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電子技術/半導體/積體電路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電子基本電路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電子基本電路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整流濾波電路的安裝與除錯是電子基本電路課程中的一個基礎內容,也是學生學習電子電路並進行實訓的基礎模組。

本文針對電子基本電路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就如何在中職電子教學中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進行初步的應用嘗試,從教學內容設計、環境創設、分組實施、效果評價等方面入手,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學以致用。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在新的課程改革中,教師需要改變舊的教學理念,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做到學以致用。如此必然引起教學方式的改革。

行動導向教學法源於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是以活動為導向的,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法,透過專案教學、案例研究、角色扮演等教學樣式培養學生的職業行動能力。

一、傳統教學法與行動導向法的比較

1.傳統教學法的不足

在傳統教學中,一般是教師按照教材的順序及教學大綱要求進行按部就班的理論教學,再根據情況進行少量的操作,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被動地接受和積累知識,理論和實訓是相互割裂的。

在理論學習階段,學生只是機械地將知識儲存起來,可能沒有深刻地理解消化;在實訓操作階段,學生只是簡單地照搬電路,對於操作的內容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導致的結果是學生對於安裝的電路及測試的資料並不是很理解,若發生故障就會出現無從下手的狀況。

同時,在整個過程還是以教師、課堂和課本為中心;“教”與“學”的關係依然偏重於教會,缺乏互動性,從而抑制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散思維;缺少對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從而導致學生踏入企業後很難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知識去解決問題,而需要企業進行第二次培訓,也違背了新課改的要求。

2.行動導向法的優點

行動導向教學法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它以學生為中心,以行動或工作任務為主導方向,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它的教學目標不是看排名而是看職業行動能力,而是以學生行動的積極改變為教學的最終目標,其教學內容不是單一的學科內容而是多學科的融合;教學模式不是簡單的羅列而是做有效的引導;過程不是講授、習題,而是由資訊收集、計劃、決策、執行、檢查、評估幾個環節組成;教學評價不是分數而是學生髮展。

它克服了傳統教學中教師單方面教,學生被動機械地學的缺點,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以啟發、多向性的交流來完成內容的學習,從而有助於學生對於知識的充分理解和吸收,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實踐能力、協作能力和探索能力,播下了創新的種子。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電子基本電路中的具體實施

1.差異目標 分層任務

在一個班級內,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有學習領悟能力很好的學生,也有較薄弱的學生。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特點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需要因材施教。因此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就要考慮各個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體現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根據這個特點設計分層任務,可以使得在同一課堂中不同的學生均有合適的目標,以達到不同的收穫,從而引導學生的發展。

下表是筆者對整流濾波電路這一專案中的知識點進行分解,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的原則而制定的分層任務。

表 整流濾波電路的安裝與測試

任務 知識目標 能力目標 情感目標

任務一:

1.半波整流電路的安裝與除錯

2.橋式整流電路的安裝與除錯 1.掌握半波整流電路的工作原理和相關引數

2.掌握橋式整流電路的工作原理和相關引數 1.掌握相關元器件的識別與檢測

2.熟悉手工焊接的技術

3.掌握電路的佈局與佈線安裝

4.掌握示波器、萬用表等儀器儀表工具的使用

5.學會進行電路的測試和故障排查 1.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精神

2.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

3.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任務二:

3.半波整流濾波電路的安裝與除錯

4.橋式整流濾波電路的安裝與除錯 3.掌握半波整流濾波電路的工作原理和引數

4.掌握橋式整流濾波電路的工作原理和引數

任務三(拓展任務):

5.帶負載和不帶負載情況下,半波和橋式整流、濾波電路的除錯 5.掌握帶負載和不帶負載狀態下,電路的相關引數

2.分組設計 實施任務

在課堂中,教師對專案進行介紹,佈置任務,學生收到相關資訊並對資訊進行分析和整合。學生可以透過自主學習或與他人溝通後根據任務設計電路。這個過程由學生自主探索,獨立完成任務,以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協作學習需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因此,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平時表現,個人基礎進行平均分組,大概4~5人一組,由專業知識較為紮實且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組長。要求小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協作完善電路設計。做好設計後,由教師檢查指導,若電路不合理則及時修改。比如在整流濾波電路的設計過程中,如何將任務一、二中的兩個電路整合在一起是難點,若設計不合理往往會導致電路佈局佈線不合理,也可能導致安裝過程中出錯率增加,因此合理的設計尤為重要。而一般學生都能進行簡單的設計,組內的協作可以設計出一個最為合適的電路。

在確定合理的'設計方案後,學生再分個人進行電路的安裝。在安裝過程中遇到困難可先進行組內互助,再求助老師。教師在電路安裝過程中要密切注意學生的操作情況,一方面要及時給予解答,比如有些學生在某一個點上花費較長時間仍不得要領時需及時指導;另一方面督促學生,避免個別學生偷懶不操作或是不透過思考直接照搬其他學生的電路。

安裝與測試的過程,由於學生的基礎不同,個體差異較大,因此對於小組內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進行拓展練習,同時也擔任小組內的“小老師”,指導組內成員的任務完成。如此既可避免個別薄弱學生的自暴自棄,能及時跟上教學進度,也讓“小老師”在完成基本任務要求外仍有提升,也在當“小老師”的過程中鞏固知識,體驗成功的喜悅。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透過自主學習掌握了教學知識點、增強了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又透過組內的協作加強了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競爭意識。教師對於課堂的有效組織,可以提升教師和學生行為的有效結合,從而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

3.以評促教 總結提升

最後的檢查評估階段對於行動導向教學法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部分。傳統課堂中教師是評價的唯一人,學生是被動地等待評價,而一個課堂40~50人,教師一一評價過來需要的時間往往不單單是一兩個課時,同時也會影響課堂秩序的管理,而學生等待評價的時間過長,不能及時得到有效反饋會降低其積極性。新課改的評價強調對學生的多方共評,學生既是被評價者也是自我評價者。一般評價階段分為四步走:個人自評、小組內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

教是為了不教,但不教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透過合理有效的自主學習,讓學生能進行正確地評價自己,教師透過引導學生自評,可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評之後透過小組的互評讓學生在評價中進行相互學習,互勉共進。其也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促進學生的反思和自我發展,從而構建一種平等民主的機制。最後的教師評價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以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

評價之後教師進行總結,這是一個提升環節,可以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點進行一個有效梳理,以達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而學生則透過實訓報告進行自我總結,透過反思後提高,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

三、小結

透過在整流濾波電路的安裝與測試中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將原有的知識進行解構、重構之後,進行合理的任務設計,將技能與知識有機融合,透過完成設計、安裝、測試與評價,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升了學生的參與意願和自主學習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同時,筆者也深刻體會到要應用好行動導向法,需要教師的精心規劃和設計,以及教師個人的課堂控制能力和知識實踐水平的深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