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清明節

清明節前憶祖母的散文

清明節前憶祖母的散文

奶奶去的時候,我還在工地上班。接到電話趕緊扔下手頭的結算資料,打了計程車匆匆趕回去。

車子行至蒼底崖下,秋陽杲杲,西崖肅穆寂然無聲。萬千悲痛溢滿心扉,眼淚奪眶而出。

行至老家小巷,鄰居親朋親熱招呼回屋,滿場悽然欲覺悲情難忍,門扉白紙飄飄,一片皓素,一時無語凝噎。踉蹌走上階前,看到棺木赫然,幾天不見奶奶已陰陽兩隔,再也聽不到她的噓寒問暖,再也看不到她的音容笑貌,我嚎啕大哭,訴不盡奶奶的大恩大德,喚不醒奶奶慈愛的容顏。

奶奶和我相伴生活34個春秋,從我斷奶起一直跟在她身邊,我們姊妹三個都是在她的大炕鋪上長大,直至結婚成家才離開。奶奶對我們的養育之恩終生難忘,件件往事浮現腦海,歷歷在目……

記得小時候,大概是4歲。冬季暖陽下,我獨自一人在土巷的矮牆上玩耍,奶奶拉著我的手回到家,做了一碗底的蔥花白麵條,因為我身體柔弱,小病小災不斷,奶奶給我單開小灶。在那糧食欠缺的年代,能吃上這美味是何等的不易。奶奶只是嚐了一下,看著我全部吃完,她方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奶奶為人和善,是非分明。記得有次上學歸來,在巷道奔跑瘋玩,不小心用掃帚砸傷了別人家的小雞,我跑得快,也沒人被發現。奶奶聽說後批評了我,領著我去給鄰居賠情道歉,言辭之誠懇,身段之低下令我動容,深受教育。

冬季早上上學之前,奶奶常常把烤好的饃饃用被子捂好,放在炕上火后角,又裹上棉布手絹,塞進我們書包。叮囑路上快點吃了,別涼了。

放學回來,熱水給我們洗臉洗手。那時候的娃娃冬天手上大部分都有皸裂和凍痕,黑乎乎刺啦啦的手背那是普遍現象。而我們在奶奶的精心呵護下,熱水洗乾淨,抹上蛤蜊油。白皙光滑的小手,令同伴羨慕,交口稱讚。

有一次我感冒發燒,請假回來躺在炕上,不想吃飯。奶奶給我炒了一個雞蛋,自己也只是用筷子頭蘸一下嚐個冷熱,遞給我吃完,自己卻捨不得品嚐一星半點。

奶奶一生勤勞,有幹不完的'家務活。家裡8口人的一日三餐,頓頓要做。打掃清洗樣樣不少。特別是土地下放後,花生綠豆芝麻棉花收穫進院,家畜每日要餵養,奶奶晝夜忙乎,一身土塵,毫無怨言。也沒有因為年齡大而多休息片刻。

奶奶逢亂世,少年纏過足,歷經成長過程中的非人磨難。長大又經歷國破政亂,日寇橫行土匪肆虐,為此逃過難,受過怕,身心交瘁,苦難重重。

奶奶晚年是幸福的,趕上了土地下放,糧食滿屯的好時候。看到了改革開放後新時代盛世的曙光。家裡有了彩電、摩托,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強。美中不足的是,我和爸都在外幹建築,一兩個月才能回家一趟,奶奶要忍受孤獨和寂寞。

記得我在本省打工,月末回家。那天,奶奶總是上午就端坐於家門口等候。當我揹著包包走進巷口,總會看到奶奶熟悉的身影,遠遠的見我走近了,高興的告訴別人: “我的娃回來了。”隨機起身,跟我回屋。給我倒水端飯,詢問在外的境況。

當我奉上外地的特產,奶奶自豪的接過,慢慢開啟,細細品嚐,眼裡噙著喜悅的淚花。欣慰於我們的孝順,滿足於團聚的幸福。

奶奶年歲大了,思想上卻能與時俱進。能看慣時代進步後人們的穿著打扮,能包容拜金時代人們的急功近利。

奶奶慈祥和善,對待三代的家人,寵愛有加,小錯小誤,從不責備,她懂得經過歷練才能讀懂生活的本質,不需要以輩分和高齡對晚輩多加指點和影響,要靠他們感悟得以提高。

奶奶能讀懂我們小輩的心,小心翼翼的呵護我們幼小的心靈,我們有啥期望有啥希冀她都能千方百計的滿足,恐怕傷了我們,恐怕我們的心願得不到滿足而心存遺憾。比如,想要一件玩具,想要一件文具,從不吝嗇從不猶豫。

奶奶寬容大度,不拘小節。我們小時候玩過彈弓,玩過洋火槍,奶奶從沒有阻止,從沒有反對。做彈弓時,還給我們剪過膠條,對我們偷拿火柴也沒有過任何意見。她知道貪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不能加以抑制和阻礙。

奶奶對我的後代更多了幾分溺愛。我外出打工,兒子週日來玩,奶奶費盡周折做好吃的飯菜款待,小孩子想買啥也是掏出積蓄於以滿足。下雨天更是帶上雨具到學校門等候。

光陰荏苒時光匆匆,掐指一算,奶奶離開我們已經快20年了,如今我已兒女成人。20年的風雨中,我和奶奶常於夢中相見,訴說久別的離情,她要離開,我苦苦哀求,難捨難分,幻想變境成真。醒來不覺淚水漣漣浸溼枕巾。思念之情揮之不去,無法平靜。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今年又到清明時,遠在千里之外的我,工期緊張無法脫身,佇立乳山腳下遙望西方,我多想:? 回到家鄉,清鋤墳頭雜草,培幾鍬新土,供奉子福蒸饃,跪在墳前,燒幾疊冥幣和幾件衣服貢品,奠上酒燃上香,與祖母、祖父及祖先,心靈相通,說上幾句心裡話,默默祝願遠在天國的奶奶,一切安好,永遠和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