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生物的教學反思

生物的教學反思範文

在這一年的教學工作中,我有過困惑,有過焦慮,也有過感動,有過收穫。

現在課程要求老師必須用“心”去施教,而不是作傳聲筒。針對學情和教材的分析,透過教學方法、手段、課堂結構、效果的最佳化整合實驗,在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也發現一些問題,引發我不斷思考。

一、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角度出發,創設情境、融入經驗、注重時事。

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而會學習則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秀的學習品質,誰擁有它,誰將終身受益。這種習慣和品質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有賴於後天的`教育和培養。

在教學中我常想:學生能看懂理解的知識,教師有必要重複綴述嗎?之前,習慣於教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教學模式,習慣於“熱熱鬧鬧”總問答式教學方式,習慣死記硬背, 習慣於分數高為優等生的評估方法,導致我們的學生養成“靠”、“等”、“懶”的不良習慣。學完生物課,有的學生教科書還是嶄新的。只靠課堂上教師講的內容記憶到頭腦部分,便形成了他們的生物知識:教師每提到一個問題時,學生便等教師的講解做出答案,養成了不動腦思考、惰性思維的不良品質,教師便成為生物知識面的搬運工。因此,培養學生愛學、會學的好習慣,應從創設情境、融入經驗、注重時事入手。

二、從培養學生創新的角度出發,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 激發學生興趣

(1)向學生展示充滿奇趣的生物界

初中生有著十分強烈的好奇心,而生物界本來就是一個使人心搖意蕩的充滿奇趣的天地。把它們展示給學生,最能引起學生的興奮與愉悅。結合教學內容與進度,穿插一些知識,如“為什麼咽部發炎的人,過了幾天後引起了中耳炎?”“為什麼人的眼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等等。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去探索自然界的神奇與奧妙。

(2)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喚起學生的自覺性

變注入灌輸為啟發探索,教學活動要突出喚起學生內在積極性,以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特性,使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需要,這樣教與學就成了一種教師精於教,學生樂於學,喜於創造的活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幫助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講人的心臟為什麼心房和心室的壁厚度不一樣,為什麼兩個心室中左心室的壁最厚?同學們思維極其活躍,課堂氣氛高漲,眾說紛紜,異彩紛呈。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便於促進他們去發散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

三、從培養學生的集體思維出發,促進合作交流。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是以問題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為中心,以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合作與交流是主體性發展的重要條件,是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透過師生間、學生間動態的資訊交流,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

以上是我這一學年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方面發現的一些問題而引發的思考,隨著新學情的變化,還需要多進行反思。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