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資訊科技

小學資訊科技學科學生習慣的培養

小學資訊科技學科學生習慣的培養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

在小學資訊科技教育中,重視從小培養小學生的資訊意識,使小學生掌握一定的電腦技能,尤其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

矯正不良行為習慣的過程,就是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二者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相輔相成。教師必須透過管理和引導,從多方面進行訓練、薰陶和感染,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其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培養內容及要求

1.激發學習興趣和動力,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動力和源泉。如果學生缺乏對學習本身的興趣,會對學習感到枯燥無味,學習習慣的培養又從何談起?因而,我們要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多種渠道,如教學、思想教育工作、課外活動等來激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產生迫切的需要,從而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2.挖掘學生內在潛能,培養善於思考、勇於探索、敢於動手的能力,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資訊科技學科知識總量大,知識更新週期短,因此資訊科技學科的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資訊科技知識與技能,還要讓學生學會怎樣學習,掌握終身學習的理念和方法。所以,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學好資訊科技的重要能力。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增加自學環節,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自學”為老師的講授、集體的討論做好充分的準備,並有利於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在資訊科技學習中,看書預習固然重要,但實際操作更加重要。每次授課中,我都有意識地留出3~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看書,按照要求嘗試著進行製作;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要求學生一邊看書,一邊動手自學下節課內容;並在此基礎上,自己做練習。這樣就將全面、群體的教學活動建立在獨立、主動、個體的教學活動基礎之上。在學生自學、預習過程中,會發現問題,進而去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學習有許多優點,一位教育學家說過,這種由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的體系和學習的方法,有利於啟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的自信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現和創造的態度與探索的思維方式,有利於知識、技能的鞏固和遷移。這樣做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

主要措施

1.習慣培養故事化。利用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使學生在故事中明白好的習慣是成功的重要前提,故事淺顯易懂,內容豐富多彩。在讓學生明白學習習慣重要性的同時,還要告訴學生必須克服哪些毛病,讓他們心中有數,這樣做起來能聯絡自己的實際落到實處。

2.習慣培養具體化。根據計算機教室的特點使規定具體到每一個動作的說明與指導中。讓孩子明白怎樣做才是一個優秀的學生,哪些做法是對的,哪些做法是不對的。小椅子坐時要擺正,學生離開座位時,椅子要輕輕地放進桌子下;學生要用電腦時,先輕輕地開啟開關;耳機放的位置、怎麼放也有明確的規定。

3.習慣培養互動化。加強學生的榜樣性,從中使學生在思想上加深認識,加強自我約束。

4.習慣培養科學化。把“廣播教學”變為學生展現自己的“舞臺”,呼叫學生課堂製作的作品,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感受。在“軟環境”上,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在教學中,教師透過巡視不斷地肯定、表揚、讚賞那些操作正確規範、作品精美、創意新穎的同學。

人的學習習慣一般在小學便形成了。所以,小學學習階段是建立學習好習慣的時機,到中學再培養就實在不容易。如果從小不良學習習慣積累多了,時間一長,積重難返,今後一旦要改變需要大費周折。然而學生的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朝夕之功,這就要求老師做一個有心人,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時刻提醒學生,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