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新聞傳播學類學生職業預期下的職業能力構建論文

新聞傳播學類學生職業預期下的職業能力構建論文

摘 要 本文分析了職業預期與職業能力構建的關係、新聞傳播類學生畢業需要達到的知識能力、個人能力和綜合能力,提出新聞傳播類學生職業能力構建的路徑,並指出在職業能力構建中可能出現的誤區及克服辦法,

關鍵詞 新聞傳播 職業預期 核心競爭力 職業能力構建

新聞傳播學作為一個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學校在培養新聞傳播學類學生時,其主要著眼點是學生在人才市場的競爭力。提升學生在職場的競爭力應該充分考慮其在校期間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和畢業後的實際操作能力。不同的學生對未來的不同的預期,學生在自己職業預期的指引下,有意識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接觸相關專案,從而達到構建自己職業能力的目的。

一、職業預期與職業能力

大學生的職業預期是指其為自己將來職業做出的設定和選擇。職業預期的實質就是在專業內二次選擇,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做一次選擇。每一個專業培養學生都是按照教學要求,學生要達到什麼樣的學分,以及每門課程要達到什麼樣分值才能結業,這種設計是根據本專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根據大多數學生的需求設定,每個專業的專業課程都可能成為未來學生就業的方向。新聞傳播類學生畢業後,既可能是做記者,也可能是做媒體經營人員,還可能做企業宣傳人員。在就業專業化的格局下,記者這一崗位又可以分為經濟新聞記者、時政新聞記者、社會新聞記者等多個方向。所以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要為自己將來從事的職業做出一種選擇,並依據自己的職業預期有意識地構建自己的職業能力。

職業能力即是要從事某項工作所具備的基本能力,它包括一般職業能力、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一般職業能力是一種基本能力,是要從事該項工作的基本要求;專業能力是從事某項工作時在專業上的基本要求;職業綜合能力是出色地完成本專業工作所要具備的能力,包括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的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個人能力等諸方面。

職業預期是職業能力構建的根本指南,職業能力培養是增加職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新聞傳播類學生一旦確定了自己的職業方向或者目標崗位就需要著力構建自己的職業能力,使增強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預期。

二、職業能力構建的誤區

大學畢業後要做什麼和能做什麼困擾大學生的問題。一些大學生在就業時考慮得更多的是“我要做什麼”,很少去考慮“我能幹什麼”,作為大學畢業生,首先是要衡量自己能幹什麼,再去決定自己要幹什麼。新聞傳播類學生在構建自己職業能力時,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就容易進入誤區。

1.通修所開課程導致個性缺失

由於新聞傳播類就業口徑較寬,學生不知道如何培養自己的職業能力。因為這種現象的存在,學生就不在專業內進行細分,或者進行再選擇,於是把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毫無選擇地進行選修,畢業進入社會時,可以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調動知識支撐其崗位需求。但是。由於本科在校的學習時間有限,要用大量時間來學習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並不是每一門課都能精通,這就導致學生原來全才預期發生偏差,甚至全而不才。也就是目前很多大學生畢業後,動手能力不強,甚至不能獨立完成一項具體工作。大學生眼高手低直接後果是就現在一些學校的就業率不及中職或中技,以及大學生完成大學學業後回到中職或中技去學習。也就是說,大學生在校中沒有自己的職業預期,就很儲備自己的職業能力。也就是說在職業預期時,不能把自己培養成全才,而是嬰把自己培養成專才。

2.職業預期飄浮常換更換預期

不少大學生在校期間根據自己的主觀意願去想“我要幹什麼”,由於人的成長具有階段性,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想法,或者不同的階段受到外界的影響不同,不少學生在受到外界影響會不斷地調整自己對未來的預期。不同的職業預期所要具備的知識是不同,所以這些學生就根據某一階段對自己未來的設定選修相應的課程,有的甚至完全不同的就業預期,這樣導致學生所修課程沒有系統性,其後果同學生畢業後,所學很多課程,卻沒有能真正可以增強其競爭力。

3.理論實踐能力不能同步發展

職業能力由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構成,對於新聞傳播類畢業生而言,既要能講出理論,也能動手操作具體事件。可一些在學生構建自己職業能力時片面理解能力,一部分學生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對於理論知識點,爛熟於胸。可是讓他們在這些理論的指導下操作一項具體工作卻無能為力,甚至案例分析也會不會做;相同,另外一部分學生雖然可以動手操作一些具體專案,但問及他們為什麼這樣做時,卻無法回答。所以學生在構建自己的職業能力時,既要學好理論知識,也要善於操作實際專案,更重要的是,不僅培養自己的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做到二者都不偏廢。

三、職業能力構建的路徑選擇

職業能力構建關鍵的一步就是使自己從通才、全才向專才轉換,落實到在校的新聞傳播類大學生的職業能力構建簡單地說就是打牢基礎,突出專長,重在運用。

1.學分與修業時間突破原框架

大學教學計劃是按知識結構和職業能力安排,一般有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幹課和專業選修課等幾個體系構成。其中專業選修課是學校根據本專業學生在達到的基本能力所安排,學生根據自我的興趣和愛好自主選擇。目前眾多學校開設的選修課是在本學院或本專業內開設,學生自主選擇。這種選課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發揮學生自主性,滿足學生的職業需求,但其存的問題也不能規避。新聞傳播類學生就業口徑相對寬,每一個崗位的要求也不一樣。有論者認為,隨著傳媒科技的發展,新聞傳播業崗位人才需求也正在細分。如果一個的預期是畢業後從事財經新聞工作。這就需要學生要具備經濟學知識、政治經濟學知識,統計學知識以及財務知識等,而對於一般新聞傳播類專業組織教學的院系一般僅根據本學科知識配置教師和課程,這就需要院際之間、校際之間打破原有的專業壁壘,允許學生跨專業選修相關課程,且所獲得的學分互相承認。

與跨專業選課同等重要的是靈活學制,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實踐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中止在校學習,而選擇校外見(實)習,後恢復在校學習,補充學分。在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學校推行靈活的學制。目前國內大學正在推行以學分制教學改革。可以借鑑國外的經驗,學校可以推行彈性學制,要求學生相應的時間內完成課業修完學分即可申請畢業和學位。允許自主選擇畢業時間,鼓勵學生在校期間,不選課或少選課而到相關崗位從事相應的工作。

透過課程選修和休學實踐,學生基本可以為自己的未來職業預期構建所需要的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基本具備期望崗位知識與能力的要求。

2.課堂教學與考核方式的突破

課堂教學是針對大多數學生組織的教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主要在於傳授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課堂教學本身需要突破原有大一統的內容灌輸,在傳播必要有知識點後,留出必要有時間讓學生自修。主要體現在案例分析上。在應用教學環節,針對同一門課程,可以細分內容,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職業預期進行案例選擇和分析。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傳媒經濟專業《傳媒經濟概論》、《新媒體產業導論》、《媒介資本運營》等課程教學中,遵循這一原則,完成課堂教學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相應課程細分的案例進行分析。如在新媒體贏利分析的案例分析課中,學生根據自己對新媒體的理解,自己的愛好,選擇諸如電子雜誌、地方站等媒介的贏利模式進行分析。因為是學生自己的愛好,其準備較為充分,教師根據學生對案例的分析有針對性的評析又有效地補充了學生分析的不足。對同一門課而言,課堂教學實現了必修知識的掌握。透過案例課使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得到了充分地發揮。

與組織集體大課教學相對應的是,對課程考核的方式需要多元化。對課程的結業考試或考核使用得最多的是統一考試、課堂論文和課程設計等幾種方式。幾種方式各有優劣。目前採用的考核方式是同一門課程考核方式相同,但不同的學生對自己未來的預期不同,針對課堂結業的方式可以嘗試多元化,由學生根據自己的預期和自己的擅長選擇適合自身的考核方式,也就是說,同一門課程可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考核。由學生申請,教師和相關部門根據課程的性質、特點進行稽核,確定是否同意其申請。

3.根據職業預期選擇論文方向

獨特的學業個性是大學構建職業競爭力的重要路徑之一,在統一教學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可以透過論文選題構建自身學業個性。要求大學生撰寫論文是考核其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撰寫好學生要有較紮實的理論功底,論文的.要求決定了學生必須對所選題目涉及到的知識進行補充和強化。所以在論文撰寫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論文方向,透過完成論文促使學生強化理論知識的學習。

新聞傳播類學生的論文可以是論文,也可以是專案設計。論文主要是運用某個工具解決某一個問題,或者把某些現象上升到理論。專案設計則是根據要達到的目標,運用一定的理論知識完成一項工作。前者注重理論培養,後者注重實際動手能力。學生畢業需要就業,可以選擇做一個專案策劃;畢業後需要考研或者從事其他非實務性工作,可以選擇做論文。不管是專案設計還是撰寫論文,學生都可以自主選擇,這種選擇都導向是構建自身的競爭力。該項學習不能為完成而完成。要著實透過這種方式去了解一個行業,並能把握這個行業動向;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使自己能完成預期職業所要完全的基本工作。

4.構建導師制實現教與學互動

對學生核心競爭力的構建需要充分發揮兩個基地兩個導師的作用。即校內實踐基地、校外實習基地和理論導師、專業導師。卡爾頓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與新聞機構聯手合作開設了覆蓋全國的實習專案。這些實習專案主要是針對三、四年級學生進行的一週到三週的新聞實踐,諸如到CTV新聞、TSN、CANWEST新聞、探索頻道、加拿大地理雜誌等媒體進行實習,並讓他們獨立製作影視節目。。校內實踐基地學習根據理論教學需要建設的實踐基地,該基地可以保證學生把理論知識轉化,校外實習基地既要保證理論知識的轉化,更重要的是,促使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校內的教師擔任的是理論導師,因為學校教育強調學理性,校內教師具備較強的水平,可以解決學生在實際運用中理論知識不足的問題,

而校外導師是一些在業內具有多年從業經驗的專業人士,他們中。有的具有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有的具有豐富從業經驗,卻缺乏相應的理論知識,兩個導師相互配合,學生一旦遇到相應的專業問題,可以直接向兩個導師尋求幫助。特別是在專業導師的引導下,培養動手能力,並反向作用,促使其對理論知識的補充。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傳媒經濟專業幾名學生在學習新媒體產業課時對電子雜誌產業興趣,創辦了《默聞》雜誌,兩個月時間,單期最高網路下載量達到900餘次。學生在製作電子雜誌過程中,不僅熟悉了媒體內部運作程式、機理,還學會了相關的軟體使用。

新聞傳播類學生就業口子較寬。且創新性較強,只有落實到一個具體的崗位,導師才能衡量其職業能力和學習計劃。學生與導師的互動有利於學生與時俱進,掌握前沿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巧,同時,透過學生的反饋,可以改進教師在教學不足。

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教授James w,Carey指出:新聞學的學術來源應該根植於人文科學和人文類的社會科學中。大學四年,學校根據本批次的實際情況和當前社會需求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職業能力只是一個初步的架設,其核心競爭力有賴於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根據自己的職業預期有意識在汲取其他學科的知識進行構建。新聞傳播類學生的核心競爭力首先是學生要確定自己將來的具體崗位,並根據自己的崗位構建知識體系和職業能力。在職場競爭十分激烈的大背景下,新聞傳播類專業學生畢業時不僅要能獨立承擔一項具體工作,更重要的是,必須在一個崗位上發揮其骨幹作用,而這種骨幹作用就是學生的核心競爭力,要構建這種核心競爭力首先確定自己的崗位預期。其次是圍繞著這個崗位所需的知識、能力進行有計劃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