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哲學

中國茶道哲學思想研究論文

中國茶道哲學思想研究論文

摘要:中國茶道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道所蘊藏的思想文化內涵,是中國傳統儒家思想與釋、道兩家思想的綜合,因此,茶道中也蘊藏了極為豐富的哲學思想,正所謂悠悠一片茶,穿越千年風霜與塵土,經歷了時間滄桑,凝聚了中華民族奉獻、繁衍的不變品格與精神,這些精神內涵奠定了茶道的哲學基礎,從宏觀角度來看,中國哲學關注主體,將道德與生命體驗、感通之情作為重點。這種感通不單單人類之間的,也體現在人與物之間,所以,人性與茶性之間有著很多相似之處,研究有關茶的哲學,就必然要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母體中國去尋找。

關鍵詞:中國茶道;哲學;思想

中國茶道不斷髮展,在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中充當著不可取代的角色,中國茶道對“儒、釋、道”三家思想有集中體現,中國茶道的哲學思想也同樣是在這三種思想基礎之上孕育發展起來的。研究中國茶道中所蘊藏的哲學意蘊,不但對中國茶道能夠做出更加全面的認知,對中國茶文化內涵的系統化發展也有著巨大意義。

1茶道思想概述

茶文化起源於我國上古時期,在唐代興盛,在宋高度普及。我國人民自古以來都有飲茶的習慣,茶文化在我國有著4700多年的歷史,可見茶文化的底蘊深厚。值得一提的是,茶文化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其思想內涵與教育之間有著很多共通之處,茶文化最開始的興起,得益於文人雅士的推崇,所以說在當今高校教育中引入茶文化,從茶文化角度來說是一種傳承和發揚,從教育角度來說,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修養,是奠定學生未來學習以及工作良好心態的手段,也能夠把幫助學生完善人格,樹立更加積極、正面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翻滾,我國茶道精神也被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現代眾多茶文化愛好者對中國茶道進行了深入分析,並且大部分的學者認為現代茶道精神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和”,它與現代中國社會主義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相契合,具體來說這個“和”可以理解為“和諧”,也可以立即為“天、地、人三者合一”,象徵宇宙萬物的和諧統一,而這種“和”的精神,在當代的內涵十分廣泛,包括祥和、共和、人和、政通人和以及內和外順等等,所以說一個“和”幾乎涵蓋了茶道中的各方面思想,也包容了“敬、怡、真”等內涵,將其作為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也不為過。

2中國茶道哲學思想分析

2.1茶與“和諧中庸”文化理念的精神契合

茶文化中的“和”思想貫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深深植根於中國人的血液中,在《說文》中對“和”有這樣的解釋:相應也,也就是相互合適的,相互協調、不衝突的意思。儒家思想以“和”為主,“和”的思想在自然、社會以及人生的各個方面都適用,萬物調和、萬事興和,才能夠促進一個國家的“風調雨順”,一個民族的“興旺發展”,“和”是理性的,是一種節制,一種氣度,個人與社會的和諧,也是儒家思想的體現,在唐宋時期,茶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發展,因此“和諧”思想也開始在中國更多的領域達到體現。中國的茶,不管是自然屬性,還是社會功能,都具有“和諧統一”的哲學思想。首先,從自然屬性來看,不管是茶的生長環境,還是採摘時間,都提出了“和”的理念。茶樹,最適合在“陽崖陰林”地帶種植,將就陰陽和諧,在最合適的時間,進行種植,才能夠獲得最好的效果。在整個茶事過程中,從茶器到飲茶的禮儀,都有一定得動作要領,無不體現儒家的電壓風韻以及中和之道。茶是溫和的,色香味能夠為人不同感官帶來不同的享受,在和諧社會發展過程中,社會功能方面,茶成為了維繫人類情感的手段,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穩定社會秩序,成為了社會發展的基礎,一杯熱茶,人們思維能夠得到有效溝通,情感也能夠獲得交流,這就是一種不衝突、不狂躁的理想社會境界。而中國茶文化經過千百年來的發展,早已將中華民族的獨特處事觀融入了其中,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將就以和為貴,崇尚和平。中華民族是從封建社會,逐漸走入社會主義社會的,這與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密不可分,中國不僅對外堅持和平,對內也在倡導營造和諧社會,提成“求同存異”,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都是和平相處,公平、公正的,文化上同樣如此,中國擁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有強大的包容性,在日常生活中,人民也總之不自覺的尋找這種“和諧”的生活之道,從宏觀角度來看,個人的分庭抗禮,是不被認同和提倡的,這與中國人整體思維有直接關係。相對來說,西方人比較喜歡使用法律,喜歡打官司,而中國人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是不會選擇“傷和氣”的。在個人價值追求上,茶文化經過了歷代文人的推崇和渲染,為提升到了一個精神領域。茶在操守,勵志以及雅緻方面,都被歷代茶人所推崇,茶是聖潔的,是包容的,是不可侵犯的。茶的精神也不會因為世事變遷而受到影響,同樣的,擁有茶一樣品質的人,也不會因為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自我,樸素純真,不譁眾取寵,才是中國人所追求的和諧統一與真善美,這就是人生哲學的最高境界。

2.2茶與“天人合一”思想的會通

從“天人合一”的角度分析,中國哲學中的宇宙觀,就是生生不息、大化流行。中國的哲學家在研究宇宙的時候,會將宇宙與人生結合在一起,這是一種“統觀”,“會通”的方式,將目光放在了天地人我都在不同系統中,認為宇宙中的各個要素都是相互聯絡,相互依存的,因此,中國哲人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天與人、天道與人道是相通的,能夠達到和諧統一。西方人認為,自然就是人的外在世界,是獨立存在的。但是中國哲人卻認為,自然與人是不能分割的,古人總是將情感融入景色描寫中,茶與宇宙精靈都是相通的,這就是茶的清、雅之性,飲茶同樣需要在一個幽靜、雅緻的環境和心態下,從忙碌的生活中跳脫出來,擺脫生活的枷鎖,這樣身心才能夠達到解放,才能夠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國有很多文人雅士在現實生活中不得志,也會將自己的理想寄託於自然山水以及品茶中,想要在這個過程中達到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蘇軾,蘇軾一生坎坷,但是性情卻十分豁達,陸游、辛棄疾同樣鍾愛茶文化,並將自己難以抒發的報國之情融入到了品茶的意境中,從中尋求精神的寄託。在當代社會中,物慾橫流,人們的生活節奏越加快速,爭名奪利,使人身心疲憊,同時很多違背道德行為也不斷出現,這些行為不僅違背了誠信原則,也威脅到了同胞禮儀。在研究茶道哲學,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應該重點普及茶文化思想,透過文化薰陶,感染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使人們能夠不斷反省自己,理性的思索人與自然、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真正做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2.3“茶禪一味”的思想

中國茶道的建立與發展,都是從僧侶開始的,因此茶道中最突出的文化思想內涵,就是“禪”,中國茶道的“禪”的思想不僅在中國產生了悠久的影響力,同樣影響了其他國家的茶道哲學形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本,日本的僧人從中國寺院中將茶種以及種茶的技術帶回了日本,因此日本茶道的源頭是中國寺院。村田珠光從日本高僧一休宗純那裡獲得一張中國宋代著名禪師圓悟克勤的墨寶,從這張墨寶中,他參出了“禪茶一味”的境界,此後將其不斷髮展起來,並作為日本茶道文化的主要標誌。而最早的“禪茶一味”的源頭當然是中國茶道哲學思想,茶聖陸羽本身就是生長於寺院,在他接觸了茶道之後,開始逐漸將自己耳濡目染的禪學融入到後來的創作中。禪茶一味的思想基礎是,茶學研究者都認為茶與禪兩者有相通的部分。從外在分析,禪宗是坐禪,坐態要端正,頭背要直,坐禪過程中內心要寧靜,放棄一切凡塵俗世,專注一致。這樣一來很容易出現疲倦的感覺,而茶能夠使人清醒,具有生津、消除疲勞的功效,參禪的時候,飲一杯茶,能夠達到相互調節,相互補充的作用,能夠幫助人們更加輕鬆的完成坐禪。而從內在分析,兩者都是源於主體的感受,飲茶要講究心平氣和,參禪同樣也是如此。另外,禪宗講究從心,發自內心去體悟佛性,使人頓悟,使人精神能夠達到昇華,這是一種超越了邏輯分析、推理的理性思維,能夠消除主客、內外物之間的界限,達到天人合一。因此,茶道哲學中“禪茶一味”的思想也被傳承下來,茶好似一口心泉,飲者能夠精華心靈,迴歸平靜與樸素。

2.4品茶與“樂道”思想

樂道,是人對精神層面、物質層面的美好追求。品茶,茶濾不過三,品之則先苦後香,通神醒智,能夠為人們提供一種安逸的.思考氛圍,打破凡塵的影響,尋找到人生的大智慧,從而為自己的發展提供更好的計策。而這點恰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現代化事業建設提供智力支援”相一致,二者雖是不同的文化種類,但最終的目的都是幫助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提供智慧支援,促進事態變化的良性發展,可謂是雖相差千里,卻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沏茶、賞茶、聞茶、品茶等習慣展示出了鮮明中國文化特色的文化現象。在社會不斷演變與發展的過程中,中國茶文化的內容不斷充實和豐富,並展現了極為強大的包容性,各民族的風俗與生活習慣等不斷融入茶文化中,進而形成了不同民族,不同型別的中國茶文化。但是必須要明確的是,單純的種茶、飲茶不能夠代表茶文化的形成,它們只是為茶文化的誕生奠定了基礎,提供了前提條件,在種茶、飲茶的過程中不斷的融入文化內涵才能夠形成茶文化系統,我國古代文人對茶非常關注,在生活中注重精神享受,在茶具,飲茶方面都十分講究,中國的茶文化融合了眾多門派的思想,蘊含了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與人文精神,如果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比喻為種子,那麼茶文化則所發揮的就是土壤的作用,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構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和基礎,是社會主義特色文化得以發展與壯大的根基和傳播途徑。結束語茶道哲學是中國社會以及中國人民長久以來的生存之道,其中的“儒、釋、道”思想融進了華夏子孫的血液,小到生活工作、大到治國齊家,茶道哲學都隨處可見。傳承和發揚中國茶文化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各種茶學思想,是每一位華夏子孫所肩負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陳文華.論中國茶道的形成歷史及其主要特徵與儒、釋、道的關係[J].農業考古,2012(2):46-65.

[2]密小華.儒家的“中和”哲學與茶道精神[J].學習與實踐,2014(4):158-160.

[3]王祖遠.茶道中的和靜怡真[J].蠶桑茶葉通訊,2010(5):38-40.

[4]李麗施.中國茶道中的道家理念研究[J].茶葉,2015(4):256-259.

[5]倪曉波.初探中國茶道中的五行學說[J].科技視界,201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