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上海版《六個孩子的故事》教學設計

上海版《六個孩子的故事》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六個孩子的故事》是捷克著名作家伏契克的作品。課文描寫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轟炸西班牙,遠在捷克的六個孩子賣掉自己的心愛之物,捐錢到前線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反映了孩子們對法西斯的憎恨和對西班牙孩子的同情。

反法西斯這樣重大的主題,透過六個孩子,透過賣玩具這樣的小事,瞭然無痕地得以凸現,充分體現了作者構思的巧妙。故事雖然細微,但卻震撼人心,讓人讀了久久難忘。

本文是自主閱讀課文,要讓學生自己讀通、讀懂、讀好,教師的角色是適當講解、適時提醒,恰當點撥,引導學生藉助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自己來讀懂,給學生充分讀書、思考、表達的機會。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獨立閱讀的能力,能在預習中完成詞語的理解,理清文章條理,體會文章情感,但學生概括長文主要內容的能力還欠佳。所以在教學中,重點就是讓學生透過重點語句的品析,深入人物內心世界,與人物心靈對話。同時,現在的孩子,在家庭條件來講,都比較優越,他們對於文中所描述的貧困條件是無法理解的,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入課文情景當中,讓學生能入情入景體會六個孩子的內心世界。同時讓學生感受捐獻不在於價值的高低,而在於幫助別人的那份的情意,懂得“禮輕情意重”的道理,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自主理解並積累生字新詞。

目標二:聯絡課文內容,理解內涵豐富的句子;根據提示語,有感情地朗讀描寫人物語言的句子。

目標三:根據人物的特點和特定的情景,展開合理的想象。

目標四:感受六個孩子對法西斯的憎恨、對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四、教學設計

研究教材制定教學目標後,我對教學進行了如上設計(詳見關於教案設計部分),著力體現如何利用文字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的訓練。

一、利用文字訓練學生的概括表達

我們觀察到的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複雜紛紜的社會現象,閱讀的`成千上萬的文字材料,都需要用簡要的語言把它們的特點表達出來,這便是概括。要把一段較長的文字用簡潔的話敘述清楚是學生語言表達上的難點。本篇課文很長,所以為了幫助學生降低概括的難度,設計了填空練習,並透過總結讓學生明白以寫事為主的文章,重在記敘事情發生、發展、結果的全過程。閱讀時,我們要弄清楚事情發生的“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理清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敘事的重點。以此達到利用課文這一例子,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

二、利用文字訓練學生的感悟表達

教給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努力提高學生自己讀懂課文的能力也同樣是語言文字訓練的重要內容,不應忽視。在課文教學中巧設話題,引導探究,展開討論;在討論中訓練語言,在語言訓練中滲透人文內涵。這樣,既訓練了語言,又訓練了思維,更賦予學生人文靈魂。在本課中,為了能起到長文短教的目的,幫助學生感悟六個孩子的品質,我設計了“你覺得哪個孩子最了不起,為什麼?”這一問題,讓學生根據文章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在自己的語言表述中感悟文章的中心。

三、利用文字的空白點訓練學生的想象表達

文學作品的基本特徵是形象性。怎樣才能讓學生透過語言符號感受到作品豐厚的形象呢?這就要靠想象訓練。葉聖陶先生曾說:“我們鑑賞文藝,最大目的無非是接受美感的經驗,得到人生的受用。要達到這個目的,不能拘泥於文字。必須驅遣我們的想象,才能夠透過文字,達到這個目的。”本課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體會“哨子”這一普通的東西的寶貴之處,設計了“聯絡生活實際,想象一下:依沃塞夫平時用哨子可以幹什麼呢?”這一練習,學生透過想象理解了哨子可以給孩子們原本寂寞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所以哨子雖然普通,但對於孩子們來說卻是寶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