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育

我國高師音樂教育作曲技術理論課程現狀分析論文

我國高師音樂教育作曲技術理論課程現狀分析論文

內容摘要:文章主要對我國高等師範音樂教育中的作曲技術理論課程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探討了近年來影響高師作曲技術理論課程發展的原因,並對發展現狀進行了反思。以這兩部分為主要內容進行議論,希望以此來提高對高等師範音樂專業中作曲技術理論課程的重視,並促進高師音樂教育課程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師 作曲技術理論 實踐性課程 音樂創作

作曲技術理論課程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課程群體,不僅是音樂創作的重要基礎課程,也是深入學習音樂其他專業知識的重要輔助性課程。作曲技術理論課程的開設,在我國高等師範音樂教育專業中已有了相當長的一段歷史。在教學模式上成功地借鑑了專業音樂院校的課程設定,包含有四門基礎課程:和聲、曲式分析、配器、復調以及一門增強實踐環節的作曲。這種課程配備相對於高師音樂專業而言還是比較合理的。

在國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高師音樂教育的辦學規模和辦學質量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招生人數、師資力量、設施的配備以及課程分類都有了質的飛躍。在這種前提下,作為音樂理論課程中實踐性較強的作曲技術理論課程,按理說也應該更加完善、更加系統,但是從近些年的實際發展與教學效果上來看,情況卻是不容樂觀的。在高等師範音樂專業中所開設的作曲技術理論課程,在發展上正呈現出一種遞減狀態,不但教學進度、教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而且所開設的作曲技術理論課程的門數有了一定的縮減,就連課程的性質也有所改變。至於學生對該課程的實際掌握情況,就更加讓人擔憂了。

一、影響作曲技術理論在高師音樂教育中發展的原因

1.觀念、政策上的影響

當前我國在教育領域所執行的政策,總體上是一種適度調節性的過渡政策,這與我國處於發展中國家的國情是密不可分的。教育的方針卻越來越趨向於科學化、人性化,教育的目標明確為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化的、綜合性人才。對高等師範音樂教育人才的培養,也具有同樣的目標要求。因此,高等師範音樂專業的課程改革有了明顯的變化。為了突出綜合性人才培養目標,公共課程以及選修課程的比重明顯加大,專業課程課時比例相對壓縮了。而在音樂專業理論課程中,作曲技術理論課程的壓縮是最為明顯的。例如,原來和聲課程的課時是108學時,學制為三個學期,課程內容可以延伸至一級關係轉調乃至於和絃外音等章節,但現如今的一些高等師範院校的和聲課程學時標準為72學時,學制一年,內容只能涉及到副三和絃左右,甚至有些師範院校的和聲課內容只講到屬七和絃轉位就結束了。和聲課程內容的壓縮,導致了作曲技術理論基礎的淺薄,也形成了日後對曲式分析、復調、配器等課程學習的隱患。其他的作曲技術課程也與和聲課程有著同樣的待遇,課時減少,內容壓縮。

即使在這種情況之下,在原來的基礎上,繼續減少某些技術理論課的課時,甚至將原來的一些課程性質為必修課的作曲理論課程改為選修課。這些措施和政策進一步壓縮了原本不足的作曲理論課程的分配額度。有些專家學者還建議將作曲技術理論中的某兩門課程合二為一,例如,將和聲、曲式合二為一,或將復調與配器合二為一。更為嚴重的是甚至還建議進行五合一改革,就是將和聲、曲式、配器、復調、作曲合併為一門課程,由一名教師來負責綜合講解。改革觀點上的變化,在傾向性上對高師作曲技術理論課程的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

2.教學環節上的影響

近些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高等師範音樂專業的招生人數有著質的飛躍,幾乎是在成倍地增長,這也就增加了作曲技術理論課程教學上的壓力。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很難對學生進行逐一輔導,難以及時瞭解學生的情況,只有透過課後大量的習題,教師才能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情況。但是,技術理論課程的作業要求教師必須認真仔細地批改,才能發現學生在各個環節所出現的問題,而且要因地制宜地進行修改。可是人數眾多,作業難以及時批覆,這也造成了一些學生在某些章節所發生的錯誤和疑惑不能被及時糾正。作曲理論課程相對比較抽象,對學生的音樂素質要求較高,招生人數的增加直接導致了生源質量下降。學生在學習技術理論課程的時候,理解起來相對比較困難,所以教學很難順利地進行。久而久之,師生在教學上缺乏默契的配合。一些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一些教師也沒有傳授知識的熱情。

3.課程性質上的影響

作曲技術理論是一種邏輯性較強的理論課程。就其性質而言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種類,相當於音樂專業中的“理科課程”。這就要求教學的雙方,都要有比較嚴謹的.邏輯思辨能力和較為準確的計算能力。這種課程的知識積累方式是一環扣一環的,而不是並列式的,一旦有一個環節在理解和掌握上出現了問題,會導致以後很多環節無法順利進行,從而造成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作曲技術理論課程是一種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要求教師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和豐富的創作實踐經驗。但是高師系統的一些作曲技術理論的教師,相對缺乏實踐創作經驗,在一定程度上較難完全滿足技術理論課程性質的要求。這樣一來,課程的講解就相對缺少生動性。這些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作曲技術理論課程的順利發展。

二、對作曲技術理論在高師音樂教育中發展現狀的反思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高等師範音樂教育的整體發展態勢是強勁而有力的。其辦學質量和規模都屬於上升趨勢,音樂教育正在向系統化和專業化方向靠攏,越來越接近音樂專業院校的辦學理念。而音樂專業院校也在擺脫以往單一發展的純專業化模式,逐漸開設音樂教育專業等方向的課程。可以明顯地看到,高等師範音樂專業與音樂專業院校的發展差別正在逐步縮小。

在這種前提下,高師音樂專業開設的課程應該是更加豐富而系統的。然而屬於實踐性基礎學科的作曲技術理論課程,不但沒有得到鞏固加強,反而被壓縮了,這與總體的辦學方針是相背離的。一些專家在對高師音樂教育發展的態度上,認為所培養的人才主要是面向中小學的音樂教師,不必開設過多難度較大的技術理論課程,例如和聲、曲式等課程在中小學的教學內容中,通常是應用不到的。因此,他們認為綜合性的橫向發展可能比專業縱深化發展更為實用,那麼對作曲技術理論改革的二合一、五合一就可以得到解釋了。先不說這種簡化作曲技術理論的觀念是否正確,我們反思一下,難道高師音樂專業所培養的人才只是中小學音樂教師嗎?如果僅僅是以能夠滿足中小學音樂教學的需要為目標的話,那麼高師音樂教育則是一種片面的、狹隘的教育觀念。大學教育的目的,絕不僅僅是傳授給學生專業知識,而是讓學生在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去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高師音樂專業中,作曲技術理論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音樂領悟能力所開設的一種有較高難度的實踐性理論課程。經過這種課程的系統訓練,才能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善於創新的良好習慣,同時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正是因為這樣,這些課程才被稱為音樂中的技術理論課程。同時,高師音樂教育正在朝縱深化發展,逐漸從傳統師範大學向教學科研型大學過渡。在這種趨勢下,音樂專業的研究生髮展規模不斷擴大,而在音樂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就必然會遇到作為科研型人才檢測標準的作曲技術理論考試,沒有紮實的作曲技術理論功底,基本無法透過研究生入學考試,即便是通過了研究生考試,在沒有全面技術理論的支援下,也是一種比較空洞的狀態,很難順利地進行研究生階段的各種音樂科研活動。

在這種情況下,在高師音樂教學的建設中,不但不能縮減作曲技術理論課程的比例,甚至還應該加大教學力度。另外還有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就是高校所開設的專業課程,還應該儘量滿足畢業生的就業需要。當前我國高等師範音樂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基本上可以分為六類。第一類,透過編制考試成為中小學音樂教師。第二類,透過考試進入專業音樂團體,從事演唱演奏專業。第三類,進入機關或事業單位,擔任文藝宣傳等工作。第四類,成為音樂製作人。第五類,自由音樂教育者。第六類,從事其他非音樂專業工作。其中前三種相對穩定,但是職位非常稀缺,難以滿足廣大高師音樂專業畢業生的需求。第五種難以獲得教學資格許可。而第四種就業方向,近年來正處於上升趨勢。這種就業方式屬於創業型,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其主體內容就是一種音樂創作,需要有較為牢固的作曲技術基礎。沒有全面的作曲技術理論知識,想從事此種工作是十分困難的。因此,作曲技術理論課程還可以為學生的就業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

從音樂的宏觀發展上來看,真正推動音樂發展的還應該是音樂的創作。我們從事的演唱演奏、音樂理論研究,終歸要透過具體的音樂作品以及音樂作品所帶動的音樂文化現象反映出來。沒有新的音樂作品問世,我們的音樂活動內容就得不到充實和更好的發展。而音樂創作是一種內心和靈感發揮的創作,並不是音樂專業院校學生的專利。高師音樂專業的學生,有著相對較好的文化基礎,綜合素質也比較全面。很多學生有著無比的音樂創作熱情,但是這個環節必須要有較為紮實的作曲技術理論知識作為保障。如果在課程設定上,高師音樂教育不重視作曲技術理論課程的發展,那麼學生就只能空有一腔熱情,卻無法實現音樂創作的美好願望。所以,作曲技術理論課程在高師音樂教育體系中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基礎實踐性課程。

結語

隨著高等師範音樂教育發展的日趨系統化,課程建設一定會越來越科學,越來越完善。高師音樂教育發展會越來越與專業音樂院校教育發展接軌,形成相輔相成的音樂發展格局,共同促進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相信隨著高師音樂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一定會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質音樂教育人才,使我國的音樂教育事業得以繁榮昌盛。

參考文獻:

[1]田剛.音教專業作曲及作曲技術理論課程/五合一[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5(1).

[2]李廣達.對我國高師音樂教育發展的回顧與思考[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9(2).

[3]管建華.音樂人類學導刊[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

[4]劉鎮枉.中國高師音樂教育發展概況及其展望[J].雲夢學刊,2001(1).

[5]馬達.20世紀中國學校音樂教育發展概況[J].中國音樂教育,2002(1).

[6]陳明陽.加強高師音樂教育師範性的認識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