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閱讀教學教什麼》讀後感

《閱讀教學教什麼》讀後感範文

看完了上海師範大學教授王榮生先生的《閱讀教學教什麼》後,我倍感親切又覺收穫頗豐。

倍感親切原因有二:第一,我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覺得王榮生教授彷彿我大學時代的恩師(雖然沒教過我,但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求真務實的探究態度是我校的風格);第二,2014年我在江蘇師範大學進修,班主任步進博士就是王榮生教授的徒弟,步老師當時就用的這本書中的理論指導我們工作坊進行《藤野先生》的備課、評課和作課的。

收穫頗豐原因也有二:第一,我明白了舊課程和新課程最大的區別在於舊課程是老師在備課時想的是如何教好,而新課程是老師在備課時想學生需要學什麼,怎麼能為學生提供幫助讓其更好地學。第二,我明白了閱讀教學的目的、閱讀教學的內容和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閱讀教學也是我的日常工作,但看了這本書之後,才知道自己有些理念和做法是錯誤的。

這本書涉及三大塊內容:第一部分是主題學習,第二部分是共同備課,第三部分是課例研究。

第一部分主題學習又分為四個主題:閱讀教學研究的新程序;文字教學解讀及其要領;教學內容的選擇及教學環節的組織;閱讀教學的三個層面。

第一個主題理清了閱讀理解、閱讀能力、閱讀取向與閱讀方法、閱讀方法與文字體式、文學鑑賞與實用文章閱讀等概念的界定並明確了閱讀教學及其路徑。閱讀教學就是:學生憑著他們原有的生活經驗和閱讀能力來理解這篇文章,不足以達到理解的目的。不明白應該看哪些地方,看出些什麼。老師就是要透過閱讀教學使學生的能力和經驗得到提高,從而能夠理解課文。閱讀教學的起點一要看文字體式,二要看學生學情。

第二個主題文字教學解讀的要領有三個:第一,老師把自己當做普通讀者讀文字,用常態的閱讀狀態把握文章的個體特徵;第二,老師把自己當做研究者讀文字,分析文字中最重要的地方在哪裡,必須感受理解的地方在哪裡;第三,老師把自己當做語文老師讀文字,明確學生閱讀的.困難點,最終達到“學生不喜歡的,使他喜歡;學生讀不懂的,使他讀懂;學生讀不好的,使他讀好。”的目的。

第三個主題教學內容的選擇得要領是:依體式,定終點,研學情,定起點,中間做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學環節的設計重點在學生的學習活動,而不在於教師的教學環節。

第四個主題閱讀教學的三個層面即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教什麼”要注意克服“隨意化、點狀化、兩極化”,“怎麼教”要注意重學生體驗而非認知接受,重策略而非提供答案,重生成而非按兵不動。“為什麼教這些”是受課程性質所決定,由文體特點所決定,由學生的實際所決定。

共同備課工作坊共4篇,我認真看了一篇初中的課例《回憶魯迅先生》。在共同備課的過程中,老師們透過討論、經過合作專家的點撥,終於確定了教學目標為:認識私人場合中的真實的魯迅、感受蕭紅獨特的筆觸:採用回憶錄的寫法,敘述與魯迅的交往過程,較少議論,給讀者以客觀真實的感受,摒棄了一開始的“以小見大、細節描寫”等讀寫結合的教學目標。

在課例研究部分,我看了《陋室銘》和《孔乙己》課堂教學研討,覺得“聚焦法”很好,在具體的字、詞、句上重點品味,而不是平面式的理解文義、體會情感、明確寫法。因為意思、情感及寫法都滲透在文章的字裡行間了。黃厚江老師在《孔乙己》教學中以“手”為突破口,穿起人物的一生、性格、悲劇的根源,是聚焦式教學的典範。

總之,這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書,也是我們進行閱讀教學的理論總結。我希望自己在今後的閱讀教學中將這些理論用於實踐,從而使學生在我的閱讀課堂上收穫更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