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圖形影象/多媒體

多媒體對小學英語教學的作用論文

多媒體對小學英語教學的作用論文

一、多媒體的設計要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多媒體的設計應依據學生學習的需求來分析,並採用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使教學效果達到最最佳化。多媒體教學的手段能化被動為主動,化生硬為生動,化抽象為直觀,化理論為實踐。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他們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但直觀的操作演示可以彌補這項弱點,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對此,學者們已漸有共識:“這種直觀生動的教學形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引發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教學設計過程中,一方面,要運用多媒體的功能優勢,將課本中抽象原理形象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另一方面必須讓教學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要多為學生創設動手操作的機會。例如,在教學Howmany?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設計了一次動物聚會,森林裡有很多小動物,有些透過圖片來呈現,有些透過動畫來呈現。我帶領學生邊欣賞多媒體演示邊複習了小動物的單詞,然後引導學生猜每種小動物都來了幾個,透過猜測的方式,強調複數的用法。這裡我使用了PowerPoint連結的方式,讓學生像在欣賞魔術表演一樣,使其出於好奇而變得主動。透過設計符合學生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的多媒體教學內容,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自我建構和內化。此外,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還格外重視評價的作用,而多媒體技術在這方面也表現出獨特的優勢。不論是學習單詞、句型,還是與電腦進行互動交流,每個知識點都有圖案背景,並提供過程性評價,隨之出現的'評價語言和動畫無不讓學生興奮異常。這種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個性化特徵的內容設計與反饋,不僅使學生們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更達到了快樂互動學習的目的。

二、多媒體的應用要適時、適度和適量

資訊科技整合於課程不是簡單地將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而是高層次地融合與主動適應。必須改變傳統的單一輔助教學的觀點,創造數字化的學習環境,創設主動學習情景,創設條件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接觸資訊科技,讓資訊科技成為學生強大的認知工具,最終達到改善學習的目的。為保證多媒體與英語教學有效的融合,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應用的效果,在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設計過程中,要遵循適時、適度和適量的原則,即在恰當的時間選擇合適的媒體,適量地呈現教學內容。在設計多媒體的過程中,要把握教學時機,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決定了多媒體運用的最佳時機也不同,精心策劃才能妙筆生花,不能為使用多媒體而使用,不要一味追求手段的先進性、豪華性,而造成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畫蛇添足。這就要求教師熟悉多媒體的功能和常用多媒體的種類、特點,以便在教學設計和應用過程中將多媒體與課程學習進行有效地融合,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Whattimeisit?這一知識點時,傳統的英語課常常是藉助鐘錶或模型來解釋某一時刻,講解整點、幾點幾分、差幾分幾點。仔細剖析後不難發現,這樣的設計顯然忽略了學生已有的對鐘錶的感性認識,而運用多媒體來設計這一教學環節,可以再現生活情境,取得絕佳的效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的教學模式包含以下幾個部分:

(1)情景匯入,說出自己喜歡的電視或廣播節目的播出時間;

(2)直觀呈現,電視或廣播播放的時鐘畫面;

(3)理解掌握,運用多媒體設計出放大的鐘面,不同時刻顯現出位置不同指標的介面,便於形象記憶;

(4)拓展運用,利用多媒體創設出現實生活場景,讓學生說出不同時刻,實現教學的生活化。

透過採用以上教學模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以及輕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入手,應用適時、適度和適量的原則,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直觀形象、動態呈現等優勢,而且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概念理解與建構。

綜上所述,多媒體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應用過程中,要將媒體技術特點與教學目標相結合,遵循適時、適度和適量的原則,設計符合學習者認知規律的教學內容,進而實現媒體技術與教學內容的有效融合。科學實踐證明:學生能記住課堂閱讀內容的10%,聽到內容的20%,看到內容的30%,交流過程中所說內容的70%。這一統計如果是可信的,那麼使學生多感官接觸知識必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豐富的視覺內容無疑會成為多媒體教學的助推器。此外,對於多媒體的運用,不能僅僅看做是輔助教師“教”的演示教具,而應當更強調它們作為促進學生互動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並將這一觀念牢牢地、自始至終地貫徹到教與學的各個環節之中,讓課堂教學由傳統的“認知型、灌輸型、封閉型、統一型”向“視、聽、說”的多維教學模式轉變,讓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在課堂上得以體現,聽、說、讀、寫綜合訓練得以加強,人文教育思想得到滲透,真正實現英語課堂上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諧高效、主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