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如何提高教學效能感

如何提高教學效能感

自我效能指一個人在特定情景中從事某種行為並取得預期結果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個體對自己能夠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如何提高教學效能感,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一)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目標

思想品德課教學標準表達了教師透過教學,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的預想和期望,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價值理想。根據課標,選擇恰當、適宜的教學目標不僅能促使教師透過一定方式,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也激勵學生自覺地、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師生教學互動化,以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作為道德的學習者,應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目標,這也符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這一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靈魂,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

在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的表述都以學生作為行為主體,具體的課堂教學目標的表述也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二)教學目標的`可操作性

教學目標的可操作性就是要求設定的教學目標能夠起到支配教學程序的作用,能夠進行目標檢測。只有明確而具體的教學目標,才具有分明的層次性和較強的可操作性,才能有效地組織師生開展教學活動,恰當地安排教學過程,準確、合理地評價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從而有效地發揮教學目標的導向、激勵、規範作用。為此,教學目標的設計就必須注意以下兩點:

(1)設定的目標系列應有內在的邏輯性,能在教學程序中依次實施。

(2)設定的目標在程度要求上應有比較明確的具體界定。這種界定有助於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時間的安排,有助於發揮目標檢測的制約作用。

比如為了增強教學目標的可觀察性和可測量性,強呼叫行為動詞表述教學目標,教師要注意課標中的動詞說明。標準中的動詞是分層次的,不同層次的動詞,對學生的要求也不同。高層次的動詞自然包含低層次的動詞,並且要求在教學中得以體現。動詞的層次從低到高可做這樣的排列:知道、瞭解、懂得、分辨、認識、理解、感受、體會、體驗、關心、尊重、養成等等。“知道、瞭解、懂得、分辨、認識、理解”等動詞,提示了學生對道德規範的認識程度標準,顯然,“理解”比“知道”的層次要高。

“感受、體會、體驗”是包含著學生個體情感和態度在內的道德體驗,從普遍的道德規範的認知進入到個體道德體驗,是將普遍的道德規範內化為學生思想品德的表現;而“關心、尊重、養成”等動詞則落實到了學生的道德行為層次和最終品質養成,內在包含了對前兩個層次的要求。能否正確表達教學目標,是對每節課的教學任務能否真正把握的一個標誌。