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機械/重工/工業自動化

工科生機械加工技能提升路徑研究論文

工科生機械加工技能提升路徑研究論文

在機械製造工程訓練課程中,學生可以透過教師的指導對常見型別的機械零件進行加工掌握基本要領:熟悉圖紙、公差設定在零件加工中所起的作用;透過實際的操作掌握基本的加工工藝和刀具的使用知識;使用工、夾、量具對零件進行裝夾與測量,以掌握這些方法對機械零件加工精度的影響,進而提高從單個零件製造到多零件組合成機械裝置的認知[3]。在完成此實訓課程後,學生的動手能力有了明顯提高:能夠自己解決一些常見的小問題;知道如何對小機械裝置進行裝卸維修;懂得如何更換部件對一些機械裝置進行簡單修理,使其恢復使用功能等。此外,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從學校、學院到實訓部門都給予了相應的課程安排,以滿足不同的學習需求[4]。

以本校機電學院為例:在教學班中有普通班、提高班、創新班,透過教學模組的再次劃分有助於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發揮其自身優勢,以滿足學生學習的不同需求[5]。同樣,在機械製造工程訓練課程中也要對相應的實習內容進行相應的規劃和調整,注重訓練專案的先進性、綜合性和創新性。針對不同的教學安排分別設有基礎型工程訓練、提高型工程訓練、創新型工程訓練,從學時數、零件加工的難易程度、機床的使用、人員的配備都有相應的安排,使學生在完成機械製造工程訓練課程後對機械零件加工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實踐能力和工程意識都有了明顯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加強,為之後的學習提供了有力的支援[6]。

在實踐教學的基礎上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知識面和提高動手能力,對學生的學習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都有很重要的'幫助,使學生的綜合能力進一步提高。

(1)網路學習資源網路

學習資源的日益豐富給學生創造了隨時學習和提供專業知識的平臺,作為對實習教學內容的補充和完善,專題技術站的建立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很好的補充和促進作用。其可以彌補時間和空間上的學習距離,多方位多角度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較全面的說明。機械製造工程訓練學習資源可按照各加工工種製作成各種專題站,用深入淺出、易於理解的表現形式對機械加工原理、工藝、操作進行說明。例如“數控銑床站”,就按照教學大綱和實習內容的要求透過文字、圖片和加工影片、程式設計舉例及動畫演示、虛擬操作、測試等模組給學生提供針對工程訓練實訓過程的學習內容,並將知識點作適當的延伸,應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要求,以針對性強為出發點,對學生實習遇到的實際情況多角度地從工藝、操作和加工方面進行分析,使學生的學習涵蓋了課前、課中和課後,其操作的準確性和對加工時問題的判斷及處理能力將有很大的提高,加工和工藝的運用也更趨合理。因此,網路學習資源的使用將成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益補充。

(2)實驗室開放

高校實驗室裝置種類多,效能良好,教師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為學生的學習和自我提高,提供了非常好的技術支援。透過實驗室開放,不少學生再次回到實驗室對學習中的問題進行驗證,機械零件的加工已不僅僅侷限於以前簡單的型別,複雜程度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實驗室開放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教學資源,也可以使學生將自己的設計創意進行實際檢驗,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技術試驗平臺。透過教師的指導,加工工藝的運用更趨合理,經過一段時間的機床操作和零件加工的經驗積累,學生基本可以使用多種裝置完成零件加工,加工技能有顯著提升。

(3)考取專業資格等級證書

學生透過考取資格證書可以提升自我價值,對今後的學習和就業都有很大的幫助,對於機械類學生來說,數控加工的資格證書(數控車床、數控銑床等級證)是許多學生熱衷考取的證書之一。技能提升可使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工藝知識解決加工時遇到的實際問題,熟練使用機械裝置高效高品質完成加工[7]。利用工程訓練平臺進行技能培訓並結合學生所學專業進一步提升其技術水平,與企業用人標準相接軌,可以提高學生的競爭力[8]。而透過理論到實踐的系統學習,絕大多數參加考證的學生能夠熟練地完成理論和加工考核,取得國家勞動部門頒發的工種等級證書。

技能的提升需要有理論知識作為基礎,學習的內容已不僅僅停留在書本和課堂所學的知識,知識的擴充套件從書本延伸到圖書館和網路,不斷的積累可以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透過知識的更新對理論的理解更加紮實和全面,知識點的運用可做到觸類旁通且更善於運用到實際當中[8]。實踐技能的提升使學生的動手能力有了顯著提高,實驗的結果更加準確,有助於對相關知識的驗證和總結;實踐過程更加嚴謹、對遇到問題的判斷和處理更加準確,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敢於嘗試增強了自信[9]。隨著知識與技能的提高,不少學生已經可以加入教師的科研團隊進行一些輔助性的工作或組成團隊進行一些課外小專案小課題的研究,在做專案的過程中由設計、加工到寫分析報告,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論證和修改,不少有創意的設計就在這一步步的學習、實踐和總結中得以實現[10]。在這個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團隊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也使工程意識、實踐能力和技能水平得到穩步提升[11]。此外,不少競賽也是驗證學生綜合能力的途徑,“挑戰杯”、“全國大學生機械設計創新大賽”、“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等,比賽前期的設計方案和參賽人選都要透過學校層層篩選,設計理念、加工操作能力都是考核內容,最後百裡挑一的方案或人選都是學生綜合能力的最終體現[12]。可見對於在校大學生來說,知識的積累和動手能力的不斷提高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這不僅可對應機械類專業以知識加技能型為主的學生,同樣也適用於其他專業的學生。

高校工科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不僅要促進其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提供一個完善的環境,在學習中掌握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發現和解決問題[13]。以提高動手能力和技能提升為教學目的的機械製造工程訓練教學課程應儘量貼近生產實際,充分發揮高校在理論、研究及實踐上的優勢,給予學生系統性和專業性的學習指導,使學有所用,在實踐技能的提高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14]。(本文作者:謝韋蓮、梁焱 單位:廣東工業大學實驗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