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參觀河北博物館有感

參觀河北博物館有感(精選6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參觀河北博物館有感(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參觀河北博物館有感 篇1

期末考試結束後,我參加了我們東風西路小學組織的“相約博物館”的活動。

2月1日下午,爺爺、奶奶帶我和妹妹一起來到了河北博物院。我們參觀了瓷器展廳,參觀了帝俄時代館展,又來到了抗日英雄展館,這裡展出了許多的抗日英雄和打仗的歷史圖片,看到了抗日英雄名錄,我還在抗日時繳獲的日本大炮前照了一張相。爺爺告訴我,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

我和爺爺又來到北朝壁畫的展館裡,看到了非常好看的壁畫,壁畫上有著形態各異的彩色的動物和飄著的彩雲,特別是一隻飛翔的兔子讓我非常喜歡。這隻仙兔有著潔白的身體,長著兩隻長長的耳朵,嘴裡還叼著一棵紅色的仙草,特別是它的兩個大大的有著彩色花紋的翅膀,是我最喜歡的,仙兔的四周還有彩雲在飄,真是美麗極了。它要飛到哪去呢?它可能是飛向人間,給人們送去美好的希望吧!我把這隻美麗可愛的仙兔畫了出來,請老師和同學們欣賞,希望大家和我一樣喜歡它!

參觀河北博物館有感 篇2

期待已久的校外教學日終於來到了,出發時間是早上八點半,我們要到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地方陶藝博物館,一路上,司機叔叔播放關於本地住民的影片,讓我認識許多傳說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射日,內容雖然很誇張,卻讓我領悟到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很快的,我們抵達陶瓷博物館,第一件事是去看陶瓷製作和演進的解說影片,之後我們展開小組行動。我們這一組的組員有智弘、皓瑋、慧玲和品芳,他們都是我的好朋友,真開心能和他們一組!午餐時間到了,我拿出麵包、餅乾、糖果及我的法寶-活果子,大快朵頤的享受這些美味的食物,眼裡更是一邊欣賞的風景。

博物館中展示了許多藝術家的作品,其中我最喜歡的作品是 兩隻老虎,它是個可愛又多功能的水壺,我與妹妹和它合照,希望將這一刻的美好時光記錄下來。還有像碗的陶瓷時鐘和像和果子的杯子的作品也都很棒,這一切真是太美妙了。

下午,我們到了老街,迎接我們的是嗚嗚的火車,同學們都開心的尖叫耶!我跟著老師一起遊逛著陶瓷老街,也欣賞著美麗的景色。許多人買了水鳥笛,它能發出鳥鳴般的聲音,我們合奏著好聽的鳥叫聲,似乎想告訴全世界——我們今天真的很,更期待我們還能有第二次校外教學。親愛的旅遊,我來了!

參觀河北博物館有感 篇3

5月18日,炎炎夏日的下午,老師帶我們去省博物館參觀,感覺就是一個字,累。我們在省博門口站了蠻長時間,都被曬死了,走進博物館第一件時就是找空調,太熱了啊。然後我們就看見了一個大棺材,那是增侯乙的陪葬品,總共有24個陪葬棺材,大大小小都有,然後就看見了很都不同樣式的鼎。

我最喜歡就是編鐘,他於1978年,隨州市城郊擂鼓墩出土了2430年前的編鐘,立即震驚了中國、震驚了世界,被譽為“世界奇觀中獨一無二的珍寶”、“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蹟”。他儲存的十分完整。真不知道他是怎麼出土的。能夠那麼的完整。編鐘是省博的鎮館之寶,還有一個鎮館之寶就在楚文化館中。

走進楚文化館中,看到的第一個就是越王勾踐劍,舉世聞名的越王勾踐青銅劍,1965年12月出土於湖北省江陵望山。看到越王勾踐劍覺得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長不過氣勢還在,還有吳王夫差矛,春秋末期吳王夫差使用的一把青銅矛。於1983年11月在湖北省江陵縣的楚墓出土,僅存矛頭,長29.5釐米,寬5.5釐米,正面有“吳王夫差自乍(作)用”銘文。

裡面還有一個關於水利工程好可愛,好精細,很好玩啊,安豐塘是今天的稱呼,古代的芍陂比今天的安豐塘要大出許多。陂是中國古代特有的一種水利工程,是由人工修造而成的蓄水塘。

還看到有文銅貝是楚國的青銅貝幣,稱為蟻鼻錢或鬼臉錢。1963年湖北孝感野豬湖一次出土鬼臉錢5000枚面文為“咒”字,平均約重4.37克。

這幾個都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是我最喜歡的。總而言之,這次的河北省博物館一日遊雖然很累,但是我覺得很充實,也不虛此行啦。

參觀河北博物館有感 篇4

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被我們銘記心中,歷史的腳步隨著時間的長河源遠流長。作為炎黃子孫,誰不為偉大的祖先創造的成就感到自豪。我們的先人曾經創造神一般,連世界上任何一個邦域都無法比擬的工藝和文學成就,如壁畫,瓷器,青銅器,雕刻等等。今天讓我們領略古時文明,今昔“中國夢”。

給我印象之深刻的是《戰國雄風—古中山國》這一館,一走進這館便有種濃濃的緊張氛圍,感覺一場大戰就要爆發。首先印入眼球的是一排排的山字形的兵器,似乎在歡迎人們的到來,又像是阻擋人們進入。首先我們參觀的是中山墓出土的一些瓷器,發現這些陶器都有一個特點,造型端莊優美,紋飾流暢典雅,色澤明亮,外表光滑細膩等。如磨光壓劃紋黑陶碗,碗的內壁在燈光下光滑剔亮,外壁上捲雲紋和菱形紋;磨光壓劃紋黑陶鼎,鼎蓋上有三個羊角,暗喻三陽開泰,鼎身有許多橫S的花紋,整個鼎身金光四射。這些些足以陶器堪稱中山國陶器奇葩。為什麼這麼說呢?在時間的考驗下,這些陶器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顯得那麼的蒼老,而是越來越明亮,風采依然不減當年。讓我們看到一個鼎盛的古中山國,看到當時的人們過著幸福的生活。當我們正沉浸在古中山國人幸福的生活中,突然產生一個想法,古中山國是怎麼走向衰滅的呢?於是我們就去看了中山國的征戰史,古中山人喜歡狩獵,尚武,擅戰。中山國兵強馬壯,武器裝備精良。先後與一些大國征戰,屢克勁敵,躋身強國之列。最後被趙國給滅了。中山國的兵器有銅劍,銅鈹等。雖然這些兵器隨著時間的流逝都氧化成銅綠,但是仍給人一種他們那種驍勇好戰,愛自己的國家,捨身為己的精神。正是由於這些精神,中山國躋身強國之列。中山人的精神少不了本國文化的薰陶。古中山國接受了中原文明,也遺存了一些自身特有的文化習俗,從出土的文物,上面印有文字,符號。體現了人類文明的發展與進步。

《大漢絕唱—滿城漢墓》,主人公劉勝。在劉勝墓出土了銅鐵,金銀,陶玉,漆木,骨角,玻璃等。種類之繁多,製作之精美,反映了當時的生產力是多麼的.發達,文化的先進,社會文明的發達。其中最吸引人的目光是劉勝的金縷玉衣,小說《盜墓筆記》中把金縷玉衣寫的非常的神奇,使人不禁對金縷玉衣產生一絲絲的幻想。今天總算是大開眼界,看到這神奇的東西,心中頓時浮現出一些《盜墓筆記》中的情景。這衣服做工非常的細緻,一片接一片的用金絲連在一起,可

以看出當時的手工業是多麼的發達,人們的智慧達到那時社會的頂峰。在頭頂下有一個頭枕,可以看到當時劉勝在墓中睡著舒適的覺,睡著沒人打擾的生活。

劉勝墓中還出土了一些車馬,映在我們眼前的是一些餘件裝飾金屬器件,我們站在面前,仔細的觀察這些金屬器件,花紋之優美,形狀各異。當時的人們馬車的結構設計之非常精美,雕刻技術達到了同世紀的巔峰 ,車上的裝飾物更是散發出冉冉金光,讓人回想到漢代時候王室乘坐馬車出行,一片歡聲笑語,在車上盡情的玩耍,喝著小酒哼著歌曲。劉勝墓還出土了一些錢幣,文具,石磨,陶器等,為我們展現出一個繁榮昌盛,經濟發達的西漢風景。

百年奮鬥鑄就歷史輝煌,信心百倍推進復興偉業。此次博物館之行,讓我們對“中國夢”有了更深的認識與瞭解。博物館陳列的一件件物品,不僅僅是歷史的遺蹟,也是先輩們夢想的凝結。如今的我們,更應志存高遠、奮發圖強、開拓創新,將“中國夢”變成我們自強不息的不竭動力,牽引我們向前行的腳步。

參觀河北博物館有感 篇5

今天我們班所有同學在班長等班委的組織下去參觀了黃驊博物館和河北海鹽博物館,增強了我們對黃驊歷史的瞭解,同時也增強了我們對黃驊傳統文化的認識,讓我瞭解到黃驊是以人名命名的,英烈垂青史,浩歌貫長空,黨和人民永遠不忘黃驊同志的豐功偉績,為了紀念黃驊烈士,邊區政府於1945年8月,決定將新青縣正式改名為黃驊縣。

在此次參觀博物館中對我映像最深的是黃驊博物館為仿明清式四合院建築。博物館內設有四個展廳,“序廳”、“歷史文物展廳”、“海洋生物廳”、“陳茂才書法藝術展廳”。 序廳,運用淺浮雕的藝術表現手法,以“九河歸海 豐饒福地”為主題,用10幅大型圖片再現了黃驊悠久而富有文化底蘊的歷史和多彩而充滿生機活力的現狀。

歷史文物展廳,本著向觀眾傳播歷史文物知識的原則,選擇各時期有代表性的文物進行展示。展廳劃分為石器、青銅器、陶器、瓷器、石造像、玉器、錢幣、海底打撈9個展區,展出黃驊市境內出土文物600餘件。另外,在單體展櫃中,展出臺商劉正銘先生捐贈的鷹嘴龍化石。

海洋生物展廳,設計新穎、構思精巧、內容豐富,集趣味性、知識性、互動性於一體,設定了海洋生物電子圖書館、遊戲互動區、珊瑚群區等。展覽透過動漫、場景復原等多種形式,運用多媒體技術,採用真實標本還原海洋生物的生活場景,展出鯨鯊、蝠鱝、海豹、中華鱘、翻車魚等大型魚類標本100餘種,龜類3種,以及貝殼200餘種、海藻40餘種。 陳茂才書法藝術展廳,展出陳茂才書法作品20餘幅,並運用圖片和多媒體介紹了其藝術人生中的書法創作、義書助教以及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等。

在黃驊博物館旁邊的河北海鹽博物館是河北省內首家鹽業博物館,也是目前國內鹽業博物館中資料最為豐富的博物館。該館以全國各地的鹽業資料為基本展示內容,以"翔實的內容,藝術的構思,高科技的手段,互動的參與,精美的場景"為特色,注重科學性、人文性和趣味性,寓教於樂;以多種高科技的技術手段為支撐,生動的再現了我國自4000多年前就開始的鹽業生產和鹽民生活的多層文化全貌。展覽展示了海鹽、湖鹽、井礦鹽等鹽種,鹽與人生活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透過運用三維、動漫、場景復原等多種形式,運用聲、光、電多媒體技術,突出觀賞性、互動性,體現高科技化、藝術化、個性化、人性化,以文物為主,以電腦噴繪、燈箱、圖片、雕塑、場景、模型、影視播放、多媒體等手段為輔,合理利用現代材料,恰當地運用燈光的渲染作用,突出中國鹽業的輝煌成就,展示鹽業在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展覽分序廳、華夏鹽蹤、當代鹽業、神奇的鹽四個部分。

海鹽博物館一層共有兩個展廳:序廳和華夏鹽蹤展展廳。序廳透過淺浮雕的形式,分階段的著重講述了我國四個主要鹽種有關的傳說、故事,並展示了我國曆史上的二十件大事和我國當代鹽分佈情況;"華夏鹽蹤廳"從鹽業考古說起,逐漸展示了我國鹽業生產從煮海為鹽到曬制的發展歷程,紛繁複雜的歷代鹽政、鹽戰,豐富多彩的鹽文化等內容。透過海南硯曬、浙江板曬、長蘆灘曬、芒康曬鹽、乾隆下江南等大量的場景,運城池神廟的模型、管仲、顏真卿雕塑和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等,形象的再現了我國古代鹽業生產的盛況,並體現了鹽商階層對我國建築及文化的影響。

海鹽博物館二層是"當代鹽業展廳"。展示了中國當代各個鹽種的生產狀況,重點展示了全國各主要產鹽省份、主要鹽場鹽業生產和鹽化工等內容。展出了各地大量的鹽產品、鹽化工產品,並透過影片點播的形式,展示了當今我國各主要鹽場的狀況。隨著我國鹽業經濟規模的不斷壯大,中國確立了世界鹽業第一大國的地位。

海鹽博物館三層是"神奇的鹽"展廳。以人文關懷為重點,突出鹽與人的關係。重點展示了鹽在人的生活中的各種用途。在這個展廳內詳盡的介紹了鹽的分類、鹽的妙用、鹽與美容,及世界各地的鹽等相關內容。運用了多媒體互動技術,增加了親和力,使觀眾在學到各種實用知識的同時,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在這個展廳內還展出了大量鹽的衍生產品,讓人在耳目一新的同時,切身體會到鹽的無盡用途和真正魅力。

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後我們結束了參觀,透過這次的文化燻醄讓我見識了很多。瞭解明白了黃驊歷史,紀念是為了更好地開創未來。這次的參觀使我感受到了快樂,收穫到了幸福。真是讓我大開了眼界,增長了知識。黃驊博物館之旅,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的思想和情感在次奮發!

參觀河北博物館有感 篇6

十一到石家莊玩,第二天擠在中午退房前去了河北博物院。離賓館不遠,走著去的,到的北廣場,看到了不少遊人和廣場鴿。

河北博物院新老館並立,老館在北,新館在南,兩邊都有自助取票機,刷身份證可得,免費。老館在舉辦十八大以來成就展,新館是常設的歷史文化展覽。

新館一層是主題館,分別是曲陽石雕、北朝壁畫和名窯名瓷。二三層是河北特色文物展,分為石器時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趙故事、戰國雄風——古中山國和大漢絕唱——滿城漢墓。這裡的藏品還是很豐富的,有十大鎮館之寶,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長信宮燈。

館裡有不少義務講解員,帶著紅袖章,態度熱情,講解專業。只要進去早,裡面人並不多,商店的東西也比較有特色。

很不錯的一家省級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