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教師教學用書》讀後感

《教師教學用書》讀後感範文

在這次讀書活動中我們備課組教師根據本組確立的"新世紀小學數學教材主題圖處理有效性研究"的小專題開展了讀書交流。"主題圖"是"北師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實驗教材編寫的一大特色其意圖在於體現《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的基本理念。然而由於"主題圖"以"場景"的形式來呈現學習素材雖然富有兒童情趣和豐富的現實意義有利於調動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但其豐富的內涵有時會使教師難以理解和把握這給教師的教學組織和實施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怎樣理解主題圖的用意為教學服務呢在實踐中我們深刻的感受到一定要會讀《教師教學用書》。

在教學用書中談到現在使用的教材是第三版實驗教材由多位數學家教育家和特級教師編寫而成。所以教材中的每一個主題圖都是經過他們潛心研究積極實踐而定的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了豐富的可資借鑑的課程資源。這讓我想起了以前也埋怨主題圖產生的歧義和不合適而不深入的去吃透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就盲目地進行改編結果適得其反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課堂上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出示主題圖後就問學生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學生的回答往往是天馬行空漫無邊際達不到教學目的浪費時間。所以理解"主題圖"的意義是教師把握教學目標有效實施教學過程的前提。其意義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從認知心理的角度來分析教材"主題圖"提供的情景與學生原有的`哪一種生活經驗有關可以引導學生從哪個角度去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二從數學學習的角度來分析透過教學能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哪一些數學知識是否有利於學生再創造獲取更為豐富的知識。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第九冊《動手做》一課中教材創設了一個"動手做"的情境"用一塊平行四邊形的木板做一個儘可能大的長方形桌面該從哪裡鋸開呢"旨在讓學生知道只要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一個頂點到對邊畫一條垂直線段鋸開再平移到另一邊就可以拼成一個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從而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初看這個問題很簡單。再想要讓學生把這個平行四邊形拼成一個面積相等的長方形首先要理解什麼是儘可能大否則學生的做法千奇百怪達不到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