

各級各類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專案是大學生科技創新的載體和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專案的組織單位可以是教務部門、科技部門、學生管理部門和團委,對於不同級別的專案給予不同的資金支援,資金支援既能鼓勵學生的積極性,也能確實解決學生在科技創新中的實際困難。值得高興的是各省都有省級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專案,希望高校也能有更多的資金進行支援,形成各級各類、層次分明的科技創新專案體系。大學生科技創新專案應該有廣泛的學科範圍,不僅侷限在發明創造和技術改進等應用性強的方面,還應該包含教育、文化、環保、社會、法律等多個人文學科,以豐富科技創新的種類,豐富的科技創新專案會帶動豐富的校園文化,形成文理相容的校園文化氛圍。科技創新專案也應該體現通識教育的理念,鼓勵學生進行跨學科跨專業的科技創新,增大多學科聯合的支援力度,設立專門的交叉學科板塊,在專案上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學科交叉融合,為通識教育提供新的途徑和方法。專案要注意鼓勵實踐性,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多參加社會的創新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尋找科技創新的創新點,實踐是科技創新的源泉,因此科技創新要從實踐中來,科技創新的成果回到實踐中去。實踐有利於增強學生的社會閱歷,增加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有利於學生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而這些綜合素質最終都會轉化為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實踐讓學校的校園文化與社會文化、企業文化有了銜接和融合,使校園文化融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這既是校園科技創新文化的拓展,也是社會創新文化的有益補充。

3.多學科的科技創新大賽

各級各類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是檢驗科技創新成果的重要部分,這些科技創新大賽極大地鼓勵了學生參與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因此,比賽可以激發年輕人鬥志,是鼓勵年輕人進取的有效手段,我們舉辦了幾屆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受到了廣大學生的歡迎,湧現的科技創新成果也非常豐富。科技創新大賽應該成為校園科技創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烘托出濃濃的.科技創新的校園文化氛圍。

(1)注重多部門聯合。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鍛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營造科技創新的校園文化,它的功能是多樣性的。一個部門的職能過於單一,無法完成多個目標,因此需要多個部門聯合,建議由學工部門、團委、科技部門、教務部門、學生培養部門共同完成,這樣可以對學生的科技創新成果給予客觀的評價,對優秀學生及時獎勵,擴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的影響力。

(2)注重多學科發展。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應該容納更多的學科,涵蓋文、理、醫、農、工等。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最容易被忽略的是人文科的科技創新,人文科的科技創新與社會聯絡非常緊密,應該被重視和鼓勵。只有注重多學科發展才能充分調動高校的多學科資源,才能更好地促進多學科的共同發展。

4.充分發揮學生社團功能

學生社團是大學生自己的社會團體,與學生聯絡很緊密,比學校機構和教師更容易深入學生內部,在學生中間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充分利用學生社團的影響力,促進科技創新文化建設,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社團的文化往往代表校園中先進的文化,因此不應忽視學生社團,我們應該積極在學生社團中開展科技創新的校園文化建設,使之成為學生社團的主流文化。

三、結論

科技創新是大學教育永恆的主題,為促進科技創新必須建立相應的校園文化。通識教育是現代大學教育不可缺失的部分,科技創新的校園文化應該在通識教育的框架下建設,促進通識教育的發展,同時通識教育的發展也會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文化建設提供新的動力和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